看世界(2023年第26期)_看世界杂志社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看世界杂志社

内容节选

BUSINESS & INSIGHT 商业·洞见印度电诈,苦了欧美人 文∣怜青 印度诈骗者对美国人心理的拿捏不可谓不精妙,当他们谎称自己是美国人最为忌惮的国税局官员并加以恫吓时,很多中老年人都会直接慌了手脚。 2023年4月19日,印度新德里,德里网络犯罪警察打击一网络诈骗团伙,查获超2万张手机卡 近来,缅北战事持续,各国联手打击电信诈骗的力度逐步提升,缅北的电信诈骗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被缅北驱逐的诈骗集团自然不愿就此偃旗息鼓,不少团伙早就将大本营搬离了东南亚。 电信诈骗,从不只是缅北的“特产”,南亚的印度、海湾的迪拜,都聚集了不少诈骗分子。迪拜的骗子多以国人为目标。而印度骗子则瞄准美国或英国人。 美国通信欺诈管制协会今年1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电信诈骗持续影响全球,与2021年相比,今年的欺诈损失增加了12%,达38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91亿元)。在跨境办案困难、资金难以追查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执法部门想要对骗子重拳出击,并不容易。 “咖喱味”的诈骗来电 承接来自欧美的产业转移,是印度从1990年代开始经济逐步崛起的重要原因。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是该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国内有着一定的英语基础。当话务呼叫、人工客服等对语言有一定要求的产业需要转移时,印度无疑是首选。 印度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外包一支从事电话推销或客服的印度话务团队,几乎成了欧美大公司的标配,欧美人也在吐槽中,逐渐习惯着那股似乎带着咖喱味儿的印度口音英语。2023 年4月19日,德里网络犯罪警察逮捕了六名电诈嫌疑人,缴获了大量作案工具 / 大部分诈骗者有印度口音的事实,也能佐证IP地址的分布基本准确。 / 在这一过程中,海量欧美人最为珍视的个人隐私信息,全部交到了印度外包团队手中,常年的服务也让印度人对话务流程烂熟于心,这都为日后印度电信诈骗泛滥埋下伏笔。 在相对不富裕的印度,话务工作如同开了一扇窥视富裕的欧美社会的视窗,巨大的贫富差距当前,难免有心怀不轨的团队起了歹心。 依托于手中掌握的欧美公民基础信息和熟练的话术,那些愿意践踏法律红线、从事诈骗工作的话务团队,摇身一变就成了令欧美人闻风丧胆的诈骗团伙。 2015年起,印度总理莫迪发起了“数字印度”计划,印度互联网在此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不断普及且价格越发便宜的网络服务,也让在印度人从事诈骗的门槛变得更低。 《洛杉矶时报》称,长期以来,印度一直以在线诈骗美国等富裕国家居民为目标,截至2023年初,印度约有47%的人口可以上网,高于八年前的15%,这也为那些位于印度的呼叫中心提供了足够的人手,预计到2025年,印度将拥有9亿活跃的互联网用户。 如今,操着一口印度口音英语的电话,已经成为了诈骗的标配。据《纽约时报》统计,在印度专业从事电信诈骗的人口约为120万左右。与之相对的是,中国人更为熟悉的缅北,从事诈骗的人数大概在10万-20万之间。 2016年,美国网络与分布式系统安全(NDSS)研讨会上的一篇论文显示,85.4%的诈骗者的IP地址都来自印度,即便考虑IP有伪造的可能,但大部分诈骗者有印度口音的事实,也能佐证IP地址的分布基本准确。 电视节目《诈骗拦截者》剧照,黑客Jim Browning(中)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披露的情况也与之类似,其通过受害者提供的信息反向追踪,发现绝大部分最后的IP地址都在印度境内。 受伤的不只是美国。上述论文通过定位受害者IP地址,确定了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和新西兰。而如今,英国也成为了新晋苦主:英国通信管理局(Ofcom)在2022年8月的调查显示,英国约有四分之三的成年人(约4080万人)在过去三个月内收到可疑电话或短信,其中约70万人按照骗子的指示进行了操作。 英国司法委员会称,诈骗已成为英格兰和威尔士最常见的犯罪,目前占所有记录在案的犯罪的40%以上。这两个地区每年发生超460万起诈骗案,其中大约53%的诈骗是通过电话或网络进行的,预估每年至少给英国社会造成47亿英镑(约合人民币423亿元)的损失。 该委员会警告称,新冠疫情和迟滞的经济增长,反倒加速了诈骗犯罪的发生,诈骗案在2021年上半年同比上升了27%,如果不进行干预,到2025年,诈骗犯罪数还将再增长25%以上,对英国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复苏构成严重威胁。 束手无策 愈演愈烈的电信诈骗让英美人苦不堪言。FBI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起,美国公民遭受电诈损失的金额逐年攀升:2018年,美国共接到电诈报案35万宗,涉案金额27亿美元,而到了2022年,案件和金额分别上升到了80万宗和103亿美元。5年里,共计326万次报案,被骗金额高达276亿美元,中老年人损失占总损失的30%左右。 印度诈骗者对美国人心理的拿捏不可谓不精妙,......

  1. 信息
  2. 本期文章
  3. 星空的纯洁不容玷污
  4. 奥特曼:AI执剑人与野心家
  5. 人类如何应对下一场核事故?
  6. 《拾荒者统治》:在陌生星球哀悼生命
  7. 从咖啡到Tinder,美国人的约会哲学
  8. 用乳房“举重”的女孩,反抗沉重的身体羞耻
  9. 拼多多出海,整顿美国物价
  10. 印度电诈,苦了欧美人
  11. 诞生3个月巨亏,网红球何以热议不断?
  12. 热搜里的2023
  13. 一杯咖啡,能加多少奇怪的东西?
  14. 我在“巴铁”做交换生,100天后才敢逛夜市
  15. 冷门留学新赛道:去北美开挖机
  16. 拥挤的圆舞曲:卫星正在堵塞星空
  17. 手机辐射致癌,实锤了吗?
  18. 冰与火之歌:火山爆发何以酿成大祸?
  19. 孔夫子来到美国,都说了些什么?
  20. 伊丽莎白女皇婚姻之谜
  21. 被忽略的女性科学先锋
  22. 西方殖民促退性别平权
  23. 当代战争:真实的“网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