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与金楼白象(1582-1606)_杨添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杨添
内容节选
攀枝花大捷 大明万历十一年(1583)六月,永昌参将邓子龙抵达姚关,开始针对姚关的地形布防,准备迎击进犯的缅军。上一次姚关因为兵力薄弱被缅军攻破,导致顺宁城被残酷屠戮,可以说是明朝的一次重大失误。此次缅军再犯还是走姚关,同样的失误,大明不想犯第二次。 这次进犯姚关的缅军是木邦下属的耿马土司罕虔。和上次一样,他们都是以土司内斗的名义入侵的,罕虔为耿马土司头目之一,因为与另一个头目罕进忠争夺耿马土司位子失败,转而带人投靠缅甸。缅军上次进攻云南,他就是“带路党”之一,打得罕进忠等人逃入永昌,至今没有回耿马。罕虔此次对外宣称自己只是请缅军帮助夺回属于自己的位子,从而进攻姚关的。 同样的做法之前岳凤等人也用过,这种低级障眼法第一次用可能管用,第二次还这么用,除非明朝真的瞎了。缅军历来狡猾,打得过的时候就打,打不过的时候,经常会用使臣出使搞诈降,延缓明朝进军。边地土司也有样学样,不挑破进攻大明的真实目的,也是为自己将来留个后路,反正失败了就咬死说自己本来就是内斗,没准儿还可以处罚得轻一点。 当时姚关的官员可能是因为之前被缅军屠城吓到了,也可能是怕明军走后招来报复,所以跟邓子龙说,干脆我们把罕进忠抓了,送回去给罕虔,这样缅军就能退兵,反正土司仇杀不是一天两天了,平息兵端不是更好吗?邓子龙一听就怒了,他坚决反对这种行为。之前思个就是这样被害死的,如果明廷当时履行约定出兵,莽应里现在只怕还陷在皇位争夺的战争中,哪里会派兵北上入侵云南?西南边疆的绥靖已经够了! 邓子龙对大家说道:“如果把罕进忠送给缅军,那缅军下一步要大理可以给吗?接着要云南府也可以给吗?头可断,罕进忠绝对不给!堂堂大明,不能保护内奔者,何以威远?!”明朝正是因为多次不能妥善处理前来投奔的土司,才导致西南边疆不稳,但至少这一次,在邓子龙这里,他管定了! 接下来,邓子龙严格制定作战计划,部署防务。他分析了之前缅军进攻的路线、战法,预想了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进行了埋伏设置等等,最终他把部队分为了四部,分别驻防在姚关辖区的各处。姚关的地理位置扼守在怒江东岸险要处,是过江后进入云南腹地的第一站。打下姚关后,往北可以拿下永昌、大理,往东可以一路打到昆明,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如果缅军北上用船运兵,最适合投送的区域也是潞江在这里的拐弯处——勐波罗河,从这里下船后距姚关城只有二三十里,大军一天之内就可以抵达。而姚关辖区基本都是高山丛林,中间夹杂着一些山谷与河谷,邓子龙就把部队驻扎在了这类地区。 邓子龙的布防是这样的:在姚关内修建大营、烽火台,加固姚关本身的防御;指派随同监军的云南澄江知府肖世主持修建城墙,计划是将整个隘口与东西两山连为一体,形成一个庞大的城防体系,城堡为长方形,东西间隔900米,南北400米,城墙以粘土夯实,总长度在2.6公里左右,墙体厚10米、高6米,缅军的炮火是无论如何都轰不开的。为了加固防御,邓子龙还下令在城墙外修建壕沟,东西两山修建哨楼,南北设吊桥控制行人,城内设立镇姚千户所,驻马步兵丁890人。这样的防御体系建成后,应对缅军入侵是绰绰有余,但可惜得耗费数年之功,眼下缅军入侵在即,只能先把城墙建好。 同时邓子龙派把总陈信率前锋部队扎营于关外;吴松、范进、胥潮、余胜等率部策应陈信,在姚关内外构建主要防线;另外,以邹良臣部为左军,驻军摆跨(今属云南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叶武等率军策应;以杜亮部为右军,驻军茨竹坪(今属云南普洱市思茅港镇),千户万邦宪率军策应;同时派邓勇率一支偏师绕到勐波罗河河岸处,截断缅军退路;下令所有守军,如果敌军到达,不要接战,马上退走,姚关内外都是邓子龙布防的军营,军粮都屯放在关外的锡窝营(施甸旧城)、猛堆营(镇康县属)、勐波罗营(昌宁旧猛菠萝寨)等处,放眼望去星罗棋布,连成一片。 邓子龙的这个布防使明军形成了掎角之势,即茨竹平、摆跨、关口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防区,互相可以策应,把缅军过江登陆后北上的路都阻断了。周边地区要么是山,要么就是密林,缅军没办法展开阵形,只能分散兵力。同时,邓子龙还在姚关外围东、南、西三面与卡斯、上湾甸、下湾甸、旧城、酒房相连的五条通道上修建了大关、小关、里骚关、芭蕉关和刺竹关五个关卡,这些前沿哨卡都设立在山梁隘口之上,为长方形或半圆形,关前有护壕,关后有关楼,关内有吊桥通道,关楼上有炮台、烽火隧等设施,可以报信也可以阻击敌军。其中姚关东南处的大关(今姚关镇大岭岗村以西)最为坚固,半圆形的大关口,设施齐全,是防御缅军的重要阵地。看到大明做好了防御,投缅的湾甸土司景宗真有点坐不住了,加上罕虔又是自己的岳父,所以他想先来打探情报。 对于这位“带路党”,邓子龙早已心中有数,只是景宗真自己还不知道,以为邓子龙和之前的明朝守将一样,可以靠忽悠过关。本来罕虔这路缅军,计划等景宗真像上次一样打通内应后,和景宗真在姚关会合,然后继续进攻施甸,之......
- 信息
- 作者简介
- 楔子
- 第一章 戛撒之围
- 危机将至
- 戛撒之围
- 思个之死
- 第二章 缅王北扩
- 缅王北扩
- 兵烽四起
- 血腥的杀戮
- 第三章 行商,宝石,勘合,开府
- “带路党”岳凤
- 百夷土司制度与勘合贸易
- 孟密开府
- 土司震动
- 第四章 大明的反击
- 缅甸的官制与兵制
- 猛将
- 明军的反击
- 驯象卫
- 第五章 攀枝花大捷
- 攀枝花大捷
- 决战三尖山
- 第六章 恢复三宣,岳凤伏诛
- 三宣恢复
- 大明最强把总与岳凤伏诛
- 第七章 明军兵变,遮浪之战
- 明军兵变
- 李材其人
- 遮浪之战
- 第八章 二次兵变,明缅再战
- 李材下狱
- 二次兵变
- 明缅再战
- 第九章 腾越八边关
- 莽应里的回应
- 筹备修关
- 腾越八边关
- 第十章 疆域内缩
- 短暂的平静
- 宦官乱滇
- 疆域内缩
- 尾声
- 参考文献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