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心理学手册_黄雯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黄雯
内容节选
九、关于危机事件团体应激晤谈(CISD)的5个问题 1 什么是CISD 杰弗里·T.米切尔(Jeffrey T. Mitchell)在1974年首先提出了危机事件团体应激晤谈(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CISD,在我国被翻译成“紧急事件集体减压”“重大压力事件团体解说法”)的概念,并于1983年在紧急医疗服务期刊上发表。CISD实际上是一种在重大事件发生后的初期阶段,为“同质性人群”提供的小型互动团体支持流程,专注于在创伤性压力之后建立团体的复原力。最初在消防员、警察、救援队、军队中使用,因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逻辑上的有效性,后被广泛运用到学校、政府、公司、工厂等组织的危机事件响应当中,甚至达到了“流行”的程度,在我国,CISD一度被等同于危机小组干预。但其中很多使用者没有受过正式的CISD训练,这导致一些学者批评CISD被不分场合和对象地滥用和误用,并提示类似的早期干预可能会造成部分个体(如高唤醒状态个体)的情况恶化。 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在受过正规训练和有认证的情况下被使用CISD。通过ICISF的网站https://icisf.org/可以查询到CISD的相关资料和培训认证信息。 2 CISD的三个目标 ·缓解因经历或接触危机/创伤性事件带来的影响。 ·促进正常人在经历了异常事件后的正常反应恢复过程。 ·识别在同质性小组内可能需要额外支持或转介的成员。 3 使用CISD的三个标准条件如何识别同质性人群:1. 在经历创伤性事件之前,小组成员相互之间已经有关系。2. 有着共同的经历,包括经历或接触了相同的创伤性事件。3. 在过去有着充足的相处时间,以至于那些小组成员会被认为是一个个体。 ·同质性 小组。 ·危机事件已经结束,或危机相关的任务/工作已经完成。 ·小组成员在危机事件中经历过相同程度的创伤性暴露。 4 CISD使用的禁忌 ·CISD不能用于“非同质人群”。CISD使用对象排除标准:受伤的、受到严重冲击的、生病的、身体疼痛的、正在使用药物的、有精神病迹象的、有自杀倾向的、住院的、丧亲者、极度疲乏的、有严重的情绪困扰的、脆弱的/虚弱的/情绪激动的、面对压倒性财产损失的、高阻抗者。 ·CISD的使用对象是两人以上的团体而非个体,并遵循排除标准 。 ·CISD不能用于严重创伤的对象。 ·CISD不应由未经过训练的人使用,或不按标准流程进行。 ·CISD不是用来批判或调查的。 ·CISD不是心理治疗或心理治疗的替代/支持手段。 ·CISD不是一项独立的干预,而是危机干预策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CISD通常不在危机发生后的24小时内使用。 5 CISD的七个步骤 CISD中讨论的所有内容都应当是保密的,需在一个能够保证安全和私密性的场所进行。危机发生后24—72小时是使用CISD的最佳时间,根据小组人数的多少和创伤强度持续1—3小时。通常一个5—7人的CISD小组至少由两位危机响应小组成员带领,其中一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顾问,另一位是支持顾问。标准的CISD要求小组成员及带领者围坐成圆圈或使用圆形的会议桌,对于座位的安排根据不同的小组人数也有相应的设置。2007年修订过的CISD分为以下7个步骤。 ·介绍:带领者和小组成员相互认识、介绍基本的流程规则(包括CISD是什么、不是什么,小组工作的流程和规则,保密承诺,等等) ·简要情况回顾:给小组成员机会简要地描述他们经历了什么,并不需要过多的细节。 ·事件的第一印象:印象可以是想法,也可以是情绪感受。通过对事件的思考,经历从认知领域到情感领域的过渡。 ·个人最能感到压力的部分:这是包含最多情绪因素的阶段,并不需要完全开放地表达情绪,而应坦诚地对经历进行讨论。例如:“当时是什么让你感到最有压力或不安?” ·压力信号:通过讨论危机后的认知、心理、情绪和行为的反应,确认那些应激反应的正常性和普遍性。例:“这次的事件之后你的身体、情绪或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压力管理信息和恢复指南:这是CISD里最重要的阶段,心理顾问可以通过回顾之前几个阶段讨论的内容,来解释和正常化那些应激反应,并为小组成员提供一些压力管理的资讯和策略。 ·小结:回答小组成员的疑问,对CISD进行总结,提供获得其他支持资源的方式。 开场白练习 (1)每个人写下一段开场白(要求:使用口语),轮流在小组中讲述,小组成员给予反馈。 (2)总结你们小组认为最有必要在开场白中讲述的十句话。 开场白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介绍你与团队。 ·我们在这里是因为…… ·这不是……,这是…… ·这是讨论,不是批评或者追究责任。 ·我们这样做可能会有……效果。 ·保密规则、小组规则。 ·进行方式:小组成员轮流对两个问题进行表述,不强制发言,但建议进行表述。 ·鼓励讲述与说明讲述的好处。......
- 信息
- 推荐序
- 推荐序
- 序
- 使用本书的三个基本问题
- 第一部分 危机管理心理学基础
- 案例 从一次“搞砸了”的危机团辅,聊聊什么是危机管理
- 一、什么是危机,什么是心理危机
- 二、组织常见的危机有哪些
- 三、危机对组织有哪些影响
- 四、组织危机管理4R模型
- 五、什么是组织危机管理心理学
- 六、什么是危机干预
- 七、心理学视角下的组织危机管理与危机干预有何区别
- 八、哪些人是心理工作者
- 九、危机管理中心理工作者的角色
- 十、什么是“第一求助者原则”
- 十一、如何组建危机响应团队
- 十二、组织危机管理与干预策略的三阶段
- 十三、常用危机工作策略概览表
- 十四、心理防护的“四维”策略
- 十五、什么是危机管理会议
- 十六、影响危机管理会议效能的五个因素
- 第二部分 危机工作者必知的精神疾病知识
- 一、精神疾病是常见病吗
- 二、如何从危机管理视角看常见精神疾病
- 三、为什么说有三种“抑郁”
- 四、关于抑郁症的一些问题
- 五、双相障碍是天才病?
- 六、精神分裂症与“三不”原则
- 七、什么人容易得创伤后应激障碍
- 八、哀伤也是一种病吗
- 九、人格是如何成为一种障碍的
- 十、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 十一、非常态心理风险简易识别的“三个是否”
- 十二、心理问题早期预警信号
- 十三、心理突发事件危机响应流程设计要考虑哪些因素
- 十四、精神疾病或非常态心理相关风险管理的十条建议
- 十五、顾主(管理者)的责任与义务
- 十六、与组织成员身心健康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
- 案例 “让他休假还是辞退”:员工病假复工后抑郁症复发该怎么办
- 第三部分 组织中的自杀危机
- 案例 1000平方米的车间成了鬼屋:发生在工作场所的自杀事件
- 一、关于自杀的一些数据和研究发现
- 二、如何识别自杀危机
- 三、面对自杀高危人群时能做什么
- 四、当他正在实施自杀时
- 五、心理急救及其要点
- 六、SAFER-R个人危机介入模式
- 七、自杀危机评估与介入模式:CCDR与SAFE-T
- 八、如何在自杀危机咨询中使用不伤害合约
- 九、关于危机事件团体应激晤谈(CISD)的5个问题
- 十、小组干预的有效因子有哪些
- 十一、危机后常见的应激反应
- 十二、人的应激反应差异受哪些因素影响
- 十三、危机后给个人的恢复建议
- 第四部分 如何在组织中专业地传递坏消息
- 一、在组织中传递“坏消息”的三个原则
- 二、传递者与接收者会有怎样的情绪反应
- 三、坏消息的传递者如何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 四、如何运用“底层逻辑ABC法”完成面谈前的心理准备
- 五、传递坏消息的6个步骤
- 六、如何在传递坏消息的过程中体现公平
- 七、如何识别高风险情境
- 案例 组织变革中的规模性裁员:“这一次我们要裁掉200人”
- 八、怎样做组织危机情境评估
- 九、《规模性裁员心理工作团队执行手册》——结构与意义
- 十、《规模性裁员心理工作团队执行手册》——项目介绍与团队成员
- 十一、《规模性裁员心理工作团队执行手册》——工作内容与要求
- 十二、《规模性裁员心理工作团队执行手册》——专业指引
- 十三、《规模性裁员心理工作团队执行手册》——其他资料
- 十四、在组织危机/变革中如何运用五阶段心理模型
- 十五、变革后期/危机后组织韧性提升策略应该怎么设计
- 第五部分 危机现场支持
- 案例 “生命本就是一次无归的航程”:普吉岛海难的危机现场支持
- 一、危机现场支持究竟是在支持什么
- 二、危机现场支持的“四不要”
- 三、如何帮助失去了挚爱亲朋的当事人
- 四、由组织提供的哀伤咨询要注意什么
- 五、什么人更适合从事与危机相关的工作
- 六、危机工作者的自我照顾
- 七、危机工作者进行自我保护的误区
- 八、什么是替代性创伤
- 九、什么是替代性创伤后成长
- 十、什么是抗逆力、复原力或心理韧性
- 十一、如何把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转化为保护因素
- 十二、心理韧性的五大因子
- 十三、危机响应团队的日常管理
- 十四、危机工作结束后如何带领危机响应团队进行“结束仪式”
- 十五、危机工作职业创伤/成长自我评估与评估工具
- 第六部分 危机沟通中的心理学
- 一、心理工作者需要知道的危机沟通理论与研究
- 二、影响风险认知的因素
- 三、什么是危机沟通的3T模式
- 四、什么是重大事件压力管理简介会
- 五、如何在危机沟通中建立信任
- 六、在向媒体与公众发布信息前的心理准备清单
- 七、危机沟通中最容易引起信任危机的十句话
- 八、谣言产生的条件与心理基础是什么
- 九、如何进行谣言评估
- 案例 “听说他有艾滋病”:谣言评估的5个问题
- 十、如何辟谣
- 十一、如何报道心理危机事件
- 十二、“望闻问切”——危机沟通的基本功
- 危机管理专用量表及工具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