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_刘伟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刘伟 主编

内容节选

第一节呈现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发现问题。然而,由于心理防御的作用和心理问题暴露需要特定的情境,有些心理问题或心理特质即使应用专业的心理量表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暴露。因此,在团体咨询与治疗中,采用一定技术与方法将成员的内在品质暴露出来,让成员自我觉察,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呈现概述 (一)呈现的概念 呈现是指人内在的心理特征外化的过程,或暴露的过程,即将自己的理想、渴望、信念、思想等,以语言、文字、行动等形式展现出来,用肉眼可以观察或者稍加推测就能够知道。然而,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是愿意将自己某些内在的心理特征真实地呈现出来,而将经过伪装或修饰的行为向外界呈现,外在表现的自我并不是真实的自我。对于这种现象,心理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心理学原理》著作中,用“多重自我”来描绘人类的行为,他认为:人有多重的自我,在不同场合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侧面,而非单一的自我。 社会心理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用“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也称自我呈现(self presentation)来描述这种现象。印象管理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人们通常总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相吻合的形象来展示自己,以确保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印象管理是社会交往的基本组成部分,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个体的社会互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恰当的印象整饰是人际交往的辅助手段,是个人适应性的量尺,它为人们提供了社会表现的礼仪样式和规则,是保护面子的策略,它不仅是必然的,也是被期望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在精神分析学派中,荣格用“人格面具”(persona)的概念来描述多重自我。人格(personality)一词源于拉丁语persona,本义就是指演员在剧中扮演某个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荣格用“人格面具”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原型,人格面具是原型的一种,位于人格的最外层,是个体在环境影响之下所造成的与人交往时的假象,它掩饰着真正的自我,与真正的人格不符,是个人向世人展示的外在表现,是可以观察到的个人行为。 “多重自我”、“印象管理”或是“人格面具”虽然概念不同,但都阐述了同一种现象:即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真实自我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多重自我”、“印象管理”或是“人格面具”是普遍的,也是必要的,它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他人,甚至是与那些我们并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为社会交际提供了多重可能性。它们的产生不仅仅是为了认识社会,也更是为了寻求社会认同,更是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基础。也就是说,它们是以公众道德为标准、以集体生活价值为基础的,具有符号性和趋同性。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如果一个人过分地热衷和沉湎于“印象管理”或“人格面具”,即印象管理过度或人格面具太厚,他真实的自我就会被隐藏起来,对别人呈现出的行为或给别人感知到的自我与真我的差距就会增大,最终导致内心失调和孤岛加剧,自我被压抑、真我被扭曲,自我离真我越来越远,这也是导致现代人感到压抑和孤独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面具,而且无时无刻不戴着面具。时刻戴着面具就意味着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通过面具来表达的,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自我认知偏差和心理障碍。团体咨询与治疗,就是要营造温暖、接纳、友善的氛围,通过特殊的团体活动,让成员真诚地交流,自然地表达,摘掉“面具”,让真我呈现。自我真实的呈现是客观地、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前提,而客观地、正确地认知自我是改变自我和完善自我基础。 (二)团体呈现的特点 在团体咨询与治疗中,自我呈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真实性与自然性 团体是社会生活的浓缩,团体活动接近真实生活。成员在团体的呈现会更加自然,也更加真实。 2.可控性与重复性 团体中呈现与生活中表现最大区别是:团体中呈现场景或活动的可控性和重复性。团体中可以展开各种活动与练习,很像是一个“自然社会实验室”。在团体领导者或咨询师的带领下,很多因素可以被调控——增加或减少。因为,团体中所开展活动的时间、内容、目的等是可以根据现场调整的,即是可控的;而且这些团体活动可以在不同的团体中重复开展。 3.综合性与针对性 团体中成员的呈现一般具有综合性,即认知、情绪、行为等各种表现。此外,团体领导者还可以根据某种特殊的目的,设计特殊的活动,呈现某种特殊的心理品质。 4.交叉性与交替性 团体中呈现包含过程呈现与内容呈现两方面。内容呈现是指呈现与团体进行相关心理特征。过程呈现是指成员在团体的整个团体的发展过程中的展现,如沉默、发言等。团体中,两者呈现可交叉或交替开展。 二、团体呈现的作用 (一)有助于......

  1. 信息
  2. 前言
  3. 第一章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述
  4. 第一节 团体的概述
  5. 第二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及相关概念
  6. 第三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及其优势与不足
  7. 思考题
  8. 第二章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兴起、发展、创新与成熟
  9. 第一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兴起
  10. 第二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
  11. 第三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创新
  12. 第四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成熟
  13. 思考题
  14. 第三章 中国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现状分析
  15. 第一节 中国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引进与探索
  16. 第二节 中国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与创新
  17. 第三节 中国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展望
  18. 思考题
  19. 第四章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作用、功能和原理
  20. 第一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作用
  21. 第二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功能
  22. 第三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原理
  23. 思考题
  24. 第五章 团体心理咨询与领导者的要求、功能与任务
  25. 第一节 团体领导者的称谓、角色和行为
  26. 第二节 团体领导者的要求
  27. 第三节 团体领导者的功能与任务
  28. 第四节 团体领导者的个人风格
  29. 第五节 团体领导者的团队合作
  30. 思考题
  31. 第六章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基本理论
  32. 第一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研究概述
  33. 第二节 团体动力学理论
  34. 第三节 系统思想与家庭治疗理论
  35. 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
  36. 第五节 认知治疗理论
  37. 第六节 积极心理学理论
  38. 思考题
  39. 第七章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计划的制定
  40. 第一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前计划
  41. 第二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施计划
  42. 第三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计划制定中的常见问题
  43. 思考题
  44. 第八章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策略
  45. 第一节 呈现
  46. 第二节 沉默
  47. 第三节 氛围
  48. 第四节 焦点
  49. 思考题
  50. 第九章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
  51. 第一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概述
  52. 第二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互动技术
  53. 第三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交流技术
  54. 第四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介入技术
  55. 思考题
  56. 第十章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操作程序和实施步骤
  57. 第一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操作程序
  58. 第二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实施步骤
  59. 思考题
  60. 第十一章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评估
  61. 第一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评估的概述
  62. 第二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效果评估体系及方法
  63. 第三节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常用的评估量表
  64. 思考题
  65. 第十二章 团体领导者培养与成长
  66. 第一节 我国团体领导者培养现状
  67. 第二节 团体领导者培养基本内容与时间
  68. 第三节 团体领导者培养模式
  69. 第四节 中国大陆团体领导者培养探索
  70. 思考题
  71. 第十三章 社交焦虑障碍的团体治疗
  72. 第一节 社交焦虑障碍概述
  73. 第二节 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团体治疗
  74. 思考题
  75. 第十四章 失独家庭团体心理咨询
  76. 第一节 失独家庭的困境
  77. 第二节 失独者团体心理咨询前计划
  78. 第三节 失独者团体心理咨询实施计划
  79. 第四节 失独者团体心理咨询的实施
  80. 思考题
  81. 第十五章 住院癌症病人团体心理治疗
  82. 第一节 癌症病人心理研究与心理分析
  83. 第二节 住院癌症病人团体心理治疗前计划
  84. 第三节 住院癌症病人团体心理治疗实施计划
  85. 第四节 住院癌症病人团体心理治疗的实施
  86. 思考题
  8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