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或者音乐_余华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余华

内容节选

我最早读到的斯特林堡作品,是他的《红房间》,张道文先生翻译的中文版,那是一九八三年和一九八四年之间。二十多年过去了,有关《红房间》的阅读记忆虽然遥远,可是仍然清晰。斯特林堡对人物和场景的夸张描写令我吃惊,他是用夸张的方式将笔触深入到社会和人的骨髓之中。有些作家的叙述一旦夸张就会不着边际,斯特林堡的夸张让他的叙述变得更加锋利,直刺要害之处。从此以后,我知道了有一位伟大的作家名叫斯特林堡。 当时我正在经历着和《红房间》里某些描写类似的生活,阿尔维德·法尔克拿着他的诗稿小心翼翼地去拜访出版界巨人史密斯,很像我在一九八三年十一月跳上火车去北京为一家文学刊物改稿的情景,我和法尔克一样胆战心惊。不同的是,史密斯是一个独断专行的恶棍,而北京的文学刊物的主编是一位和善的好人。史密斯对法尔克的诗稿不屑一顾,一把拿过来压在屁股底下就不管了,强行要求法尔克去写他布置的选题,法尔克因为天生的胆怯屈从了史密斯的无理要求。屈从是很多年轻作家开始时的选择,我也一样,那位善良的北京主编要求我把小说阴暗的结尾改成一个光明的结尾,她的理由是“在社会主义中国是不可能出现阴暗的事情的”,我立刻修改出了一个光明的结尾。我的屈从和法尔克不一样,我是为了发表作品。 我至今难忘斯特林堡的一段经典叙述。法尔克从史密斯那里回家后,开始为那个恶棍写作关于乌尔丽卡·埃烈乌努拉的书,法尔克对这本书一点兴趣都没有,可是胆怯的性格和家传的祖训“什么工作都值得尊重”,促使法尔克必须写满十五页,斯特林堡几乎是用机械的方式叙述了法尔克如何绞尽脑汁去拼凑这要命的十五页。与乌尔丽卡·埃烈乌努拉有关的不到三页,在剩下的十三页里,法尔克用评价的方式写了一页,他贬低了她,又把枢密院写了一页,接下去又写了另外的人,最后也只能拼凑到七页半。这段叙述之所以让我二十多年难以忘记,是因为斯特林堡在不长的篇幅里,把一个年轻作家无名时写作的艰辛表达得淋漓尽致。我读到这个段落的时候,自己也在苦苦地写些应景小说,目的就是为了发表,那个时代我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写作。了不起的是,斯特林堡几乎是用会计算账似的呆板完成了叙述,而我读到的却是浮想联翩似的丰富。斯特林堡的伟大就在这里,需要优美的时候,斯特林堡是一个诗人;需要粗俗的时候,斯特林堡是一个工人;需要呆板的时候,斯特林堡就是一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会计师……然后他写下了众声喧哗的《红房间》。 法尔克竭尽全力也只是拼凑了七页半,还有七页半的空白在虎视眈眈地看着他。这时候斯特林堡的叙述灵活而柔软了,可怜的法尔克实在写不下去了,他“心如刀绞,难过异常”,思想变得阴暗,房子很不舒服,身体也很不舒服,他怀疑自己是不是饿了?不安地摸出全部的钱,总共三十五厄尔,不够吃一顿午饭。在法尔克饿得死去活来的时候,斯特林堡不失时机地描写了附近军营和隔壁邻居准备吃饭的情景,让法尔克的眼睛从窗户望出去,看到所有的烟囱都在冒着煮饭的烟,连船上都响起了午饭的钟声;让法尔克的耳朵听到了邻居刀叉的响声和饭前的祈祷。然后斯特林堡给了法尔克精神的高尚,法尔克在饥饿的绝境里做出了令人赞叹的选择,他将全部的钱(三十五厄尔)给了信差,退回了出版界恶棍史密斯强加给他的写作。“法尔克松了一口气,躺在了沙发上”,所有的不舒服,包括饥饿,一下子都没有了。 斯特林堡的这一笔在二十多年前让我震撼,至今影响着我。我那时候对为了发表的写作彻底厌倦了,这样的写作必须去追随当时的文学时尚,就像法尔克写作乌尔丽卡·埃烈乌努拉的故事一样,我也经受了心理的煎熬,接着是生理的煎熬,一切都变得越来越不舒服,我觉得自己的一切都走进了死胡同。然后与法尔克相似的情景出现了,某一天早晨我起床后坐在桌前,继续写作那篇让我厌倦的小说时,我突然扔掉了手里的笔,我告诉自己从此以后再也不写这些鬼东西了,我要按照自己内心的需要写作了,哪怕不再发表也在所不惜。接下去我激动地走上了大街,小小的屋子已经盛不下我的激动了,我需要走在宽阔的世界里,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重生了。 《红房间》第一章里有关法尔克去“公务员薪俸发放总署”寻找工作的描写,是我和几个朋友当时最喜欢的段落。这个庞大的官僚机构里,门卫就有九个,只有两个趴在桌上看报纸,另外七个各有不在的原因,其中有一个上厕所了,这个人上厕所需要一天的时间。总署里面的办公室大大小小多得让人目不暇接,都是空空荡荡,那些公职人员要到十二点的时候才会陆续来到。寻找工作的法尔克来到了署长办公室,他想进去看看,被门卫紧张地制止了,门卫让他别出声,法尔克以为署长在睡觉。其实署长根本不在里面,门卫告诉法尔克,署长不按铃,谁也不许进去。门卫在这里工作一年多了,从来没有听见署长按过铃。 我当时因为发表了几篇小说,终于告别了五年的牙医工作,去文化馆上班了。文化馆的职员整天在大街上游荡,所以我第一天上班时故意迟到了两个小时,没想到我竟然是第一个来上班的。然......

  1. 信息
  2. 余华 ——和声与比翼鸟
  3. 我能否相信自己
  4. 威廉·福克纳
  5. 胡安·鲁尔福
  6. 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7.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8. 博尔赫斯的现实
  9. 契诃夫的等待
  10. 山鲁佐德的故事
  11. 内心之死
  12. 卡夫卡和K
  13. 布尔加科夫与《大师和玛格丽特》
  14. 西·伦茨的《德语课》
  15. 我的阿尔维德·法尔克式的生活
  16. 一个作家的力量
  17. 谁是我们共同的母亲
  18. 伊恩·麦克尤恩后遗症
  19. 失忆的个人性和社会性
  20. 文学和文学史
  21. 回忆和回忆录
  22. 两位学者的肖像
  23.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24. 音乐的叙述
  25. 高潮
  26. 否定
  27. 灵感
  28. 色彩
  29. 字与音
  30. 重读柴可夫斯基 ——与《爱乐》杂志记者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