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知道人是什么_余华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余华

内容节选

读拜伦一行诗,胜过读一百本文学杂志 一直以来我都有这样的感受,一个好的作家,首先是一个好的读者,因为阅读好的作品,可以养育自己好的文学趣味,尤其是在一个作家刚刚从事写作的时候,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回忆我过去二十多年的写作经历,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我在几个关键的时期所选择的道路都是正确的,起码从现在来看是正确的。 一九八二年,我二十二岁的时候开始写作了,当时的文学杂志像《上海文学》《收获》等发行量都是几十万册,当时街上报刊亭里摆着的杂志,全是文学的,几乎没有其他杂志,有一本《中国青年》很受欢迎,这个不是文学杂志,可是里面有不少小说、散文和诗歌。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就是阅读文学杂志上发表的小说,然后写自己的小说,我觉得那些在著名杂志上发表的小说并不怎么样,并不比我写的小说好多少,可是它们能够发表,我的小说在不著名的杂志上也发表不了,心里有些愤愤不平。那时候我很希望自己的父母是北京或者上海的文学杂志的编辑,很遗憾他们是海盐县城里的医生,我的祖上更是八竿子打不着文学,我没有文学亲戚,只能四处碰壁,我不知道自己骂过多少次他妈的、他奶奶的,然后呢,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像我这样一个谁也不知道的住在小县城里的无名作者,要想在文学杂志上发表小说,不能去和那些杂志上已经发表的小说比,如果要比的话,也应该比那些已经发表的小说好很多,好一点不行,只有好很多,编辑才会在自由来稿里眼睛一亮发现我的小说。 当时我还年轻,和你们现在的年龄差不多,很想知道那些名作家是怎么说的,就是想从名人名言里找到一条捷径,我很幸运,看到了杰克·伦敦写给一位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的信,在信里他说了一句话,大致意思是读拜伦一行诗,胜过读一百本文学杂志。 我马上明白这个道理了,就是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文学杂志上,不管这个文学杂志有多么优秀,五十年、一百年以后那上面发表的作品能够流传下去的,我想寥寥无几,更不用说那些并不优秀的文学杂志了。从那时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不再去读文学杂志,开始大量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现在书架上接近一半的文学书籍都是那个时候买的,我记得《战争与和平》也就是两块钱,这批书的定价基本上在五角到两元之间,那个时候收入也不高,月薪三十六元,省吃俭用才能买书。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让我的虚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我所说的虚构世界其实每个人都有,就是现实生活里无法体现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幻想冥想之类的,我后来出版过一本书,书名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这就是我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感受。 当然这样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作品一下子感受到了,有的作品似乎感受到似乎没感受到,有的干脆感受不到。我的经验告诉我,一个读者和一个作家一部作品的相遇是一种缘分,缘分没到的时候就是没感觉。我和鲁迅的相遇就是这样,我是在鲁迅的作品中长大的,我小学和中学的课本里小说散文诗词只有鲁迅的,还有毛泽东的,当时我年幼无知,以为中国只有两个作家,鲁迅和毛泽东。你们想想,我天天接触鲁迅,好比天天吃一样的饭菜,实在不喜欢他,甚至讨厌他,我中学的时候认为鲁迅不是一个好作家,只是当时政治形势的产物。 一九八三年底,我调到文化馆工作,我们创作室办公室门外有一个过厅,挨着墙放了一张乒乓球桌,桌子下面堆满了“文革”时期出版的《鲁迅全集》,现在想起来这是多么珍贵的版本,我进出办公室都会经过《鲁迅全集》,可我没有拿,还幸灾乐祸,心想这个作家终于过时了。过了很多年,一九九六年的时候,一个朋友想把鲁迅的小说集中起来改编成电视剧,问我能不能参与改编,可以给我一笔不错的改编费。我同意了,然后发现家里没有一本鲁迅的书,我去书店买了一本《鲁迅小说全集》,第一篇是《狂人日记》,小说开头时那个狂人觉得世界不对劲了,鲁迅用了这样一句话“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看到这句话我十分震惊,鲁迅只用一句话就让一个人的精神失常了。我肃然起敬,心想这个作家很厉害。我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文里都有《狂人日记》,我不仅读过几遍,还背过几遍,全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全忘记了。第三篇是《孔乙己》,我读完《孔乙己》以后给那位朋友打电话,请他不要改编鲁迅的作品,不要糟蹋鲁迅。 《孔乙己》也是我从小学到中学都在课本里读过的,只记得大概的故事,对细节的处理没有一丝印象。《孔乙己》是经典短篇小说里的范本,为什么说是范本?因为很多经典小说很难解读,而《孔乙己》很容易解读。小说的开头就不同凡响,写鲁镇酒店的格局,穿长衫的是坐在隔壁屋子里喝酒,穿短衣服的穷人是在柜台前站着喝酒,孔乙己是唯一一个穿着长衫站在柜台前喝酒的人。孔乙己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现状几百个字就出来了,而且淋漓尽致,鲁迅能够用最快的速度达到他想要达到的目的地,小说的结尾也是令人赞叹。一九九六年的时候我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小说家了,别人也承认我是小说家了,当时我阅读别人小说时不由自主会对其写作的技巧关心......

  1. 信息
  2.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3. 爸爸出差时
  4. 我们与他们
  5. 我与东亚
  6. 我的书游荡世界的经历
  7. 民族传统中的特别性格
  8. 好的译文应该和原作打成平局
  9. 我的三个现实和梦想
  10. 给你一个烟缸,然后告诉你禁止吸烟
  11. 语文和文学之间
  12. 读拜伦一行诗,胜过读一百本文学杂志
  13. 两个牙医
  14. 我叙述中的障碍物
  15. 发言题目待定
  16. 我想这就是人类的美德
  17. 纵论人生,纵论自我
  18. 我最初的阅读与写作
  19. 你们的朗诵比原作精彩
  20. 永远不要被自己更愿意相信的东西所影响
  21.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
  22. 你家房子上CNN新闻了
  23. 致罗马尼亚读者
  24. 致丹麦读者
  25.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