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_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容节选

本文原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收入本书时有改动。 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中议题设置的逻辑进路 张丽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张丽丝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第310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第43、44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第450页。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宣传工作一直是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 ,并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这无疑又将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指明了宣传工作的方向。在党的宣传工作中,议题设置尤为关键,这不仅涉及舆论引导的传播规律,还直接关系到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传播新体系与塑造舆论新格局迫切需要增强“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 。本文将对议题设置的本质规律、历史逻辑与新征程的基本遵循进行具体探讨,以期增强和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更好地引导舆论、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参与全球治理。 一 科学把握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中议题设置的本质属性 〔美〕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郭镇之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第5~6页。 把握宣传工作议题设置的科学内涵或本质规定,是新时代做好党的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议题设置(Agenda Setting),又称议程设置,是一种客观的传播功能,是传播者主动选择的客观过程与结果。“新闻媒介在告诉人们‘怎么想’这方面可能并不成功,但是它们在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面则异常成功。” 大众传媒的议题设置功能,便是立足客观的传播条件,充分把握公众的心理诉求,最终对公众判断“该想些什么”或“什么是重要的”产生影响。在以上意义上,我们将立足唯物史观,结合宣传工作的客观情况,来揭示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议题设置的基本属性与本质规定。20世纪60年代末期之后,“议题设置的研究对象从‘议题’转向‘属性’,深入第二层面(如候选人属性)的议程设置效果”。第一个层面的议题设置是关注客体显要性转移,即获取注意;而第二个层面的议题设置则是属性显要性转移,即获取理解。参见〔美〕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郭镇之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第4、60页。〔加拿大〕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19页。〔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范静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第40页。Lynda Lee Kaid,Handbook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4),p.50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第43页。 在根本属性层面 ,以政治议题引导社会舆论是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议题设置的本质规定。时代召唤出新技术,赋予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新任务新要求,这也决定了议题设置的根本属性。新旧媒介的更迭,凸显了政治议题作为党的宣传工作议题设置的本质构成和集中体现。在印刷传媒向第二传媒(网络)转变的过程中,新旧媒体文化发生迁移,“必然要发生动荡”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碎片化特质消解着民族国家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权威,甚至“技术已经走到了公然蔑视现代政府权力特性这一步” 。因此,重塑公共权威成为互联网时代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这也“与全球对于政治传播的重视的现实相符合” 。互联网背景下,政治传播也是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设置政治议题是必然选择。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政治议题设置的根本规定,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身处形形色色的信息流中,主流媒体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向,增强正面政治议题的引导力,加强与社会媒体、新媒体受众的对接,提升受众对政治议题的认同感,引导全社会的舆论方向。李捷:《坚持政治家办报确保党刊始终姓党》,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216/c14677-29086052.html。耿雪梅:《试析主动设置议题对舆论引领工作的意义》,《中......

  1. 信息
  2. ·第一编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3. 从“三个解放”理解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
  5. 论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
  6. 辩证把握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7. 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四个维度
  8. 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9. 是跨越卡夫丁峡谷还是开辟中国道路
  1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论纲
  11. 虚假的公民与生成的人民:资产阶级民众观与马克思主义民众观的对立
  12. ·第二编 “第二个结合”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13. 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四重视角
  14. 启蒙辩证法与康德二律背反辩证法
  15.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明观念论言说的批判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16. “第二个结合”视域中的“精神”研究
  17. 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中议题设置的逻辑进路
  18. 试论资本无序扩张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其应对
  19.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20. “两个结合”的几个问题
  21. ·第三编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2.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逻辑
  23. 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论”
  24. 从理论、历史与实践的统一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原则
  25. 完善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制度机制的思考
  26. 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7.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六维透析
  28. ·第四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创新·
  29.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性引领资本健康发展探析
  30. 返贫风险的防范与治理
  31. 当代资本主义主导经济全球化的逻辑与困境
  32.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逻辑、特征与进路
  33. 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系列著作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观的建构
  34.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与危机理论
  35. 《资本论》中的原始积累问题:西方学界的研究及当代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