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模式与路径_程孝良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程孝良
内容节选
新时代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模式与策略 程孝良 曹俊兴 当前,地学创新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理念不清晰,培养主体单一、要素分散,优质教育资源聚焦人才培养协同性不足等问题。根据科技经济时代国家和行业重大战略对地学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应坚持通专结合的地学人才培养理念,推进本硕博贯通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主体联合协作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通过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地学人才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多主体协同,拓展地学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一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指导下,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关注的焦点与首要任务。这里的“创新人才”不是标准一致的、统一的创新人才,而是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是具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当前,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正奔腾而至,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不但重塑了教育形态,改变了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也引发了国土资源行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重大变化。如何围绕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总结经验,反思问题,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上手快、后劲足”的地学创新人才,成为我国地质类行业特色高校迫切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二 新时代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1.地学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 为适应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需要,自1952年起,我国建立了一批地质类行业特色高校,培养了一批能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适应时代需要的地学专门人才。专才虽然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却存在知识面较窄、技能单一、人文素质薄弱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变革的需要,通识教育成为专业教育纠偏的重要教育思想。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层次以及社会需求的差异,不同国家关于本科教育的思想及价值理念不同,使得培养目标也存在差异。例如,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本科高校主要集中培养通才,而中国因受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更多地追求专才的培养。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需求与利益主体的多元性促使高校培养多样性人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由“专门人才”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转变,培养具有较高素质且知识全面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科学技术发展促使边缘学科以及大量的交叉学科在高校凸显,交叉研究成为新时代的代名词,原本细化的学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学科不断走向综合化、交融化,从而为创新提供思路与源泉,同时间接地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层次与要求。当今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都是该国政治、经济、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历史产物,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不例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迁除了遵循大学的内在逻辑,还要适应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是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出现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教育两极,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求。200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系列卓越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9年进一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主动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着眼“新工科”,提出对工科的新要求。由此可见,无论是科学技术更新、产业经济发展需要,还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地学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都亟须改革。 2.地学人才培养标准与路径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不是要记住各种事实,而是要训练大脑如何思考。高等教育改革不是简单构建一个培养模式和修订完善培养方案能解决的,而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需要深入探索动力机制和行动路径。 哈佛大学的Tony Wagner教授在调研了大量创新者后提出,从教育的角度看,创新者需要具备以下四条素质:好奇心、团队合作能力、跨界能力、快速行动和动手能力。Olin工学院创校校长R.Miller强调创新人才培养的五个思维,即跨学科思维、动手思维、企业家思维、伦理道德思维和全球思维,以及培养人才的九条标准,即理解和应用知识、批判性思维、创造力、自学习潜能、不作恶、设计思维、高效交流、合作能力、个人和职业认知。美国权威的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在2000年修改了工科人才标准(ABET 11条)。Olin 9条和ABET 11条的最大区别在于对发现问题、设计思维能力的侧重度。近几年,华为也建立了一套适应自身行业领域的“四级五类”专业人才标准,一级是执行性人才,二级及以上才达到开创性人才标准。传统工程教育标准的ABET 11条与华为的一级人才标准类似,Olin 9条则更像华为的二级及以上人才标准,包括提出和定义问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生活技能、职业操守。 综上,现有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地学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地学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地学人才培养标准与路......
- 信息
- 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 前言
- 绪论
- 一学科专业篇
-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模式与路径
- 行业特色高校学科发展模式:美国一流大学的启示
- 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模式与路径
-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二人才培养篇
- 行业特色高校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实践
- 登攀铸魂 实践强能 多元协同
- 新时代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模式与策略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模式与策略
- 新时代地质精神融入地质高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 大学教学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培育路径
- 三科学研究篇
- 以科研管理模式改革推动协同创新
- 斯旺西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路径及其启示
- 四教育评价篇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
- 对行业特色高校关键因子识别及“双一流”建设评价的思考
- 构建行业特色高校评价体系
- 推进“三位一体”教育评价改革
- 以评定向促强、以督促改提质着力构建新时代高校教育评价与督导体系
- 五质量保障篇
- 行业特色高校“四维一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构建一流质保体系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