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乐药学通识讲义_张晓乐;药学通识编委会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张晓乐;药学通识编委会
内容节选
将“人误”控制在最小程度 前面我们根据“人误”的理论分析了用药错误的原因,也了解到“人误”在所难免。既然我们能找到“人误”发生的原因,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将“人误”控制在最小的程度。这就是人因工程学或人类因素学的基本理论。人因工程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如何在设备、环境、流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等因素,从而使人的工作有效、安全、舒适。说得简单、直白些,就是研究如何借助外力,帮助人类这种并不总是精确靠谱的“机器”少出错或不出错。 举个例子,1996年,秘鲁航空603号班机坠毁,机上70名人员全部遇难。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静压孔被人封堵,导致机上测高度和速度的设备失灵。原来,在起飞前的清洁工作中,技师用胶布贴住静压孔以施行保护,这只不过是例行程序,但事后他忘记撕下来,而当晚负责验收的督查人员也告病假,机长在飞行前的检查中也疏忽了这一点,于是酿成大祸!一块胶布最终引发了空难。那位技师后来因过失致死罪被判入狱,这是一个血的教训。但我们能否仅依靠这样一个教训去警示、教育世人,从而百分百避免类似的错误呢?答案是否定的。后来,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了动静压系统的训练;制定新的规则;加装静压孔盖。这一系列措施都是基于人因工程学,特别是通过改进设备,消除静压孔被人用胶布粘上的可能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静压孔被堵导致空难的概率。 而医疗系统为了避免用药错误导致患者受伤害,也采用了很多类似的方法。例如,浓氯化钾注射液需要稀释以后缓慢地从静脉滴入,而不能直接从静脉推注,否则会导致患者死亡,国外以往有多起静脉注射浓氯化钾导致患者死亡的案例。避免这一伤害最有效的方式是禁止在病房里存放浓氯化钾(15%),而只能存放预先稀释好的、可以直接静脉滴注的氯化钾注射液(约0.3%)。这一措施看似简单,却能有效防止静脉注射浓氯化钾造成患者死亡的悲剧发生。 近一二十年来,我们可以感受到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工作、交流产生的巨大影响。20年前,大多数医院还没有电子病历系统,医生都是开具手写纸质处方。但有些医生的字迹难于辨识,被戏称“天书”。在国内外,处方书写不清导致患者用药错误的事件时常被报道,如名称相似的药品混淆,或用错剂量等。20世纪末,加拿大用药安全研究所接到一份用药错误报告,一位43岁的女性患者死于5–氟尿嘧啶(抗肿瘤药)中毒。事故原因就是医生手写处方过于潦草,护士将“4d”误认为“4h”,结果将4天剂量的药在4小时内输入,导致患者不幸死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机构也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防范用药错误。比如,医院引入电子病历系统后,处方书写不清导致的用药错误就基本消失了,但随之而来又出现了鼠标点击错误、录入错误等。不过,随着系统不断升级,这样的错误已经越来越少。信息系统还可以自动筛查不适当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配伍禁忌等。系统也能在医生开出错误处方时提出警示,提醒医生修改处方。在超市购物结账时,工作人员只要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把商品的名称和价格录入电脑,大大减少了手工录入的错误。同样,药品入库、药师发药、护士输液等,都需要通过扫描处方(包括患者腕带)二维码来确认处方信息和患者身份,如果扫描后的信息对应不上,就会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有错误发生。这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在防范用药错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标准操作规程”,是指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于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记得“锦囊妙计”这个成语吧?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去东吴提亲,赵云护驾,临行前,诸葛亮给了赵云三只锦囊,到了一定的时间节点,赵云只要打开锦囊,按里面字条的指示去做就可以了,这就是诸葛亮给赵云的“标准操作规程”。赵云按照锦囊行事,果然不辱使命,保护刘备和孙尚香平安归来。目前各行各业都针对工作中的关键节点建立了标准操作规程,新老员工都按这样的规程去操作,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错误发生。医疗系统是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每项工作都存在多个环节。曾有管理学家计算了多步骤工作发生错误的风险,结论是:步骤越多,发生错误的风险也就越大。建立“标准操作规程”就是防范用药错误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你去医院的药房取药时,药师在每一次发药的过程中,都默默执行了一个被称为“四查十对”的流程,这就是防范发药错误的“标准操作规程”。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要去超市购物了,脑子里想好了需要买甲、乙、丙、丁四样东西。到了超市后,立刻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晃得眼花缭乱,出来时买了甲、乙和一堆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把原本想买的丙、丁反而忘得一干二净,碰到急需要用的东西,还得再去一趟超市。反之,如果去超市前把自己需要的东西列一个清单,按照清单买,买到一项就做个记号,这样一般就不会有遗漏了。同样,列清单、做标记也有助于防范用药错误。医院里有很多名称相似或读音相似的药品,一不小心就......
- 信息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推荐序三
- 推荐序四
- 作者序 站得高,才能感受“风”吹来的方向
- 第一章 打开药学之门
- 第一节 医药同源,药能载医
- 水就是药?——药物的本质
- 黄土面止血——药物与药学的起源
- 现代药学这样来——现代药学学科的建立
- “孪生兄妹”——药学与医学的关系
- 第二节 认识药物的第一属性:有效性
- 药物的本质就像硬币的两面
- 药物有效性的“质”
- 药物有效性的“量”
- 在不断试错中进化
- 第三节 了解药物的第二属性:安全性
- 有不良反应的药就不安全吗?
- 广告宣称的“无任何副作用”可信吗?
- 黑框警告
- 第四节 从药物到药品: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结合
- 药品和药物是一码事吗?
- 2.5亿河盲症患者的福音
- “用得起”和“用得上”
- 第二章 药物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第一节 药物怎样治疗疾病?
- “修理”人——药物的治疗效应
- 药物治疗疾病的三套“组合拳”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受体学说
- 药效发挥的立体攻势
- 第二节 “上药”防未病
- 疾病预防:防患于未然
- 个体性预防:避孕、优生与老年疾病
- 群体性预防:疫苗
- 药物预防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 第三节 药物与疾病的诊断
- 诊断性药物——给医生一双慧眼
- 影像增强剂让病灶原形毕露
- 诊断性治疗——黑箱原理
- 雾里看花——药物也可能干扰疾病诊断
- 第四节 药品不良反应:识别与防控
- 宝塔糖的消失——药物警戒系统
- 识别药品不良反应“异常波动”信号?
- 哪些药品会被撤市?
- 涅槃重生——撤市药品再开发
- 第五节 剂型:药物的运载系统
- 方法不对,吃药治病变致命?
- 药片、胶囊、贴片、栓剂有什么区别?
- 炸开山体和血管的硝酸甘油
- “聪明药”的疗效与成瘾
- 第三章 药物使用与评价
- 第一节 “最大”与“最小”:药物选择的逻辑
- 妊娠期癌症:患者获益和用药风险的博弈
- 合理用药和合理停药的“艺术”
- 第二节 是地板而不是天花板:聊聊超说明书用药
- 什么是“超说明书用药”?
- 为什么有那么多超说明书用药?
- “眼药门”事件——困境中的挣扎
- 超说明书用药——正确认知、理性对待、规范程序
- 第三节 人类与细菌耐药性的竞赛:胜算几何?
- 抗感染治疗的曙光
- 人类的无知与细菌的反扑
- 我们是否会被卷入后抗菌药时代
- “驯化”细菌,与微生物“共生”
- 第四节 抗疫的智慧:与病毒“共舞”
- 面对病毒,药在何方?
- 一粒“尘埃”的破坏力:顽强的病毒
- 病毒与人类的恩怨情仇
- 抗病毒药——千呼万唤难出来
- 与病毒共生的智慧
- 第五节 孰能无错:用药错误与患者安全
- 用药错误可以防范
- 用药错误为什么会发生?
- 将“人误”控制在最小程度
- 培育患者安全文化
- 第六节 药物评价:追求有价值的药物治疗
- 让生命从容落幕
- 药物(使用)价值的多维视角
- 临床角度的药物价值
- 社会角度的药物价值
- 患者角度的药物价值
- 第四章 常见生活现象的药学思考
- 第一节 药品不可或缺,保健品不可依赖
- 保健品可以替代药品吗?
- 人们为什么热衷保健品?
- 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是什么?
- 辨识药品和保健品的三个关键
- 保健品的两个误区和一个风险
- 如何选择保健品?
- 第二节 自我药疗:让我欢喜让我忧
- 什么是自我药疗?
- 为什么会有自我药疗?
- 非处方药与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 有效自我药疗的“三板斧”
- 不当自我药疗潜藏巨大风险
- 非处方药的创新时代
- 第三节 药物的滥用
- 从“天使”到“魔鬼”——毒品及其危害
- 竞技体育的不公——运动兴奋剂
- 危险梦境——致幻剂
- 机体反应的钝化——药物耐受
- 药物“致病”——药源性疾病
- 第五章 药师与药学服务
- 第一节 回归与转型:药师的社会价值
- “药师佛”与现代社会中的药师
- 药师职业的尴尬处境:药品匮乏,医药不分
- 药师的职业转型
- 药师职业的回归与价值
- 药学服务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 第二节 幕后故事:药师为你做了些什么?
- 审核处方和发药
- 用药安全的“吹哨人”
- 临床药学——技术分工下合理用药的保障
- 第三节 “互联网+药学服务”:新技术、新场景、新服务
- 苜蓿草抗凝俱乐部——“互联网+药学服务”的“幼苗”
- 在线购药——从纸质处方到互联网处方
- “互联网+专业药学服务”的发展
- “互联网+药学服务”有待提速
- “互联网+药学服务”的未来
- 第六章 药品监管与社会药学
- 第一节 《我不是药神》:药品专利的“是”与“非”
-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 药品专利与药物创新
- 药品专利的“副作用”
- 药品专利制度的杠杆作用
- 第二节 药品价格:从“灵魂砍价”说起
- 药品价格形成中“看不见的手”
- 药品价格形成中“看得见的手”
- 第三节 药品监管:“把魔鬼关进笼子,让天使飞进万家”
- 商业自律能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吗?
- 新药上市的市场博弈
- 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
- “孤儿药”上市的社会保障
- 第四节 医药分开:现代医疗保障制度演进的方向
- 何为“医药分开”?
- 医药为什么必须分开?
- 医药分开的演进与方向
- 后记
- 参考文献
-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