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十一辑)_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内容节选

序言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蒙古时代宁海州(今山东省烟台以及威海)的石刻史料,探讨蒙古诸王、道士、地方官员在地域社会的活动以及他们之间的互相关系。其中,尤其关注蒙古政权统治华北重要特征之一的蒙古诸王命令文书(令旨)问题,并以此考察蒙古统治者命令文书的发布及其于地方社会中刻石立碑的意义。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史整理及其课题展望,参见舩田善之《モンゴル(Mongol)帝国(大元)の华北投下领研究》,《中国史学第24卷,2014年。此前的先行研究介绍,并参见飯山知保《金元代华北社会研究の现状と展望》,《史滴》第23号,2001,第57~58页、第68~69页及注释8。对投下领简明扼要的概说,可参见松田孝一《投下领》,冈本隆司编《中国经济史》,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13,第173页。其中,作为重要的研究成果,并参见李治安《元代分封制度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增订本,中华书局,2007;松田孝一《モンゴルの汉地统治制度——分地分民制度を中心として》,《待兼山论从 史学篇》第11号,1978;杉山正明《八不沙大王の令旨碑より》,《东洋史研究》第52卷第3号,1993,后收入氏著《モンゴル帝国と大元ウルス》,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2004年等。对投下加以充分解释并得其要者,参见杉山正明《八不沙大王の令旨碑より》,第187~188页,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立论的森平雅彦《高丽王位下の基础的考察-大元ウルスの一分权势力としての高丽王家》,《朝鲜史研究会论文集》第36号,1998,后收入氏著《モンゴル霸权下の高丽——帝国秩序と王国の对应》,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13,第60~61页。投下内,其集团、领地、属民对应于蒙古语ayimaγ(杉山正明:《八不沙大王の令旨碑より》,第187~188页)。村上正二亦曾对此作如下解释:ayimaγ的汉字音写“爱马”仅指游牧领地,投下则统括游牧领地和食邑(汉地、江南等地的分地),而投下、爱马并称的情况下,前者指投下领主,后者则多指其领地及属民(村上正二:《元朝における投下の意义》,《蒙古学报》第1号,1940,后收入氏著《モンゴル帝国史研究》,风间书房,1993,第29~33页)。但是,史料有时并列爱马、投下,此际可理解前者即指一般投下领主,而后者乃指其领地、属民。也参见吉田顺一、齐木德道尔吉编《ハラホト出土モンゴル文书の研究》,雄山阁,2008,第57页。同时,对于诸王、驸马、公主、后妃等亦多称“位下”(森平雅彦:《高丽王位下の基础的考察》,第61页)。本文则统一总称作“投下”,其领地则称作“投下领”。亦参见松田孝一《投下领》,第173页,及舩田善之《モンゴル(Mongol)帝国(大元)の华北投下领研究》。此外,川本正知在探讨蒙古帝国的定住民支配问题时,亦曾对投下领等用语进行了特别解释。他认为,此为理解传统中原定住民政权的制度用语,易对蒙古帝国的支配体制产生误解,故不便使用(川本正知:《モンゴル帝国における战争:遊牧民の部族·军队·国家とその定住民支配》,《アジア·アフリカ言语文化研究》第80号,2011年;同氏:《モンゴル帝国の军队と战争》,山川出版社,2013。对此,笔者亦赞同,分封于蒙古统治阶层的当为住民,而非土地(即分民的意义远大于分地),这是理解蒙古分封制度的基础。但如果从定居地区人们的视角来看,付属于他们的土地其实也是作为领地而被分配的。这种理解或许也颇为值得重视。而事实证明,蒙古统治阶层也屡屡有效地利用了这一点。所谓汉地,主要是指中国本土中,其后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地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以及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地区。松田孝一:《モンゴルの汉地统治制度》。杉山正明:《八不沙大王の令旨碑より》。其中代表性的研究参见高桥文治《モンゴル时代全真教文书の研究(一)、(二)》,《追手门学院大学文学部纪要》第31号,1995、第32号,1997;同氏《クビライの令旨二通——もう一つの“道佛论争”》,《アジア文化学科年报》第2号,1999;同氏:《阿识罕大王の令旨をめぐって》,浅见洋二编《テクストの读解と传承》,大阪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广域文化表现论讲座共同研究成果报告书,2006;同氏《1258年山西浮山县天圣宫给文二碑札记》,《内陆アジア言语の研究》25,2010;上述诸文皆收入氏著《モンゴル时代道教文书の研究》,汲古书院,2011;松田孝一《チャガタイ家千户の陕西南部驻屯军团(补遗)——豳王チュベイ家分地邠州关系铭文について》,《国际研究论从》第16卷第2号,2003;村冈伦《モンゴル时代の右翼ウルスと山西地方》,松田孝一编《碑刻等史料の总合的分析によるモンゴル帝国·元朝の政治·经济システムの基盘的研究》,平成12~13年度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基盘研究(B)(1)研究成果报告书,研究课题番号:12410......

  1. 信息
  2. 编辑委员会
  3. 睡虎地秦简法律文书集释(六):《秦律杂抄》
  4. 《岳麓书院藏秦简(肆)》补注(三)
  5.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与岳麓书院藏秦简《为狱等状四种》之形成过程
  6. “失期当斩”再探——兼论秦律与三代以来法律传统的渊源
  7. 秦汉劾文书格式演变初探
  8. 释“张杜律”
  9. 出土唐代墓志与法律资料
  10. 有关唐代平阙式的一个考察(上)——以对敦煌写本《唐天宝职官表》的检讨为中心
  11. 日本书籍中的唐代法制——以唐令复原研究为视角
  12. 《唐律疏议》“同罪”与“罪同”证补
  13. 唐判研读举隅(一)——以《文苑英华·判》“师学门”“刑狱门”“为政门”为例
  14. 《天圣令·田令》译注稿
  15. 蒙古诸王、道士、地方官员——蒙古时代华北社会的命令文书及其立碑意义探索
  16. 巨野金山寺元代榜文八思巴字蒙古文考释——兼论元朝榜文的双语形式
  17. 建筑与仪式:明清司法理念的另一种表达
  18. 刑科题本的拟成:以宝坻县档案与刑科题本的比较为依据
  19. 试析台湾碑志的公诉功能
  20. 高句丽碑刻中的法律条文
  21. 京观——古代中国的怨叹之尸
  22. ·书评·生存与守法之间——读苏成捷著Polyandry and Wife-Selling in Qing Dynasty China:Survival Strategies and Judicial Intervention
  23. 2016年度台湾地区中国法律史研究论著目录
  24. 2016年度国外中国法律史研究论著目录
  25.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稿约
  26. Journal of Chinese Ancient Legal Literature Studies
  27.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撰稿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