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专注,越安宁:瑜伽与冥想_牟木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牟木
内容节选
瑜伽八支分法与安心之道 我的师父明一法师常说行无为法的精神,“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瑜伽的目的,即是安心。 我常和瑜伽馆的伙伴们分享,我们为美而来。瑜伽确实可以美容减肥,然而美容减肥只是瑜伽的副产品,瑜伽更重要的作用是静心。心调柔了,气血就会相对平和,身体自然会柔软顺畅,皮肤自然会因为精气神的饱满,由内而外地亮起来。如果保持对瑜伽的知见坚持修习几年,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收获,更会收获心的平静和喜悦。 瑜伽圣哲帕坦伽利在《瑜伽经》中强调:瑜伽是身体力行的哲学。通过这十几年层层深入地修行瑜伽,从身体出发,渐渐进入内心;以内心为根本,渐渐影响瑜伽与生活的方式。我对瑜伽八支分法不再只是停留在起初看学术理论的知识层面上,而是每读一次都有更深一层的体验与领悟,在实修基础上的经典阅读,确实会得到更深的印证与指导。 瑜伽八支分法就是实现瑜伽的八个步骤。 第一,制戒,不杀生、不偷盗、不说谎、不纵欲、不贪婪。这些普世的道德规范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为生命的运作基于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此刻我们活成什么样子,完全是由自己的过去决定的。一个念头的生起引发一连串念头的接续,导致随之而来的行动,带来身心的感受与情绪,造成对他人、环境的影响;而后又再生出念头、行为、感受、互动,循环往复。所以,管理我们的明天,就是从控制我们今天的心念开始。戒律,便是对今天的克制和对明天的改善。 第二,精进,纯净、满足、苦行、研读和敬神。要摆脱那些根深蒂固的、扰乱安静的念头与欲望,并不那么容易,我们还真需要依赖一些什么,把川流不息的欲念截断。而专注于一件事情,能帮助我们安静下来,并减少贪婪、愤怒和自私的习气,渐渐培养出瑜伽的思想。瑜伽提供了这些精进的办法:净化身体、平衡能量,修行知足心,严格自律,阅读经典,或通过信仰至高的存在来减少我执。 《瑜伽经》中提到,“由于满足,人得到最大的快乐”。我们快乐与否,不是来自拥有的多少,而是对已经拥有的感到知足。这心态绝对不是形而上的哲学,它们非常实用与具体。比如当我们吃饱了却还想吃的时候,告诉自己“其实我已经饱了”。衣柜里的衣服还有没摘掉标签的,可看见漂亮衣服还是想买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其实我的衣服已经够多了”。时时处处修一颗知足的心,就可能享有更多宁静的快乐。 第三,坐法。给身体一个最容易久坐不动的姿势,控制那些出于习性但不必要的行为,比如抓耳挠腮、左顾右盼,不被杂念牵着走,给心留出观察的空间,专注于呼吸。 第四,调息,专注于外部或内部对象而引起的呼吸变化。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这种经验,当我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好像达到了“忘我”境界,呼吸非常缓慢细腻;但是日常我们受情绪习气的支配,很少能经验到“无我”的状态,多半是着急往前,急于做完,所以心浮气躁,呼吸短促紧张。 在瑜伽或冥想中,通过对呼吸的长度、深度、频率建立观察并加以作用,可以渐渐拉开心念和呼吸之间的距离。由于念头的紧迫带给呼吸的作用和压力就减少了,观察者会慢慢认出念头仅仅是个念头,不去追随它、助长它,它就会是刹那的经过而已,这样便达到了感官控制的目的。 另外,如果要深入练习某些呼吸法,一定要跟随有传承和深入练习经验的老师。同时不要忘记,无论什么样的呼吸法都仅仅是为了帮助我们体验并回到自然的呼吸状态。 第五,制感。感,包括感官与感觉。我们的感官系统(眼、耳、鼻、舌、身、意),眼睛在观看,耳朵在聆听,鼻子在嗅闻,舌头在品尝,肢体在触碰,意识在构想,这些感官系统不断接受外在世界的刺激,传导到神经中枢系统来判定好与坏、香与臭、美与丑、喜欢与不喜欢。我们通过感官触碰这个世界,而后带来了自我存在感和快乐感。好像人类对外部的探索与征服,天生就有一种“上瘾症”,为了满足感官,永不停歇。而社会一切的娱乐项目,也几乎都是围绕感官一而再,再而三的刺激而开展的。 除了感官系统,我们还有感觉系统,如平衡感、热感、冷感、快感、孤独感、疼痛感、无聊感、空间感等等。有些人很钝感,有些人很善感。不是有那么一首歌吗?“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多不靠谱的人生啊,抓了半天,还是梦的手。而因为一直依赖的感官与感觉都太不稳定,太善变了,所以我们的快乐总是非常短暂,总在跟着感官、感觉的变化而改变,然而越来越多对于刺激的追寻,却让我们经验更深层的空虚。《瑜伽经》说:“如果快乐仅仅依赖于我们的心情,它怎么能持久?” 大家总会问:为什么打坐总是胡思乱想,静不下来?其实并不是我们在打坐时静不下来,而是日常我们的心就是这样散乱。因为觉知太浅,心又害怕寂寞,总急于去依附些什么,所以根本没有体察到自己的念头原来如此不停歇。 我们的一生,如果不去控制感官,就跟着感觉走,是无法触及持久的宁静与喜悦的。要想获得专注的能力,需要控制向外投射与抓取的感官,把一直随感官向外放逸的能量收摄回......
- 信息
- 序 把瑜伽的事,变成人生的事
- 一 瑜伽与情绪管理
- 说“太极”,做“太急”
- 我们很忙,但是高效吗?
- 正念,改变气场
- 忙而不乱,闲而不散
- 训练禅心
- 过程坚持,结果放手
- 努力,然后随缘
- 敞开,接受
- 归零,是目的,亦是道途
- 二 瑜伽,回归中正
- 你是谁?
- 心的中正
- 松空冥想
- 肢体的中正
- 优雅体态站姿练习
- 气血的中正
- 三 瑜伽与瘦身
- 怎么理解瘦
- 瑜伽与饮食控制
- 如何吃健康?怎么吃不胖?
- 减肥也是修行
- 瑜伽,一边修身,一边静心
- 女人的本性,是温暖
- 四 什么是瑜伽
- 瑜伽,即整合,联结
- 瑜伽,是实践的艺术
- 瑜伽,即“不二”
- 瑜伽八支分法与安心之道
- 瑜伽练习的三个阶段
- 五 从手指,回到掌中
- 合一的意义
- 瑜伽与太极
- 哈达与阴阳
- 瑜伽与佛教
- 禅修与冥想
- 六 冥想,从缠心到禅心
- 禅修不是诗和远方
- 从焦虑到静虑
- 禅修方法与要点
- 女性经期冥想保养
- 禅坐不是犯困就是胡思乱想,怎么办?
- 禅坐是虚度光阴吗?
- 我并不孤独,我只是一个人待着
- 睡眠和噩梦中的禅修
- 你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
- 静心培训有助企业发展
- 冥想时光
- 七 在爱中修行
- 瑜伽,情人
- 爱不是技巧
- 关于我爱你
- 爱的三个阶段
- 不能什么都想要
- 基于“我执”的爱
- 爱是落地的哲学
- 清净的爱
- 欲望和节制
- 爱是一场修行
- 附录
- 九式瑜伽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