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迈出投资第一步_兴全基金理财实验室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兴全基金理财实验室

内容节选

神秘的私募基金:突破12万亿规模的市场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8年2月,私募基金规模突破12万亿,已经超过了公募基金的总体量。我们经常听到的公募与私募,其实是按照基金的发行方式来划分的。简单来说,公募基金就是面向一般大众公开发行的基金,而私募基金是面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的基金。那么,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之间具体有哪些差异呢? 公募与私募,差异知多少 严格来讲,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在监管、规范、募集方式、投向、运行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两者的特征对比见表2.19。 表2.19 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特征对比 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中规定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产品的起投额分别为30万元、40万元、100万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单只产品起投额为100万元。 谁有资格买私募基金 合格投资者才能买私募基金,《资管新规》对投资者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家庭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具有两年以上投资经历,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具有两年以上投资经历。而购买公募基金,投资者除应符合适当性规定外,收入、投资经验等没有限定。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因为相对公募产品来说,私募产品的风险更高、流动性较低,所以需要客户有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 同时,私募基金的起投额也较高,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单只私募基金起投额为100万元;根据《资管新规》,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产品的起投额分别为30万元、40万元、100万元。所以,投资者没有一定的资金实力确实无法购买私募基金。而公募基金就比较“亲民”,即使投资者口袋中只有10元钱,也能找到可购买的产品。 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主要投资什么资产帮客户赚钱 因为涉及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公募基金的投资受到了严格的监管。比如投资范围基本限定在交易所或银行间上市的有价证券,不能投资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房地产和艺术品。其仓位、持股集中度也有比较严格的限定,比如单只股票持仓不能超过10%等。 而私募基金的投资限制由协议确定,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可投范围除了股票、债券、存款等标准资产外,还可以投向房地产、非上市公司股权、初创型企业、艺术品等另类资产。 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是否可以公开宣传 公募基金以公开方式向大众发行,投资者可以在很多公开场合看到新产品发售的信息。 而私募基金只向合格投资者进行发售,法律规定,私募不能通过公开宣传来募资,所以投资者很难通过媒体了解私募产品,一般只有合格投资者才能接触到具体的产品信息。比如我们在兴全基金官网上点击《专户产品(公募基金公司下类私募基金)》一栏的时候,就会弹出确认身份的提示。 购买公募基金或私募基金需要支付多少管理费 如果你购买的是公募基金,除基金合同另有规定外,通常的基金产品按照固定比例收取管理费,而产品的收益高低并不会影响收取的费用,投资回报由投资者自己享有。具体费率与基金公司、基金类型有关,比如股票型高于债券型,主动管理型高于被动型,简单来说就是,管理难度越大,管理费率越高。 如果你购买了私募基金,则在固定比例管理费之外,还需要与管理人共享收益。也就是说,产品收益率越高,你所支付的费用就越高,管理人能获得的利润分成也就越多。 作为基金持有人,能追踪到哪些信息 公募基金很大的一个优势就在于高度的公开和透明,除了每日净值(封闭式基金至少每周更新净值)、季报、半年报和经过审计的年报等募集信息、运作信息,发生重大事件也需要刊登临时公告,这几乎把产品的信息都公开了,使投资者对产品的运作有清晰的把握,从而可以做出合理的决策,且提供这些信息的渠道也很丰富。因为公募基金信息都被暴露出来,所以资产安全性在一般人看来更高,也更容易接受。 而私募基金的大部分信息不向大众公开,只针对购买产品的客户披露,且需要通过特定的信息备份系统才能获取。通常一个月公布一次净值,半年报和年报等包含的信息量也不像公募产品那么丰富,所以投资者可获取的私募产品信息较少。 私募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百度搜索“私募基金”,热度条中弹出的是“私募基金会跑路吗?”看来有不少投资者在这类产品上吃过亏。 私募基金的合规风险和投资风险都要高于公募基金。首先,私募基金公司的准入门槛较低,对注册资本没有强制要求,截至2018年2月底,市场上的私募基金公司已经达到2.3万家,而公募基金公司才125家。宽监管也就意味着市场上可能鱼龙混杂,专业能力很难得到保证,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基金业协会累计公布了300多家失联的私募公司名单。另外,根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7月底,2018年以来共有2 016只基金清盘。其中,提前清盘的私募有1 092只。其次,私募基金的投资自由度高,可能存在过度承担风险的情况。 所以,比起公......

  1. 信息
  2. 序言 坚信长期的力量坚信专业的力量
  3. 前言
  4. 第一章 开始理财投资,认真对待你的钱
  5. 我们“内部”人员究竟是如何投资的
  6. 说好了勤劳致富,为什么需要理财投资呢
  7. 干货——盘点市场常见理财投资品种
  8. 散户为什么更适合买基金
  9. 买基金到底赚不赚钱
  10. 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复利:从1万美元到2.4亿美元
  11. 认识风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坎”
  12. 开始投资:现在或者永不
  13. 第二章 像选择伴侣一样选择基金
  14. 选择哪只基金,是基金投资的第一步
  15. 认识自己:适合的投资能让你安心睡大觉
  16. 了解基金:家族那么大,总有一款适合你
  17. 建立组合: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18. 5 000多只,为何买的总是那只“假”基金
  19. 基金界的“新生儿”,了解一下
  20. 神秘的私募基金:突破12万亿规模的市场
  21. 第三章 投资实战:选择买入和卖出的时点
  22. 择时困境:你总是成为反向指标吗
  23. 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
  24. 频繁交易:收益的“隐形杀手”
  25. 打赢投资心理战:好的投资理念是一份减肥食谱
  26. 基金套住了怎么办
  27. 基金定投:无招胜有招
  28. 第四章 买基金有哪些“坑”
  29. 买基金如何稳赚不亏——关于基金投资的基本误解
  30. 如何淘到“便宜”、“年轻”又“抢手”的基金——那些投资中你给自己挖的“坑”
  31. 买到最低点,卖在最高点——市场涨跌引起的投资幻觉
  32. 那只亏钱的基金,我一定要等它涨回来吗——不要和错误的基金厮守终身
  33. 基金经理,你好!请问明天股市会涨吗——基金经理不会回答你的那些事
  34. 分红多、涨得快,最优秀的基金就是你了——基金投资中的“万万没想到”
  35. 指数基金更赚钱,高风险就有高收益吗——大家都认同的,并不一定
  36. 基金长得像,傻傻分不清吗——关于基金的冷门但必知的小常识
  37. 第五章 知“基”知彼,走进基金公司
  38. 一只基金的24小时
  39. 一位基金经理的360°
  40. 如何充分获得基金公司的信息
  41. 如何读懂基金公司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