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条例学习问答(2024年版)_中国法制出版社 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

内容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1988年9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一次修订 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202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0号公布 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第三条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保守国家秘密(以下简称保密)工作的领导。中央保密工作领导机构领导全国保密工作,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保密工作战略和重大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国家保密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推进国家保密法治建设。 第四条 保密工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遵循党管保密、依法管理,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技管并重、创新发展的原则,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第五条 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都有保密的义务。 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第六条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 第七条 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以下简称机关、单位)管理本机关和本单位的保密工作。 中央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管理或者指导本系统的保密工作。 第八条 机关、单位应当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依法设置保密工作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保密工作,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加强保密监督检查。 第九条 国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保密宣传教育,将保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大众传播媒介面向社会进行保密宣传教育,普及保密知识,宣传保密法治,增强全社会的保密意识。 第十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保密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依法保护保密领域的知识产权。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保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预算。 机关、单位开展保密工作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机关、本单位年度预算或者年度收支计划。 第十二条 国家加强保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完善相关激励保障机制。 对在保守、保护国家秘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十三条 下列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泄露后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 (一)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二)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三)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五)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六)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七)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秘密事项。 政党的秘密事项中符合前款规定的,属于国家秘密。 第十四条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第十五条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以下简称保密事项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单独或者会同有关中央国家机关规定。 军事方面的保密事项范围,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保密事项范围的确定应当遵循必要、合理原则,科学论证评估,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保密事项范围的规定应当在有关范围内公布。 第十六条 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 第十七条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特殊情况下无法按照上述规定授权定密的,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授予机关、单位定密权限。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

  1. 信息
  2. 第一章 总则
  3. 1 什么是国家秘密?
  4. 2 我国的保密工作领导机制是什么样的?
  5. 3 保密工作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6. 4 机关、单位如何开展保密工作?
  7. 5 如何理解公民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8. 6 哪些组织和个人在保密工作中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9. 7 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可能构成间谍行为吗?
  10. 8 如何加强保密宣传教育?
  11. 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12. 9 哪些事项属于国家秘密?
  13. 10 哪些事项不得确定为国家秘密?
  14. 11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几级?
  15. 12 如何确定保密事项范围?
  16. 13 保密事项范围应当规定哪些内容?
  17. 14 如何确定定密责任人?
  18. 15 定密责任人有哪些职责?
  19. 16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定密权限?
  20. 17 如何作出定密授权?
  21. 18 机关、单位如何处理其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
  22. 19 如何确定保密期限?
  23. 20 如何确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
  24. 21 如何作出国家秘密标志?
  25. 22 什么情况下,应当对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作出变更?如何变更?
  26. 23 什么情况下,可以对国家秘密解密?
  27. 24 机关、单位被撤销或者合并、分立的,其确定的国家秘密如何变更和解除?
  28. 25 机关、单位发现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不当的,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29. 26 对于符合保密法规定但保密事项范围没有规定的不明确事项,应当如何处理?
  30. 27 机关、单位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应当如何处理?
  31. 第三章 保密制度
  32. 28 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33. 29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国家秘密载体实施哪些行为?
  34. 30 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管理除常规要求外,还有什么更高要求?
  35. 31 国家秘密的复制、记录、存储、传递有哪些禁止性规定?
  36. 32 如何保护涉密信息系统?
  37. 33 涉密信息系统可以分为哪些密级?
  38. 34 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应当符合什么要求?
  39. 35 如何加强涉密信息系统的运行使用管理?
  40. 36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涉密信息系统实施哪些行为?
  41. 37 还有哪些对外公开传播的行为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
  42. 38 网络运营者如何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
  43. 39 开展涉及国家秘密的数据处理活动及其安全监管应当符合什么规定?
  44. 40 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秘密的,主办单位应当采取哪些保密措施?
  45. 41 哪些场所应当采取保密措施,不得擅自开放?
  46. 42 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涉密业务的,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47. 43 机关、单位采购涉及国家秘密的货物、服务的,应当如何遵守保密规定?
  48. 44 如何对涉密人员进行分类管理?
  49. 45 涉密人员出境有什么限制?
  50. 46 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应当符合什么要求?
  51. 47 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公民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52. 第四章 监督管理
  53. 48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哪些工作?
  54. 49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哪些情况进行检查?
  55. 50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如何对机关、单位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出处理?
  56. 51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保密检查和案件调查处理中,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57. 52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的线索和案件,应当如何处理?
  58. 53 机关、单位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的,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59. 54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收缴非法获取、持有的国家秘密载体,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60. 55 办理涉嫌泄露国家秘密案件的机关,对有关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属于何种密级如何进行鉴定?
  61. 56 机关、单位对违反国家保密规定的人员不依法给予处分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如何处理?
  62. 第五章 法律责任
  63. 57 哪些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行为应当受到处分?
  64. 58 机关、单位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发生泄密案件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65. 59 机关、单位发生重大泄露国家秘密案件的,有什么后果?
  66. 60 如何处理拒不配合保密检查或者保密违法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
  67. 61 网络运营者未按照保密法规定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管理的,有什么后果?
  68. 62 取得保密资质的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国家保密规定的,有什么后果?
  69. 63 取得保密资质的企业事业单位,在何种情形下会面临并处暂停涉密业务、降低资质等级的处罚?
  70. 64 取得保密资质的企业事业单位,在何种情形下,面临并处吊销保密资质的处罚?
  71. 65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有什么后果?
  72. 66 机关、单位对履行职能过程中产生或者获取的不属于国家秘密但泄露后会造成一定不利影响的事项,如何进行管理?
  73. 附录 相关规定
  74.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75.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