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最佳入门(原书第5版)_【加】桑德拉·切卡莱丽;诺兰·怀特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加】桑德拉·切卡莱丽;诺兰·怀特

内容节选

了解人的发展 从生命的语境来说,人的发展(human development)是对人从受孕到死亡的科学研究。本章将涉及本书中几乎所有其他章节的主题,如人格、认知、生物学过程和社会互动。不过,所有这些主题都将以人的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为背景进行论述。 研究设计 8.1 比较发展研究的几种方法 正如第1章中提到的,人的发展的研究受年龄问题的影响。在任何实验中,暴露于自变量的被试应该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研究发展的挑战在于,被试的年龄应该始终是自变量,但被试不可能同时处于不同的年龄组。 研究与年龄相关的变化需要如下特殊的设计:纵向设计(longitudinal design),即对研究中的一组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情况进行追踪和评估;横断设计(cross-sectional design),即在同一时间对研究中几个不同的年龄组进行研究;聚合交叉设计(cross-sequential design),它是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的结合(Baltes et al.,1988;Schaie & Willis,2010)。 纵向设计的优势在于,当变化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时,通过它能观察到与年龄相关的实际变化。它的缺点在于,很多年一直追踪被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而且被试的退出、失去兴趣或死亡会导致数据流失。与纵向设计相比,横断设计具有速度快、成本相对低廉、易于实现等优点。横断设计的主要缺点在于,研究不再比较不同年龄的同一个体,而是比较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在发展研究中,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常常会成为一个问题。例如,如果通过比较30岁和80岁的人的智商分数来了解年龄增长对智力的影响,那么除了年龄增长的影响外,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的不同的教育经历和机会可能也会影响智商分数。这被称为同辈效应(cohort effect),即当一群人在相同的时期或拥有相同的生活经历时,如在同一时间段出生或共同经历了特定的历史事件,会对发展产生特殊的影响。表8-1列举了横断设计、纵向设计和聚合交叉设计的实例比较。 表8-1 3种发展研究设计的比较 横断设计 不同年龄的被试在同一时间点进行比较,以确定与年龄相关的差异第一组:20岁第二组:40岁第三组:60岁2014年结束 纵向设计 相同的被试在不同年龄进行研究,以确定与年龄相关的变化第一次:20岁第二次:40岁第三次:60岁1974年结束1994年结束2014年结束 聚合交叉设计 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以确定与年龄相关的差异和变化第一次第一组:20岁第二组:40岁第二次第一组:25岁第二组:45岁2014年结束2019年结束 在研究人的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关于年龄相关变化的理论。不过,有些理论存在争议。 先天与后天 8.2 了解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先天(nature)是指遗传,即遗传特征对人格、生理发育、智力发育和社会互动的影响;而后天(nurture)指的是环境对这些方面的影响,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物质环境、经济因素以及任何可能对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这些影响通常并非来自人的内心。 “那么,像希特勒这样的人是生来就如此,还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他变成了那样?”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罪犯之一。 人格和行为究竟有多少是由先天决定的,又有多少是由后天决定的?这个问题很关键,且答案相当复杂。此外,像希特勒或贾哈尔·萨纳耶夫(Dzhokhar Tsarnaev) 这样的人,是由于基因不好、父母养育不当,还是儿时的人生经历改变导致他们变成了那样的人?史蒂芬·霍金这样的天才在多大程度上源于基因遗传?他的家庭教养起了什么作用?还是说他的认知能力是遗传和环境影响的独特结合?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现在都认同,对大多数人而言,人的一切都是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的产物(Davis et al.,2012;Insel & Wang,2010;Polderman et al.,2015;Ridley,1999;Sternberg & Grigorenko,2006)。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先天与后天之争不复存在。例如,智力在遗传和学习方面的先天与后天之争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一些研究人员和社会学家认为基因的影响很大(Bouchard & Segal,1985;Herrnstein & Murray,1994;Jensen,1969;Johnson et al.,2007;Kristensen & Bjerkedal,2007),而其他人认为文化、经济、儿童早期营养和教育机会产生的影响更大(Gardner et al.,1996;Gould,1996;Rose et al.,1984;Wahlsten,1997)。 行为遗传学(behavioral genetics)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试图......

  1. 信息
  2. 作者简介
  3. 译者简介
  4. 序言
  5. 测一测
  6. 导论 大学生存和成绩提高的秘密
  7. 为什么要学习如何学习
  8. 第1章 心理科学
  9.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10. 心理学的历史
  11. 现代心理学领域
  12. 科学研究
  13. 心理学研究伦理
  14. 第2章 生物学视角
  15. 为什么要研究神经系统和腺体
  16. 神经元和神经:建立网络
  17. 神经系统
  18. 内分泌腺:遥远的连接
  19. 窥视大脑
  20. 从下到上认识大脑结构
  21. 第3章 感觉和知觉
  22. 为什么要研究感觉和知觉
  23. 感觉概述
  24. 视觉:如何“看见”的科学
  25. 听觉:现在你能听到我吗
  26. 化学感觉:尝起来很好,闻起来更好
  27. 其他感觉:身体知道什么
  28. 知觉概述
  29. 第4章 意识
  30. 为什么要了解意识
  31. 什么是意识
  32. 睡眠
  33. 催眠
  34. 警惕精神药物
  35. 第5章 学习
  36. 为什么要研究学习
  37. 经典条件反射:它使你流口水
  38. 操作性条件反射:它对我有什么好处
  39. 认知学习理论
  40. 观察学习
  41. 第6章 记忆
  42. 为什么要了解记忆
  43. 记忆的定义
  44. 信息加工模型:3种记忆系统
  45. 长时记忆的提取
  46. 遗忘:我们刚才说了什么
  47. 记忆的神经科学研究
  48. 第7章 认知
  49. 为什么要研究思维的本质
  50. 思维方式
  51. 智力
  52. 语言
  53. 第8章 毕生发展
  54. 为什么要了解人的发展
  55. 了解人的发展
  56. 孕期发育
  57. 婴儿和儿童发育
  58. 青少年期
  59. 成年期和老化
  60. 第9章 动机和情绪
  61. 为什么要学习动机和情绪
  62. 理解动机
  63. 饥饿与饮食
  64. 情绪
  65. 第10章 性与性别
  66. 为什么要学习性与性别
  67. 性征:性的生理层面
  68. 性别:性的心理层面
  69. 人类性行为
  70. 性健康
  71. 第11章 压力与健康
  72. 为什么研究压力与健康
  73. 应激与应激源
  74. 压力的生理、认知和社会心理因素
  75. 应对压力
  76. 第12章 社会心理学
  77. 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78. 社会影响
  79. 社会认知
  80. 社会互动
  81. 第13章 人格理论
  82. 为什么要学习人格
  83. 心理动力学视角
  84. 行为和社会认知视角
  85. 人本主义视角
  86. 特质理论
  87. 人格、遗传与文化
  88. 人格评估
  89. 第14章 心理障碍
  90. 为什么要学习异常行为和思维
  91. 何为异常
  92. 焦虑及相关障碍:过度的担忧
  93. 分离性障碍:身份的改变
  94. 心境障碍:情感的影响
  95. 进食障碍和性功能障碍
  96. 精神分裂症:现实感改变
  97. 人格障碍:我很好,你奇怪
  98. 第15章 心理治疗
  99.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障碍的治疗
  100. 心理障碍治疗的过去和现在
  101. 领悟疗法
  102. 行动疗法
  103. 团体治疗
  104. 判断心理疗法的效果
  105. 生物医学疗法
  106. 附录A 心理学中的统计
  107. 附录B 应用心理学与心理学职业生涯
  108. 致谢
  109. 术语表
  110. 译者后记
  111. 照片信息
  11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