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自助练习手册_【美】洛莉·戈特利布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美】洛莉·戈特利布
内容节选
主题与定式的源头 到现在为止你应该已经找出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主题和定式——可能有些是你早先就已经意识到的,也可能有些是刚刚才被发现的——此刻,是时候让我们凑近了研究一下是什么驱动着这些主题,又是什么让这些定式被保留了下来。无论这些主题和定式对你有没有益处,有一件事是毋庸置疑的:它们一定是起到了“某些”作用,要不然它们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对于夏洛特而言,她的定式令她不断选择同一种“类型”的恋人,这是因为她潜意识里想要平复童年的创伤。对于朱莉来说,她以前总是选择按部就班地寻求职业发展,避免自己内心的渴望发声,因为这样她才能感觉人生的掌控权把握在自己手里。对于瑞塔来说,她之所以为了以前的错误一直惩罚自己,是不想让别人走进她的生活,这样就没有人可以再让她伤心了。而对于约翰来说,他之所以总是贬低别人,其实是因为他不敢正视一件事——由于自己的闪失而搭上了儿子的性命。 许多定式都植根于我们过往的经历,但我们的意识和境遇可以重塑这些定式。我们可能十年里都在轻松地重复着同一个定式,但在下一个十年里突然发现曾经管用的运作模式变得不管用了。比如我们在上一章节中谈到了朱莉的例子,在她被确诊癌症之前,她根本不曾想过要去超市打工。她在选择就业和生活道路时的定式就是求稳,定好目标,按部就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定式都很管用,也帮助她在事业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她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拿到了终生教职。但当癌症现身,这个定式就不再成立了。 在癌症面前,朱莉通过精心计划构建起来的安全感都成了幻影。在确诊之前,朱莉人生故事的主题是掌握主控权。其实生活中我们能掌控的原本就不如想象中那么多,但面对病痛才是最叫人无能为力的事。无论是面对生活还是面对一次治疗,人们绝不愿意去想象的是,即使自己把所有该做的都做对了,还是有可能抽到一支下下签。为了应对现实的变化,朱莉建立了新的定式,这些定式不再拘泥于求稳,而是给出了更多自由的空间。她拒绝成为“抗癌小组”的一员,拒绝落入俗套地谈论自己的绝症。她选择坦然地说出“死”这个字,并且不喜欢听到别人用“事出皆有因”这样的陈词滥调来安慰她。朱莉可能抽中了下下签,但她迅速地意识到,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以自己的方式面对厄运,而不是听从别人的意见。 就如我们的人生故事一样,生活中反复出现的这些主题和定式也可以被修改和编辑。有时候我们也会和朱莉一样,发现昨天还很正常的一切突然就乱套了。但我们更需要积极地去根除那些已经不合时宜的生活方式。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认清自己的定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思想和行动背后的推动力。 你是哪种依恋模式? 依恋模式的形成取决于我们幼年与养育者之间的互动。依恋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解释了我们与人相处的模式是如何在婴孩时期被建立起来、并以我们最初的一些人际关系为模型的。种种研究一再表明,我们对爱与情感联结的需求如同我们对食物的需求一样强烈。依恋模式至关重要,因为它也将影响人们成年后与人相处的模式,影响他们如何选择伴侣(安稳的还是不安稳的),影响他们在一段关系中的表现(是渴爱的、疏远的,还是不稳定的),以及一段关系会如何终结(是惆怅不舍地、和和气气地,还是彻底撕破脸)。 在婴孩时期,我们与养育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大致被分为四种依恋模式。如果负责照顾孩子的成年人充满爱心,总是为孩子打气,并积极给予孩子回应,那孩子就会发展出“安全型依恋模式”。当父母离开一会儿,这些孩子起初会有些不安,但很快就会安定下来,并自然而然地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因为他们知道父母过一会儿是肯定会回到他们身边的。同样,他们知道如果自己给父母惹了麻烦,父母还是会用支持和关爱来解决问题的。成年之后,属于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会寻求同样具有安全感的亲密关系,能在一段关系中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会满足并尊重伴侣的需求。 朱莉就是安全型依恋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无论是从她和迈特充满爱意、相互扶持的关系中,还是从她分享的有关她家里人的故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点。举例来说,当朱莉读大学的时候,她母亲曾对她交往的对象提出过一些质疑,甚至建议朱莉去看看学校的心理医生。但朱莉当时还没准备好面对现实,所以没有听从母亲的建议。几个月之后她被男友甩了。当朱莉伤心地打电话向母亲哭诉时,母亲并没有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吧”,而是在电话那头陪着她,听她倾诉。朱莉在母亲那里得到了足够的安全感,即便她没有听从母亲的劝告,但当结果正如她母亲预料的一样糟糕时,她依然可以打电话给母亲寻求安慰。 当父母无视、贬低和驳斥孩子的需求时,孩子就会形成“回避型依恋模式”。当孩子不开心时,父母可能会表现得很冷淡或缺乏关爱。长此以往,孩子就学会了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成了孤独的小野狼。这些孩子会学着父母对待他们的样子,对他人的需求视而不见。成年之后,属于回避型依恋模式的人通常会在一段关系中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
- 信息
- 关于作者
- 作者的话
- 第1章 不可靠的讲述者 ——大胆地审视你的故事
- 感受之下潜伏的感受
- 你讲述故事的角度
- 助演角色和“帮倒忙”的角色
- 第2章 领会言外之意 ——试图去推敲你的故事
- 你的“人生一句”
- 痛与痛苦的区别
- 凭借坦诚,找到可推敲的空间
- 学会自我关怀
- 第3章 水面下的冰山 ——揭示你故事的主题和定式
- 发现思维和行动上的循环
- 防御的另一面
- 是现实还是梦境?
- 好奇加油站
- 主题与定式的源头
- 第4章 连点成线 ——通过亲近他人来亲近自己
- 调整你的联结
- 加强你的联结
- 愚蠢的慈悲心和智慧的慈悲心
- 第5章 最深的恐惧、最高的期望 ——终极问题
- 今日一去不复返
- 与自己相处的能力
- 探索你的“荷兰”
- 无意义的意义
- 第6章 把手从牢笼的栏杆上拿开 ——从洞察到行动
- 改变的阶段
- 绕过那些栏杆
- 刺激和反应
- 你内在的治疗师
- 鸣谢
- 梦境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