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不是你想太多:如何识别并摆脱心理暴力_【法】让-夏尔·布舒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法】让-夏尔·布舒
内容节选
高敏感 高敏感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可能纯粹是生理上甚至是心理上的原因。高敏感的原因通常与对各种刺激的过度感知有关,但是也与处理刺激的过程相关。 为了支持这一见解,我想说明以下3点,它们毫无疑问是某些高敏感反应的根源:由中止的刺激引起的攻击,对入侵的恐惧,以及过度警惕。 中止刺激 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接收到数以百万计的信息,但事实上我们只能处理其中的一部分,甚至只是通过主观的视角来理解这些信息。比如,如果一个人在街上朝我们走来,我们立刻会问自己:他是高是矮?是善是恶?事实上,受到自身信仰、文化和对人际距离需求的影响,我们对现实的观察是主观的、经过过滤的。 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朝我们走来的这个男人冒犯了我们。或许我们会说:“他是个流浪汉。”“他喝醉了。”“这个可怜的家伙可能患有精神分裂症。”我们用这种理智化、合理化的想法过滤了现实,降低了对方攻击的有效性。我们将这种主观化称为“中止刺激”,因为它减少了攻击性刺激的影响。 现在我们再想象一下:这个朝我们走来的人不是陌生人,而是某位亲戚或朋友。那么中止刺激的护盾就不会被触发,而且可以肯定,如果这个人冒犯我们,我们会完全感知到这种攻击性并受到严重的伤害。 伤害的严重程度相当于攻击性的强度乘以对方语言的反转性 所以我们知道了,如果我们想伤害某人,最好是从客套的话开始:“你知道我是喜欢你的,但是我得承认,你确实挺讨厌……”自相矛盾的沟通是一种暴力,因为它除了造成伤害,还会击溃我们的心理系统。我们会对看不见的暴力高度敏感,无法充分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情。 心理学家卡米莉亚·艾尔·海特(Kamelia El Haite)表示:“表观遗传学是关于经历对大脑结构影响的科学研究。人们认为个人经历有利于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对个人行为产生影响。为了维持心理平衡,某些重要的神经递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皮质醇也会受到过度刺激。” 入侵 有些人将外界的刺激视为入侵。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周围有一定的自由空间,而这一空间因人而异。我们只能在对方尊重我们与对方之间距离的前提下,接受对方的存在。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某人离我们太近并侵入我们的空间,而让我们感到不适的时候(例如有些人无法忍受电梯拥挤的空间)。 如果上述的“空间”明显指的是物理上的空间,那么它其实也是听觉、嗅觉、视觉等感官上的空间。所以,如果某些人在童年时期被人厉声呵斥或不被人尊重隐私而受到伤害,从而觉得自己受到了侵犯,他们就可能变得高度敏感,将任何刺激都视为入侵,或无法忍受噪声、气味等任何被认为具有侵入性的外界刺激。 这里,伤害的强度也等于攻击性的强度乘以对方刺激的反转性。试想一下,某个你不喜欢的人满身臭味或说话很大声,我们就会将他视为一种对自身的攻击;但是再想象一下,如果他是个小孩子呢?或许面对同样的情况,我们反倒会一笑而过。 过度警惕 我们中的一些人在危险混乱的环境中长大,并获得了相较常人而言处理更多信息的能力。这通常发生在具有高心理潜能的成年人身上,他们习惯网状的思维方式,因为他们之前被迫以树状结构的方式思考,即同时处理好几条信息。成年之后,这可能会导致他们无法忍受过度的刺激。他们可能倾向孤立自己以接受更少的信息,但是由于他们能够比他人更快地捕捉信息,所以他们对环境的感受是不同的,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不能感知到同样的信息。 高敏感的人相较常人而言,能够捕捉并处理更多信息,有些人还倾向过度解读信息。 在我小时候,身边的气氛总是很紧张。于是不知不觉中,我学会了解读所有预示情绪激动的迹象。我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女人,她导致我身上出现了所有你所描述的症状。我记得仅仅是她脸上的一个表情,都能让我感到紧张。更糟糕的是,她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影响我的行为,这让她感到很不安。而我认为这都是我的责任。 我问自己:“为什么要再三强调这个?” 或许是为了能够让他人的疯狂行为有一个名字,为了最后人们会说:“不!这不正常!” 你总是问自己,为什么你的书有这么大的好处。其实仅仅是因为你解释了这种现象:“不,你不是在做梦,你正在经历的事情是不正常的。” 之后我们再回头来看这一点,而且我们将了解到,在意识到高敏感的源头后,我们就能将呈现在眼前的信息相对化,从而减轻从看不见的暴力中遭受的痛苦。 资优者(极其出色的人)及其与世界的关系 由于资优者捕捉和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他们可能会被边缘化,因此而无法忍受他人的不宽容。 海梅(资优者) 从小我就觉得周围的世界不正常。我认为我的父母、祖父母都不正常,上的学校也不正常,当然,我的上司们也不正常,更别说同事了。对有些人来说,我是个有创意的人,对有些人来说我就是个疯子。而我想,对于你这个精神分析医生来说,发现自己之外的反常倒是忽视自身反常的好方法。 但是,如果老师因为父母早上送孩子迟到就对孩子大喊大叫或给孩子难堪呢? 我们经常在表达自己时将疯狂与独特......
- 信息
- 前言
- 1 暴力的起源
- 暴力意味着什么
- 由正常的攻击性到病态的暴力
- 说“不”的缘由
- 暴力,一种构建元素
- 同情心
- 2 看不见的暴力
- 病态的关爱
- 国王是奴隶
- 语言的世界
- 种族主义与恐惧症
- 拒绝冲突
- 高敏感
- 对于病态自恋的思考
- 无能与谎言
- 3 为何暴力不止
- 童年时期的暴力
- 来自伴侣的暴力
- 职场与社会中的暴力
- 经历过后更加强大
- 选择生活
- 4 远离病态的暴力
- 去理想化
- 难以实现的哀悼
- 谁是主体
- 利他的利己主义
- 有些神秘主义?
- 摆脱看不见的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