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保障制度:政策分析与产业机遇_龚秀全 编著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龚秀全 编著

内容节选

第一节 药品保障政策分析 本节在介绍药品定价主要机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我国药品定价政策、药品流通“两票制”改革政策、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和医药电商政策等。 一、药品定价机制及其国际比较 (一)药品定价的主要机制 药品定价的主要机制包括以下几种: 1.成本—效益分析定价 成本—效益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CEA)定价即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治疗方案的总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综合考虑成本和疗效后进行定价。在计算成本时,不仅应考虑药物成本(包括管理成本和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成本),还应考虑与治疗或疾病相关的其他成本(如住院费用)。 Verhoef and Morris(2015)用图4-1来描述说明成本—效益分析定价方法。与对照方案相比,当新治疗方案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疗效时(右下象限),新治疗方案比对照方案更具吸引力。当新治疗方案导致疗效降低而成本提高时(左上象限),对照方案是一个更具吸引力的选择。当新治疗方案成本和疗效都提高时(右上象限),新治疗方案的吸引力取决于付款人准备为额外疗效支付多少费用。当每增加一个疗效单位的增量成本低于支付意愿阈值(右上象限的45度线下方)时,新治疗方案具有成本效益;相反,当每增加一个疗效单位的增量成本高于支付意愿阈值(右上象限的45度线上方)时,新治疗方案不具有成本效益。 图4-1 成本效益平面图,描述了新治疗方案与对照方案的边际成本和疗效 当新治疗方案的成本和疗效高于对照方案时,边际成本与疗效比(ICER)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疗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衡量,通常与药物的治疗目标有关(例如治愈率)。当根据治愈率衡量疗效时,使用ICER衡量的成本效益表示为每额外治愈病例的边际成本。然而,这一措施具有很强的疾病特异性,因此很难与其他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推荐的衡量标准是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s),它考虑了生活质量和寿命长短。另一个通用指标是增加的寿命,它仅基于预期寿命,不考虑生活质量。这一指标更容易计算,因为它不需要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信息,但它不如QALYs那么全面。 一种新的治疗方案是否具有成本效益,取决于决策者是否愿意为QALYs付费,决策者所处环境不同,结论不同。人们对成本—效益分析定价是否有利于药品创新存在争议,他们担心不利于药品创新的主要原因是:成本—效益分析低估了创新药物的价值,因为它忽视了对未来患者的益处以及非专利价格带来的节约。这主要是由于在成本—效益分析中,基于价值的定价是根据成本效益阈值建立的,但成本—效益分析无法捕捉与创新技术相关的许多维度。例如,解决未满足需求的创新技术的健康收益与解决已满足需求的较低水平创新技术的健康收益(例如,me-too药物)的价值(并据此定价)相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成本—效益分析只奖励临床疗效,而不管疗效是否来自创新技术,其结果是定价和医保报销决策未能充分奖励有价值的创新(Moreno and Ray, 2019)。增值药是指利用已知药物分子以满足医疗需求并为患者、医疗专业人员和/或付款人提供相关改进的药物。增值药的优势包括:更好的疗效、安全性和/或耐受性;更好的给药方式和/或易用性;新的治疗用途(在适应证或人群方面)。这些优势有助于改善患者依从性、疗效或生活质量,提高医疗专业资源的安全性和效率,增加治疗选择,防止过度医疗,提高成本效益。 2.增值药 /创新药定价 药品基于价值定价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方面应反映创新药对患者、医疗系统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对社会的益处;另一方面应奖励成功的创新,并进一步激励研发创新。成本—效益分析无法捕捉与创新技术相关的许多维度,因此对于创新药,我们应在通常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更全面评估其创新技术及增益,进而提高支付价格。 对于增值药,也应给予其创新价值以合理价格。如果压低增值药价格,一些定价政策就可能对患者获得该类药物产生负面影响。例如:①系统定位为非专利药物,并将增值药纳入基于活性物质的内部参考定价组;②招标/采购政策,其授予标准完全基于活性物质的经济标准(最低价格);③外部参考定价,尤其是当从定价和医保报销角度考虑增值药物时(例如,内部参考定价、招标等)。同时,一些医疗保险付费人可能将投资风险纳入决策,并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即创新药的投资风险较高,因此应根据风险对价值进行加权以确定价格。例如,在法国,定价委员会(CEPS)在制定价格时会考虑公司所承担的风险水平。 许多药物目前被批准用于多种适应证,不同适应证的潜在价值不同,对此不同国家制定了不同的药品定价机制。欧洲国家通常对所有适应证采取单一价格。然而,一些国家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了特定适应证的定价。例如,在法国,药品卫生技术评估是针对每个适应证进行的,药物价格(除其他标准外)是基于所有适应证的加权平均值。在意大利,在做出医保报销决定时,意大......

  1. 信息
  2. 丛书序言
  3. 前言
  4. 第一章 中国养老金政策分析
  5. 第一节 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分析
  6. 第二节 年金政策分析
  7. 第三节 个人账户养老金政策分析
  8. 第二章 医疗保障政策分析
  9. 第一节 医疗保障政策概述
  10. 第二节 医疗保险费用控制与支付方式改革
  11. 第三节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地方案例分析
  12. 第三章 医疗服务模式政策分析
  13. 第一节 医疗机构发展政策分析
  14. 第二节 分级诊疗政策分析
  15. 第三节 医联体政策分析
  16. 第四章 药品和医用耗材保障政策分析
  17. 第一节 药品保障政策分析
  18. 第二节 医用耗材保障政策分析
  19. 第五章 职业健康保障政策分析
  20. 第一节 工伤保险政策分析
  21. 第二节 职业病防治政策分析
  22. 第三节 职业健康保障的地方案例分析
  23. 第六章 康护保障政策分析
  24. 第一节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分析
  25. 第二节 医养结合政策分析
  26. 第七章 养老产业政策分析
  27. 第一节 养老产业发展概述
  28. 第二节 中国养老产业支持政策分析
  29. 第三节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
  30. 第八章 健康城市建设政策分析
  31. 第一节 健康城市与健康城市评价
  32. 第二节 中国健康城市建设政策分析
  33. 第三节 中国健康城市建设实践案例与经验
  3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