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的病根:《红楼梦》人物的身心困局_李远达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李远达
内容节选
第二章 《红楼梦》的医者塑造 《红楼梦》塑造了很多医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曹公笔下的医生形象写得如何?是否囊括了传统社会对医者认知的大多数叙事规约?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就连脂砚斋批评小说第十回中的儒医张友士时,也曾吐槽:“医生多是推三阻四,拿腔做调。”可见,即便小说家身边人,也对小说中之医者形象,莫衷一是。概括而言,小说塑造了张友士、王济仁、胡君荣、王一贴等一系列医生群像。值得注意的是,小说反映的医患关系中,叙述者强化了遵守礼仪、叙事技巧等因素,弱化了医术高超的影响因素。《红楼梦》中的众多医者,他们与贾府的医患关系得到了深刻的揭示与体现。更重要的是,小说让处在不同身份地位的医者,交汇到贾府的厅堂闺阁中来,儒医张友士与佛医癞头和尚,太医王济仁与铃医王一贴,明医王济仁、张友士与庸医胡庸医、胡君荣等三对医者形象,两两联袂出场,明暗互补,参差互鉴,由内而外,由小见大,辐射广大的社会生活面相,共同构建了一幅清代中叶贵族之家的全景式诊疗图景。 第一节 《红楼梦》医生知多少? 从大观园中的疾患,谈到《红楼梦》中的诊疗,其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医生。小说中描写的诊疗行为与医治思想,都围绕着“医者—患者”这对社会关系展开。所以首先应该知道,《红楼梦》中有哪些医生。 一、《红楼梦》中的医生类别 李建民:《华佗隐藏的手术:外科的中国医学史》,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第108页。 在了解小说中的医者之前,我们还要先熟悉传统社会的医生分类。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医者身份复杂。以门类分,有内科、外科,还有喉科、眼科等专科医生,在小说写作的清代中叶,传统医学整体上以内科为主 ;以身份属性看,则有儒医、道医、佛医等。 《红楼梦》小说中,以社会地位分,从最上层的御医(太医)、最受尊敬的儒医,到给普通人看病的坐堂医,乃至走方医(铃医),非常多样化。按照我们习惯上的想法,《红楼梦》里的大家贵族,应该只请御医诊治吧?其实,各种身份的医生都出现了。张友士(儒医)、王太医(济仁)(御医)、胡庸医/君荣(游医)、王一贴(铃医)、秃头和尚、一僧一道(僧医、道医),甚至特定情境下的宝钗、宝玉。叙述者赋予了宝钗、宝玉丰富的古典医学知识,这是一种人物设置,并让他们使用这些知识,或关爱自己的姐妹兄弟,或关爱大观园的众姐妹。在小说中,医生诊病事虽小,但辐射的社会生活面相却十分深广。请医问药过程也被艺术化地呈现出来,甚至比古代名医的医案还要详细,而且真实可感。 二、《红楼梦》的医学知识与思想背景 同时,与前代通俗小说相比,《红楼梦》中的医学知识含量,也值得关注。小说所反映的医学知识、思想,与清中叶温补医派的思想表达恰可对照,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红楼梦》医事的思想参照系。 张志远:《中医源流与著名人物考》,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年,第465页。 程传浩、曹珊、许二平:《〈红楼梦〉医案与明清温补学派之探究》,《中医学报》2018年第9期,第1665—1668页。 谈到《红楼梦》的医学背景,最为重要的是清中叶甚为流行的温补医派。所谓温补医派,一般认为,以明代的薛己、赵献可、张介宾(景岳),清代黄玉路(元御)为代表 ,也有学者将汪机、孙一奎、李中梓等重视阳气作用的医家也算进去。 他们的医学思想继承自金元时期易水人张元素(洁古)、李杲(东垣)的“补土”“厚补中宫”尚温热之药的用药传统,主张重视肾、脾为人生之本。张景岳认为,“阳非有余”“阴亦不足”,批判刘完素(河间)“寒凉攻下”派,否认朱丹溪“相火为元气之贼”之说,认为明人体质不及古人,“补阳为先务”。转化生成社会思想,与富贵之家进补风习相结合,逐渐流播成为明清两代社会的医学“常识”。 然而,事物随着时间推移,都不同程度地走向反面。温补医派在清代的流弊大致有这么几点:首先,医家放弃辨证,滥用参附一类热性药;其次,病家“宁可补死,不愿虚死”;第三,社会崇尚进补,与尽孝和财力挂钩,例如著名的独参汤即“救命谎”笑话。以明清温补医派的知识系统作为参照系,《红楼梦》用药习惯、诊疗行为和医疗理念都不甚新鲜,反映了清中叶贵族之家的日常医学思想水平。当然,医药思想也不是《红楼梦》这部小说的写作任务,它们只是为小说中医者形象与医患关系充当背景而发挥作用。 第二节 儒医张友士的体面 《红楼梦》第十回,有这样一位能够“断人生死”的儒医张友士出场。小说全景式地展示了儒医张友士为宁国府贾蓉之妻秦可卿诊病的细致过程,在小说描写中也具有独树一帜的地位: 那先生笑道:“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那众位耽搁了。要在初次行经的日期就用药治起来,不但断无今日之患,而且此时已全愈了。如今既是把病耽误到这个地位,也是应有此灾。依我看来,这病尚有三分治得。吃了我的药看,若是夜里睡的着觉,那时又添了二分拿手了。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
- 信息
- 文前辅文
- 序
- 小引
- 导言 《红楼梦》人物的疾病隐喻结构
- 第一章 大观园中的疾病世界
- 第二章 《红楼梦》的医者塑造
- 第三章 钟鸣鼎食之家的药物隐喻
- 第四章 荣国府里的养生书写
- 第五章 石兄的身体审美和声色空间
- 第六章 贾府人物的心理困境
- 第七章 《红楼梦》的生命观念
- 结语 『换新眼目』,祛病读《红》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