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盘点的模式与实践_夏勇军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夏勇军

内容节选

第4章素质及素质模型 在三个层次的潜力内涵中,中间内涵的“素质”较好地兼顾了预测人才行为的时间跨度和稳定程度,更容易被理解和应用,因此是最常见的潜力评价标准,但“素质”这一概念本身也充满了很多的误解。本章将澄清素质的具体内涵和表述方式,并详细介绍素质模型构建的方法论。 4.1 素质的内涵 事物的本质,不因其名称的不同而必然存在差异,如番茄和西红柿本就是一样东西。不同人口中相同的概念,也可能完全不是一个意思,如海南人说冷和东北人说冷并不是同样的冷。了解一种事物的本质,首先应当分析其内在的构成要素,然后思考其功能和作用,或者厘清与其他临近事物的关系。因此,素质的具体构成可以借助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模型——冰山模型,来做详细说明。 该模型由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cClelland)提出,按照“认识和改变的难度”把人的心理属性类比成冰山:表层是知识、技能和经验,非常容易识别和改变;中间层是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可以被感知,但改变稍微困难;底层是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其识别和改变的难度更大。特质包含最佳表现类特质和典型行为类特质,前者即我们熟知的智力(或叫认知能力),后者是个性的主要成分。 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这三个因素密不可分,经常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组成了一个人的个性。比如,一个人很喜欢谈判(动机),做谈判的工作感觉也比较顺心(特质),也会觉得自己是谈判高手(自我形象)。但个性与社会角色、价值观,以及知识、技能、经验之间不一定会保持一致,这也是人具有复杂性的原因之一。 素质的内涵,是一个人表现为某种外在行为的全部心理活动之和,也就是上述各种属性的综合。就像冰山的主要部分都在水面之下,表层的占比较小(12.6%),人的素质也主要受深层次心理属性的影响,表层的知识、技能、经验并非决定性因素。但是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都不可能脱离知识、技能、经验等因素的参与:要打字需要知道拼音的知识,要谈判需要掌握沟通的技巧,要管理好一家企业最好有一定的经验。 以“沟通影响”这一素质为例,其行为表现会受到全部心理属性的综合影响。 我们还会经常遇到一些概念,如能力、才能、才干、胜任力等。这些概念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存在区别,但深究下来其本质是一样的:从总体的功能来讲,都能导致人们做出相应的行为;从具体的构成来讲,都包含相同的心理属性。如果一定要在具体的管理场景中同时使用这些概念,则最好能清楚界定其内在的具体构成要素,以使其相互区分,不至混淆。 4.2 素质的表述 由于素质比其中所包含的任何一种单一心理属性,如智力、个性、知识,更能预测人们的行为和结果,因此把素质作为评价和发展的重点,会更有实际意义。如果一种事物不可描述,那么我们就无法对其进行思考,更谈不上使用它来做事。素质作为一种抽象概念,对其进行表述和应用也并非易事,但我们需要清晰地展示其行为指向。 素质的表述,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是“层级式”,二是“流程式”。前者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里的认知学派,强调内在的认知方式和水平;后者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里的行为学派,强调外在的行为动作和程序。 “层级式”清晰地表明素质不同等级的水平,但究竟应该如何完成一次有效的能力展示,却指导得不甚清晰,以“沟通影响”素质为例。 “流程式”清晰地表明素质的行为内容和步骤,但一个人究竟是什么水平,却不太容易据此评论,同样以“沟通影响”素质为例。 从“沟通影响”的这两个示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种表述方式存在的差异。 这两种素质的表述方式各有优点,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层级式”的表述易于评价(给出一个结论),难于发展;“流程式”的表述则刚好相反,易于发展,却难于评价(难以给出结论并进行横向比较)。就人才评价和盘点的需求而言,“层级式”的表述更容易使用一些,这种纵向递进的刻度,可以帮助评价者做出更为综合性的判断。使用没有刻度的标尺,等于没有标尺。可是只有等级刻度,也会导致素质内涵及其边界模糊,搞不清“某种素质究竟包含哪些行为”“与其他素质的区别在哪里”。 我们可以采用一种折中整合的思路来兼顾上述两种表述方式的优势:在清晰界定素质核心内涵的基础上,对素质进行综合的层级描述。如下示例,“沟通影响”这种素质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并根据整体的素质水平分成从入门到精通的五个等级。这样的表述方式,在用于人才的评价与盘点时,不仅清楚地指出应该评价哪些方面的行为,也便于综合判断这种素质整体到什么样的水平;在用于培养与发展时,既能直接比较各种素质的高低,又能具体分解某种素质内应该培养与发展的内容。 (续表) 描绘一种素质的等级刻度,也是一种重要的素质,这种素质在素质模型的构建和人才评价中是基础性的要求。虽然很多素质词典中会提供标准的等级,但我们经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撰写更有针对性的等级描述。这种素质可以通过日常刻意练习来训练,如评价一个人是不是好人,就可以将其分为......

  1. 信息
  2. 内容简介
  3. 推荐序
  4. 前言 塑造人才竞争优势
  5. 致谢
  6. 第1章 人才盘点的价值与时机
  7. 第2章 人才盘点的关键要素
  8. 第3章 人才的标准及类型
  9. 第4章 素质及素质模型
  10. 第5章 常见的人才评价方法
  11. 第6章 人才盘点的九种模式
  12. 第7章 测评校准模式
  13. 第8章 评价中心模式
  14. 第9章 综合盘点模式
  15. 第10章 从个体到组织
  16. 第11章 盘点结果的应用
  17. 第12章 构建组织人才盘点机制
  18. 第13章 典型场景方案及案例
  19.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