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原理_郭为禄;章志远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郭为禄;章志远 主编

内容节选

一、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 上级监督下级是最管用、最有效的,这是由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决定的,也是被实践反复证明的。巡视巡察制度、党内谈话制度、考察考核制度、领导干部有关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党的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等均属于自上而下的党内监督方式。 (一)巡视巡察制度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指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通过建立专职巡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在一届任期内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进行监督的制度。中央有关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可以设立巡视机构,对所管理的党组织进行巡视监督。巡察是党的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委员会通过设立巡察机构,对所管理的党组织进行巡察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巡视全覆盖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市、县巡察工作的探索,建立市县党委巡察制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1.巡视巡察制度的规范依据 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被巡视党组织配合中央巡视工作规定》以及《关于中央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开展巡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的意见》等党内法规和党内规范性文件对巡视巡察工作作了系统化、制度化安排。《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就〈关于中央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开展巡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答记者问》,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https://www.ccdi.gov.cn/toutiao/201906/t20190617_195601.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4年5月31日。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提出“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开展巡视工作提出原则要求。随着巡视巡察实践发展,党中央两次修改巡视工作条例,将政治巡视、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市县巡察等实践创新成果固化上升为制度成果。作为巡视巡察制度的专门性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中央有关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和中管金融企业、中管企业、中管高校等党委(党组)根据工作需要,开展巡视工作,设立巡视机构”,“党的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委员会建立巡察制度,设立巡察机构”,逐步实现巡视巡察上下有机联动。配套制度的颁布与出台,对于推动被巡视党组织切实履行配合巡视工作的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构建巡视巡察监督立体网络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对巡视巡察工作提出新部署新要求,党章将巡视巡察制度的重要性提升到新的高度,并且要求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在一届任期内,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实现巡视全覆盖。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中央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开展巡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对规范中央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内部巡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于规范和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工作,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巡视巡察制度的工作特点 巡视巡察制度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采取巡视全覆盖的工作布局、组织监督与民主监督相结合的工作路径,灵活创新的工作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制度优势。田启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出场逻辑——基于制度有效性视角》,载《湖湘论坛》2020年第6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按照“一体化”的思路进行巡视制度布局,全力推动巡视监督走向“全国一盘棋”。在巡视范围上,不仅将党委、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人民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人民团体等主体纳入,涵盖“党政经法社”五大系统,实现部门巡视全覆盖;同时借助部分中央部委和中央国家机关党组(党委)巡视、军队巡视巡察和市县巡察实现纵向层面的巡视对象全覆盖,从而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巡视巡察立体监督网络。 在巡视形式上,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联动,提升巡视质量。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针对所辖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或者巡视整改情况,开展机动灵活的专项巡视。 根据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关系,巡视巡察制度属于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其监督权威来源于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但是根据巡视巡察制度的工作路径,其是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巡视组在进驻前公布巡视对象,多方面收集问题线索;进驻后公开信箱邮箱和举报电话,接待群众来访;巡视结束后公开反馈意见和被巡视党组织整改情况,充分体现出党内监督的严肃性和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 巡视方式的灵活性与多元性赋予巡视巡察制度新的活力和性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的组织方式不断深化创新......

  1. 信息
  2. 《党内法规理论与制度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
  3. 本书撰稿人
  4. 前言
  5. 第一章 党的监督保障法规概述
  6. 一、党的监督保障法规的基本概念
  7. 二、党的监督保障法规的分类和特征
  8. 三、党的监督保障法规的意义和展望
  9. 第二章 党内监督的体系构造及其逻辑关联
  10. 二、党内监督的结构网络体系及其内在逻辑关联
  11. 三、党内监督的制度网络体系及其内在逻辑关联
  12. 第三章 党内监督的基本方式
  13. 一、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
  14. 二、平行的监督方式
  15. 三、自下而上的监督方式
  16. 第四章 党内激励的基本手段
  17. 一、党内激励的基本理论
  18. 二、表彰奖励
  19. 三、关怀帮扶
  20. 四、容错纠错
  21. 第五章 党内保障的体系构造
  22. 一、权利行使保障
  23. 二、义务履行保障
  24. 三、制度建设保障
  2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