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知识的可持续发展与国际法_任虎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任虎
内容节选
第一节 “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国际法地位 一、国际法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 1.“一带一路”倡议概述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最早由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的,指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做“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时首次提出的设想,指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经济网:《图解:习近平邀请那些国家共建“一带一路”》,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409/23/t20140923_3578387.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7月5日。 人民网:《历史上的丝绸之路》,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30446/230468/230470/1566 8310.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7月5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丝绸之路”之美称最初出现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8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与研究》一书中 ,其是指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到清朝鸦片战争之前,连接中国和中亚、西亚、欧洲和非洲贸易往来的交通要道,亦指沿线国家人民自发的商业交流行为。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是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为扩大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而提出的区域合作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一带一路”网站:《我国已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5份》,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163241.htm,2021年1月30日,最后访问日期:2021年3月15日。 尽管“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领导人在各种国际外交场合中提出的,但目前已上升为国家的愿景和行动。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与沿线国家的共建原则、合作框架思路、合作重点,以及合作机制。据中国“一带一路”网站报道,截至2021年1月29日,我国已与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而且其数量还在不断扩大。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正演变为亚洲、欧洲及非洲国家间的新一轮贸易、政治、外交、文化等全方位的区域合作行动。 2.“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虽然源自我国,但其根植于古代东西方贸易的历史;“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经济合作倡议,而且是和平发展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涉及我国的利益,而且是惠及参与国家共同利益的“普遍利益”之倡议。 (1)“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为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源自古代丝绸贸易历史,聚焦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经济发展问题,特别是“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之间的资源、市场以及创新能力的优势互补问题。“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五通”,以政策构建为制度保障,以构建基础设施网为着力点,降低了区域间货物、资金、信息和技术等贸易成本,实现了“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家之间的互利共赢及合作发展。 (2)“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提为和平 ADR,即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中文译为“替代性解决争议”。 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一带一路”的宗旨之一,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成功实施的保障。两者既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政治解决国家间争议,着力斡旋和调解的ADR 模式,共建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应急处置联合工作机制,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才能为共建“一带一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一带一路”倡议的导向为开放 共建“一带一路”是基于规则的透明、非歧视,以及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的进程,其以开放为导向,旨在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发展问题,让“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国家获得更加均等的发展机会,普遍享受“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导向所取得的成果。“打铁还要自身硬”,在推动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我国自身的改革开放亦将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要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国家共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为绿色 共建“一带一路”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
- 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传统知识国际保护制度概述
- 第一节 传统知识的定义及特征
- 第二章 传统知识可持续发展与自由贸易协定
- 第一节 传统知识与FTA的相互关系
- 第三章 传统中医药可持续发展与国际标准
- 第一节 标准与中医药国际标准化
- 第四章 传统知识可持续发展与跨界民族传统医药知识
- 第一节 跨界民族的传统医药及潜在的冲突
- 第五章 传统知识的可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
- 第一节 “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国际法地位
- 第六章 传统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与国家继承
- 第一节 传统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其属性
- 第七章 传统知识的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
- 第一节 利用传统知识适应气候变化
- 第八章 海洋遗传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包容性惠益分享
- 第一节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遗传资源及其惠益分享
- 第九章 传统知识国际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发展沿革
- 附录:传统知识相关FTA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