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来长安:不可错过的十五张陕西名片_张君升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张君升 主编
内容节选
第四篇章 文保科技 “文保科技”介绍了陕西考古保护工作发展阶段以及陶瓷器、青铜器、壁画、纺织品、漆器等保护修复和研究。 展厅中的李倕冠饰是国内第一个通过实验室微观发掘、科学复原的冠饰。作为唐代宗室的高等贵族墓葬,李倕墓最大的看点就是她的冠饰、铜器、银器等,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复原后的李倕冠饰,使用了金、银、珍珠、绿松石等各类材料十余种,采用了铸造、捶打、鎏金等工艺,是唐代珠宝和工艺的集大成者。 “文物保护篇”在总体介绍文物保护工作后,分门别类展示了对陶瓷器、青铜器、复杂遗存、壁画、纺织品和漆器等的修复、保护与研究,重点展示了新技术、新手段、新材料在不同质地文物保护中的运用,向公众展示了文物工作修复者“巧手良医”的责任和担当。 李倕冠饰 2001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新校区出土 李 冠饰——玉蝉金雀三层插 翠髻高丛绿鬓虚 李倕是唐朝王室后裔,她的冠饰是国内第一个通过实验室微观发掘、科学复原的冠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国内文物修复的经典案例。 这件修复复原的冠饰整体高约32厘米、宽约16.5厘米。由4件鎏金铜发簪、1件铁质发簪、1件铁质发钗、1件金质发钗、13件大型金质饰件、250余件小型金质饰件组成,镶嵌有410余颗珍珠、千余块绿松石等。另外还有近300处空位,可能镶嵌有绿松石或珍珠等。材质分析与研究显示,冠饰中用到的材料包括金、银、铜、铁、珍珠、贝壳、玛瑙、绿松石、红宝石、琥珀、象牙、玻璃、羽毛及纺织品等。 工艺考察表明,其制作方法有铸造、锤揲、鎏金、贴金、掐丝、镶嵌、金珠、彩绘等。其中金珠的直径大概是几百微米,在指甲盖大的面积上就有成百个小金珠。由此可以想到即便是做这样一个很小的装饰件,工匠们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是唐代珠宝和工艺的集大成者。 镂空人面覆盆形器 2008年陕西省杨官寨遗址出土 镂空人面覆盆形器——形象古朴 神情温和 杨官寨遗址自2004年首次发现以来,受到考古界的广泛关注,这得益于其本身独特的文化面貌,以及一些重要遗迹遗物的发现。杨官寨遗址是仰韶文化时期的一处重要聚落遗址,随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其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陆续发现庙底沟文化时期唯一保存完整的大型环壕、庙底沟文化大型公共墓地、半坡四期文化制陶作坊区等重要的遗迹,并且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时期独具特色的陶器。其中在庙底沟文化环壕聚落西门址两侧的壕沟内,分层堆积了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等遗物,其中有一件镂空人面覆盆形陶器最为引人注意。 整体器型似一倒扣的盆,器壁上作出人面形象,以朱砂涂红。双眼和嘴部以镂空表现,均作弯月状。鼻梁堆塑,细而挺直。人面形象古朴,神情温顺。这件造型奇特镂空人面覆盆形器的陶器出土于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据推测可能是器座,或用于祭祀活动中。 石雕神面纹立柱 2015年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石雕神面纹立柱——神态庄严肃穆 中国规模最大的史前石城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在2011年至2015年的考古发掘中,在石城的墙体发现众多“石雕人面像”,初步证实古城曾在原始宗教信仰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主持石峁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孙周勇介绍说,2015年7月,考古人员在外城墙一处马面旁坍塌的筑石中意外发现一块完整的石雕人面像。这一石雕人面像高20多厘米,宽十几厘米,深目高鼻,表情沉静,面部轮廓成几乎标准的椭圆形,从底料中被清晰地勾勒出来,雕刻得栩栩如生。 专家推测,这些雕刻可能与中国西北地区早期青铜时代的同类雕刻有关。 青铜小罐 2017年陕西澄城县刘家洼芮国遗址出土 商周牺尊 2013年,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头部似食草动物的牺尊,被誉为史上最萌的商代牺尊。研究报告介绍:头部似食草动物,头上两柱形龙角之间有一对尖状鹿角相互交错。尊身似鹿,两耳细长竖起,四肢刚健,但四足却长着食肉动物的利爪。臀、腹滚圆,小尾巴竖起。一对似鸟翼又似鱼鳍或鬃毛的突起物,从下腹部和两腿弯处伸出。前腿直立、后腿蹬地作弯曲状,看姿势似乎要撒腿狂奔,又好像在祥和地俯视着什么。牺尊除腿部无纹饰外,其他部位布满夔龙纹、凤鸟纹、兽面纹、双身共首的蛇纹和窃曲纹等精美纹饰。整件器物形体厚重精致,纹饰风格诡异奇特。这对牺尊通高分别为42厘米、32.5厘米。造型独特,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是非常难得的商代青铜器艺术珍品。 青铜小罐——盛有中国最古老的男性面霜 中国北方陕西澄城的刘家洼地区发现了中国古代男性使用化妆品的最古老证据。那是一种可以用来使脸部看起来白皙的乳霜。 研究人员在挖掘现场确定了古代贵族的生活区。他们找到了青铜陪葬武器和一个由青铜制成的罐子,里面装有研究人员认为是软膏的黄白色物质。 对材料的分析表明,它大约有2700年的历史,由动物脂肪和月乳(一种碳酸盐泥,干燥后会变成白色粉末)制成;它们混合在一起时,可以用作面霜。研究人员认为,这......
- 信息
- 主编简介
- 《常来长安》编委会
- 前言
- 01 陕西历史博物馆 国家宝藏 华夏宝库
- 金线油塔 提起似金线 放下像松塔
- 02 西安碑林博物馆 中国书法艺术的神圣殿堂
- 春卷 唐时“春盘”今“春卷”
- 岐山擀面皮 康熙赐名“御京粉”
- 03 西安钟楼、鼓楼和城墙 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 葫芦头 提起葫芦头 满嘴涎水流
- 04 广仁寺 康熙敕建 汉地雪莲
- 西安灌汤包子 谁给包子把汤灌?
- 05 西安曲江唐文化景区 火树银花不夜天 十二时辰梦大唐
- 甑糕 历史久远的滋补美食
- 千层油酥饼 御赐美食赞玄奘
- 06 西安博物院(小雁塔景区) 帝都国宝呈万象 雁塔晨钟响千年
- 牛羊肉泡馍 天下第一碗
- 07 陕西考古博物馆 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
- 凉皮 细裁玉纸薄筋软
- 08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中国宫殿建筑巅峰之作
- 葫芦鸡 长安第一味
- 09 华清宫景区 天下第一御泉
- 蜂蜜凉粽子 家喻户晓的美味
- 富平太后饼 皇太后孝敬母亲的点心
- 10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中国第一皇帝陵 世界第八大奇迹
- 黄桂柿子饼 金黄软绵 桂花飘香
- 水晶饼 秦点之首
- 11 汉阳陵博物院 巍巍兆域 汉家陵阙
- 腊汁肉夹馍 满嘴流油 唇齿留香
- 12 华山景区 奇险天下第一山
- 水盆羊肉 一碗惬意无比的羊肉汤
- 13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周秦文明 国之重器
- 岐山臊子面 西府面食一绝
- 14 法门文化景区 珍藏世界上唯一佛指真身舍利
- □□面 关中八大怪之一——面条像裤带
- 15 乾陵 中国历史上唯一夫妻皇帝合葬陵
- 乾州四宝 著名传统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