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周期波动下的国家、社会和个人_小Lin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小Lin
内容节选
欧盟及欧元区的形成 欧盟是如何形成的 从约1 500年前,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这么一块不是很大的地方就在不停地打仗。彼此距离太近,一旦某个国家变强就会想吞并附近的其他国家,就这样纷争不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二战之后,欧洲的这些国家实在是打累了,而且眼看着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就此崛起,这也促使欧洲各国代表坐在一起商量欧洲的未来与发展。 “兄弟们,咱们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大家一起想个办法,今天不讨论出点东西来谁也别走啊!” 这帮聪明的“大脑”在经历了激烈的探讨以后想出了一个点子:既然大家不想再有战争了,那就“歃血为盟”! 这样可以把经济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多多照顾彼此的生意。既然都是朋友了,结合得越紧密,就越不容易发生战争。 “欸?咱们要不合并成一个国家吧?!” 这还真不是笔者在开玩笑,1946年,丘吉尔曾提议建立欧罗巴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Europe),虽然没能成功,但让欧洲各国联系更加紧密的想法获得了大家的认同。 于是,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简称EEC)成立,它也是欧盟的前身。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和当时的联邦德国在罗马签署了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的条约,该条约后来被人们称作《罗马条约》。 在经济共同体里,实行零关税制度,商品、货币、劳动力、服务都可以自由流动,畅通无阻。随着二战之后欧洲各国的经济快速复苏,加上美苏两国的外部竞争压力,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加入了欧洲经济共同体:1973年,丹麦、爱尔兰和英国加入;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1990年,柏林墙被推倒,铁幕倒塌,德国统一。欧洲这些国家终于可以尽情“拥抱”在一起了。 国家多了,原来的制度和条约也需要更新。1991年12月,各国首脑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简称《马约》)。1993年11月,《马约》生效,欧盟(European Union)正式诞生。除经济合作外,欧盟各国还会加强包括外交在内的政治上的合作。对民众而言,最直观的体会可能是欧盟旅游签证带来的便利,若你现在持有欧盟签证,就可以畅通无阻地在成员国间旅行。 再举个例子。假设要在欧洲开一家奶茶店,这下可就方便了,可以从荷兰进牛奶,从意大利进纯净水,从卢森堡进机器,从西班牙雇员工,由德国制作,再卖到法国,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完全没有任何障碍。 欧盟的建立一下子就把欧洲经济的活跃度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水到渠成的欧元区 仍以奶茶店为例。尝到了甜头之后,各国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虽然进货通道畅通无阻,可是奶茶店得用荷兰盾买牛奶、用意大利里拉买纯净水、用卢森堡法郎进机器、用西班牙比塞塔给员工发薪水、花德国马克租工厂,然后卖出去收到法国法郎,这多少还是有些麻烦。 欧盟的成员国在长期交易中对这种不便感触颇深,于是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了!大家不光想“抱”在一起,还要“穿”一条裤子! 很多读者可能会觉得,大家统一用一种货币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儿,就像好多国家都会使用美元作为跨国交易的货币。这二者还是有差别的,差别在于对美国之外使用美元的国家来说,并没有货币的发行权,也不能参与制定利率政策,印钱也好,紧缩也罢,一切都只能听从美联储的决定。而如果大家联合发行欧元,实际上意味着要组团建立一个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未来要一起决定货币的发行量和利率,并且要一起保障将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稳定在2%以下。 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也并非易事。这么多组织和国家在一起商量货币政策,其实意味着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博弈。比如围绕着欧洲央行的主席任命,德国和法国就曾产生过很多次争论,这两个欧盟中的“强国”都想把自己的人推选上去。 但抛开这些内部博弈,欧元区在大部分时间还是可以被看作一个整体。 知识点延伸 欧盟与欧元区到底有何区别 我们再来单独梳理一下欧盟和欧元区的差异。更严谨地说,它们处于经济一体化的不同阶段。 自从享受了全球化的红利,各国都在尝试打破对外贸易的壁垒,以确保本国商品能更顺畅地流入国际市场。 但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分为不同的程度。我们可以用一个金字塔来描述这种合作,越往上代表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高(图7-1)。金字塔的底端是最松散的合作模式:特惠贸易协定(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协定双方可以对特定商品施行免关税或关税优惠政策。再向上是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成员间相互彻底免除了商品关税或数量限制。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则是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成员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和数量限制政策。再进一步是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成员间......
- 信息
- 序言 经济学是有温度的
- 第一章 日本之殇·一 泡沫是怎样产生的
- 导语
- 日本经济的复苏期(1946—1954)
- 日本经济的崛起期(1954—1972)
- 经济低迷期成功转型(1973—1985)
- 《广场协议》的始末(1985)
- 日本的经济泡沫
- 日本经济大崩盘
- 第二章 日本之殇·二 失落的三十年
- 导语
- 失落的三十年始末
- 经济刺激政策为何未达预期
- 日本的现状:迎来通胀
- 第三章 日本之殇·三 暴跌与闪崩
- 导语
- 日元汇率暴跌的来龙去脉
- 日元汇率暴跌导致的后果
- 日本政府的两难处境
- 外国资本做空日本国债
- 第四章 韩国 祸福相依的韩国经济
- 导语
- 独立初期,百废待兴
- 民主时期的韩国经济
- 韩国飞速发展的后遗症
- 第五章 印度 “神奇”的印度经济
- 导语
- 从被殖民到独立,印度经济的复苏之路
- 全球“外包之王”
-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 印度经济发展的底层问题
- 经济发展不均衡带来的问题:巨大的贫富差距
- 第六章 希腊 希腊债务危机
- 导语
- 希腊经济的“奇迹”
- 救命稻草—欧盟
- 财务造假,混入欧元区
- 初入欧元区,经济被盘活
- 在次贷危机中“裸泳”
- “欧洲三马”的救助
- 希腊民众的反抗
- 希腊的现状:任重而道远
- 第七章 欧盟 欧盟的诞生与危机
- 导语
- 欧盟及欧元区的形成
- 欧债危机始末
- 第八章 英国 英国经济与“脱欧”始末
- 导语
- 地理:英国到底由哪几部分组成
- 历史:从辉煌到没落
- 英国“脱欧”始末
- 英国的现状:在动荡中前行
- 从天而降的石油(1860—1930)
- “七姐妹”时代(1930—1970)
- OPEC时代(1970—1990)
- 混乱时代(1990年至今)
- 第十章 俄罗斯 独一无二的俄罗斯经济
- 导语
- 苏联时期的国民经济
- 寡头垄断时期
- 普京时代
- 2022年能源危机
- 第十一章 土耳其 特立独行的土耳其经济
- 导语
- 土耳其的经济发展背景
- 从天而降的石油(1860—1930)
- 导语
- 特立独行的土耳其总统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