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_张笑宇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张笑宇

内容节选

第六章 枪炮与国家 这一章要讲述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跨越数百年、前后呼应的好几个故事。这些故事与人类文明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进步有关——火药的发明。 我们都知道,热兵器的威力是冷兵器难以相比的,其广泛应用更给人类文明带来了一系列巨大变革。中文互联网上流行一个关于火枪的梗:一本中世纪晚期欧洲剑术教材的最后一页,是一名持剑的剑士用火枪干掉了另一名剑士,插图的配文是,“大人,时代变了”。在电影《夺宝奇兵》里,黑衣刀客面对主角炫酷地耍了好几招花刀,结果被主角一枪放倒。 不过,历史与电影片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火枪取代冷兵器事实上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 战斗力低下的火枪 “木马子”是在药室中装填火药后用以筑实火药用的附件,具有紧塞和闭气的作用,可以增强火药的爆发力和增加射程。 其实,早期火枪的战斗力甚至还比不上弓箭。全世界现存最早的火器形象存于10世纪五代敦煌(时属归义军控制)的一幅壁画中,两名蛇发鬼怪分别持着类似手榴弹的炸雷和手铳。手铳是一管手持的炮筒,发射之时,需按照繁琐的顺序操作,先往最底部的药室里装火药,然后放一个木马子 ,把多颗铅弹放进去舂实,再打开底部的火门,装入火捻并倒上火药,最后抵在胸口或地面上,用明火点火发射。可以想象,这种武器使用起来非常不便,而且相当危险。 手铳传到欧洲一百年后,也就是15世纪,欧洲人发明了火绳枪。这种枪不再直接点燃火药池,而是将一根在硝酸钾溶液里浸泡后晾干的火绳穿过枪管点燃,然后用扳机操作发射。这当然比手铳进步,但操作步骤还是很繁琐。而且早期火药配方并不科学,容易炸膛,加上推力不高,火绳一遇潮就无法使用。从性能上讲,火铳和火绳枪相对弓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在中世纪,威尔士和英格兰长弓手的战力天下闻名。为了保证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优质兵源,英格兰王国曾经颁布过一个《长弓法令》,规定人们在礼拜日不能进行长弓以外的娱乐活动。火绳枪的出现对长弓造成了冲击,人们遂开始质疑保留“长弓法令”的必要性。1595年,英国议会举行了一场辩论,专为讨论火枪与长弓的优劣,以决定是否应该废止“长弓法令”。 当时支持长弓一方的约翰·史密斯爵士(Sir John Smyth)列举的优于火绳枪的理由如下: 1. 火绳枪手只能在比较近的距离[所谓“近距离平射距离”(point-blank)]内实现精准射击,射程超过100码后就只能胡乱开火了,但弓箭手却可以在150—200码外准确命中目标。 2. 弓是一种简单的武器,枪支却很复杂,它会在许多方面产生故障,比如,潮湿的天气会让火药变质,大风天也会吹灭火绳,甚至把火花吹向弹药罐或子弹带,以及枪支很容易阻塞或淤塞,也很容易破损,而且只能由熟练的枪械工匠修复。 3. 战斗会让人兴奋和激动,除非最成熟和稳定的士兵,否则有可能对火绳枪处理失当,比如,一个人在匆忙中可能会忘记在火药和弹丸之间装上填充物,以及保持弹丸始终在枪膛底部。史密斯博士就见过士兵们枪口向下拿枪时,子弹从枪管里滚落了出来:“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新兵蛋子火枪手们即便在近距离平射时对一个营开枪,却只有少数人倒下。” 1411年手抄本上带有简易蛇杆装置的火枪 4. 火绳枪手最多只能站两排纵深,但弓箭手甚至能有六排纵深,后排可以用高轨道方式发射(抛射)。 5. 与弓相比,火器是很重的武器,士兵不仅在行军时会很累,而且在半小时急速射击后,他们的准星就会变得很不稳定。 6. 最重要的是射速问题。一个弓箭手,在一分钟内可以进行六次瞄准射击,而一个火绳枪手在两三分钟内只能发射一次,还必须得小心谨慎地完成所有那些手动操作。 针对长弓一方提出的问题,火枪一方的支持者汉弗莱·巴威克(Humphrey Barwyck)逐条进行了反驳: 1. 弓箭手不再是长射程精确射手了,他们的技艺现在已经大幅衰退。 2. 如果坏天气对火器来说是有害的,那对弓箭造成的伤害程度也一样,雨会让弓弦松弛,行军箭羽在潮湿环境中也会剥落。 3. 在战斗中,弓箭手一样也会紧张。巴威克就曾见过,由于紧张,弓箭手并没有把箭拉到头部就乱射,只是为了在每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射出箭支。 4. 关于纵深,巴威克说,当队列多于两列纵深后,后排弓箭手其实根本无法瞄准目标,只是向空中随意射箭。 5. 相比火绳枪,弓箭对身体力量的依赖程度更大:“如果没像在家时一日三餐,或者夜里睡得不够温暖,弓手会变得迟钝而无力,从而无法实施长距离射击。”参见Sir Charles Oman,A History of the Art of War in Sixteen Century(New York,1937),pp.380-384. 6. 火器的逐步改良以及反复地训练,可以让一个熟练的士兵在固定时间内比几年前射击更多次。现在,火绳枪手已经可以一小时射击40发了,并且这个速率还在增加。 从这些辩论内容可以看出,在1......

  1. 信息
  2. 序言 重新连接世界,重新连接自己
  3. 第一章 弩与大一统
  4. 第二章 两千年前的蒸汽机
  5. 第三章 信仰与工厂
  6. 第四章 流通的力量
  7. 第五章 知识分子与生意人
  8. 第六章 枪炮与国家
  9. 第七章 蒸汽机的胜利
  10. 第八章 铁轨上的霸权
  11. 第九章 枪下亡魂
  12. 第十章 钢丝上的人类
  13. 第十一章 粮食与人口
  14. 第十二章 人与机器的边界
  15. 第十三章 中国与世界
  16. 第十四章 瘟疫与文明
  17. 结语 从“铁笼状态”到“汇流模型”
  1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