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化与社会语言景观研究_徐采霞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徐采霞

内容节选

第一节 语言景观文化意义传达的心理分析 语言景观形式与表达的内容与语境相关,语境所提供的信息是微妙的。当人们看到一个具体语言景观,感知到的可能是客观形象,激发的是心理印象,即以某种具体形象为出发点,进行心理意象分析与加工,通过感知选择而生成,结合认知主体的审美经验,寻找该景物的文化本质。 语言景观中的语言在该审美接受过程中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因为语言符号具有提取具体景物抽象意义的功能,帮助把握该特定景物最重要的性质,并且穿越时间传达动态,以达到对景物时空总体状态的把握。 语言景观标记景物的本质特征,通过语言符号标记关键性质,起到帮助接受者生发意象的作用。如江西铜鼓的秋收起义纪念地,1927年毛泽东从安源出发,经浏阳奔赴铜鼓,领导秋收起义。这个红色景点地处山连山的江西与湖南交界处,地势险峻,毛泽东在艰苦斗争环境中机智脱险的故事,被镌刻在其当年藏身的水塘边。语言叙事在具体的情景中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景点空间吸引并感动接受者,给人遐思的空间和乐趣。语言是引领和启发红色景点意蕴的点睛之笔,语言景观是传递文化信息的承载手段,超越语言符号表层,引导接受者的审美从表层感知转入深层认知,从而实现从空间形态、故事叙述到红色文化意义上的建构。借助语言景观构建摆脱对景物形态的过度依赖,以语言叙述凸显环境,强化空间体验和直觉感知,实现语言景观接受者意识的空间架构,使语言景观构建者与接受者共鸣。〔瑞士〕荣格:《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杨德友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序言。Jellicoe,Geoffrey.1989. The Landscape of Civilization. England:Garden Art Press. 语言景观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语言景观构建者对意义传达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接受者从语言景观中认知、寻找和获得意义的愿望。著名心理学家荣格非常重视人对意义的探寻,他在《荣格自传》中指出:“真正生命不可见,它隐在根茎中,拱出地面的那一部分只能维持一个夏天,之后便会萎谢凋零,犹如昙花一现。” 杰里科认为:“将人类精神的全部映射到环境中去,是艺术景观创作的最高目标。” 因此潜意识和有意识的意义追求都是必要的。 潜意识的意义追求通过语言景观空间构建、形状、色彩和声音效果等手段,使追求隐喻和象征的心理过程得以实现,而有意识的意义通常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得以实现。语言景观可以缓解飞速变换的现代生活和人类成长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消解琐碎平庸乏味重复的日常生活与求新求异心理之间的矛盾。语言景观构建者努力探索自身潜意识,洞察所在群体的集体潜意识,并试图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结,通过语言景观构建引发共鸣。 人具有主动性和个性差异,面对相同的语言景观不同接受者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人的认知经验在对语言景观的解读接受中自然被调动,被不知不觉融入对语言景观的重构中,导致对同一语言景观产生不同的联想和理解。 一 感觉与知觉 接受者从语言景观符号获取信息的过程从感觉和知觉开始。人的感官分工明确又彼此相连,当大脑通过眼耳鼻舌身感知信息并进行综合后,主体会产生完整印象,再将这些被获取并存储的信息与过去的经验进行比较、判断、综合,从而产生感受和联想。 人的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分别对应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是获取信息的基础,为思维提供感性材料。但不可否认的是感觉的局限性,知觉则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在感觉的基础上经过了多种分析而加以综合,因此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人脑可自动根据已有的经验对感觉信息加以补充而形成完整认识。这是不同人对同一语言景观知觉不同的原因,知觉是感觉和思维的中间环节。 人们通过感官获取语言景观信息,其中视觉获取的信息量占绝对优势。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明人们更加相信视觉获取的信息,因此语言景观中的空间、形状和色彩被充分重视,这对语言景观信息的获取来说起主导作用。比如,江西绿色文化景观与振兴乡村建设相结合,不少乡村在房前屋后建起了篱笆墙,远看是绿色的竹篱笆,近看是将铝合金表层设计成竹子的形状和颜色,这既营造了田园生活气息,也避免了竹子这种天然材质容易腐烂的缺陷。 二 推理和联想 人们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联想。推理是依据个体经验和事物之间的关联由已知推导出未知。如对上文所述乡村房前屋后的篱笆墙,接受者的推理和联想依据是,中国农业社会建筑以竹木和泥土等材质为主,看到外形如竹子一般翠绿,并且有圆形、有节等形态特征,自然就推导出这是竹篱笆的结论。 推理过程常伴随联想,即由当前事物连带出与该事物相关事物的联想心理过程。客观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是联想产生的基础,联想可以是时间性、空间性、因果关联和性状关联等。金属材料给人的感觉是冰冷的、坚硬的、工业化......

  1. 信息
  2. 绪论
  3.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4. 第一章语言景观研究现状与启示
  5. 第一节 语言景观研究的主要理论
  6. 第二章语言景观与江西文化构建传达
  7. 第一节 江西语言景观的调查与统计分析
  8. 第三章语言景观与江西文化解读接受
  9. 第一节 语言景观文化意义传达的心理分析
  10. 第四章语言景观与语言教学
  11. 第五章多模态语言景观与江西文旅发展
  12. 第一节 语言景观的多模态表达
  13. 第六章生态场域视野下的语言景观
  14. 第一节 生态场域理论与语言景观
  15. 参考文献
  16. 一 中文文献
  17. 后记
  1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