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问题评估与咨询_雷秀雅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雷秀雅

内容节选

第二节 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 目标的制订,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引导来访者在心理上发生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改变,即希望其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以及向什么方向改变,都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有关。本节我为大家详细解析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目标制订的相关内容。 一、心理咨询与治疗目标 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是确定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咨询与治疗工作就容易出现盲目性,难以取得成效。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就是咨询与治疗工作期望达到的效果。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或者说期望达到的效果往往不是单一的,其中既有长远的、总体的期望和目标,也有根据来访者存在的问题提出近期的、具体的期望和目标。此外,不同的心理治疗理论取向也会导致治疗目标不同。排除理论取向的因素,可以看到下述目标的特性与区分。 1.心理学目标与其他目标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应该是心理学目标。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在确定心理目标时,一定不能将与心理学无关的目标纳入其中,如医学目标、学习目标、工作业绩目标、经济收入目标及人际关系恢复目标,等等。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干预手段通常只能对来访者的认知、情绪、意志和行动过程施加影响,而不能对来访者的生理、生活状况或其他现实处境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制订目标时,一定要使其具有心理学特性,如使来访者变得更为自信,不再自卑,少发脾气等,这些目标是有利于来访者心理健康或人格健康发展的目标,而不是生理学方面、生活状态或物理条件方面的目标。 例如,来访者有躯体症状,如果这些症状是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其目标不应设定为消除或减轻这些生理症状,而是应设定为改变引发这种躯体问题的心理因素;来访者对工作现状不满意,其心理咨询的目标不应设定为改变其工作,而是设定为改变引发其工作状态的心理因素;来访者失恋,其心理咨询目标不是帮助其恢复恋情,而是帮助其更好地应对失恋的现状等。 2.终极目标与中间目标 心理学者帕洛夫为了使心理咨询与治疗目标更易理解,曾提议将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目标划分为中间目标和终极目标。帕洛夫认为,所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终极目标都是减轻来访者的焦虑,提高来访者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功能;中间目标则可以看作向着终极目标迈进的步骤。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终极目标是增强来访者的心理素质,增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确定终极目标时,尽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各个学派所用的专业术语不同,但存在相当高的一致性,即最终要使来访者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中间目标,是指终极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或方面性目标。阶段性目标是指依据咨询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制订的目标,如,在咨询的初期阶段,收集资料做出诊断的目标;中期阶段,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逐个解决问题的目标;结束阶段的疗效巩固目标等。方面性目标是指依据来访者心理问题特质制订的侧重性目标,如侧重于来访者性格方面、侧重于来访者情绪方面、侧重于来访者认知方面或侧重于来访者行为方面的目标等。 终极目标是我们心理治疗工作的总体方向,要想真正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在终极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中间目标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咨询与治疗效果的实现往往与中间目标的达成关联密切。 3.内部目标与外部目标 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的内部目标,是指来访者自己所提的目标。来访者的内部目标常常是与其问题相联系的,这里是指那些他们自己无法解决、需要得到咨询师帮助的问题。例如,来访者的内部目标可能是:“我总是觉得很悲哀、很抑郁,真希望我能不这样”,“我觉得孤独极了,希望能有一个人理解我”等。 外部目标则是由其他人对来访者提出的,比如父母、教师、咨询师等。例如,心理咨询师希望来访者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学会接纳自己;来访者父母希望其能摆脱痛苦等。由于外部目标存在两者甚至三者间的关系协调,例如,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来访者和家人,或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和家人之间的关系等。因此,在目标的一致性上会产生两种状况,即外部目标的一致性或不一致,而外部目标是否达成一致直接影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效果。由此可见,实现心理咨询与治疗在外部目标上的一致性,是心理咨询师一项重要的工作。 4.不同流派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目标 由于心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应用心理学还处于不断成熟中,因此,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中对目标的研究和设置存在着很多分歧,形成了众说纷纭的现状。各理论流派的基本咨询目标如表4-3所示。 表4-3 各主要流派的咨询目标 理论流派基本目标 将无意识意识化 心理动力学派重组基本的人格 帮助来访者重新体验早年经验,并处理被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领悟 消除来访者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帮助他们学习建设性的行为模式以改变 行为主义学派行为 帮助来访者选择特殊的目标,将一般性的目标转化成具体的目标 续表 理论流派基本目标 提供一种接纳与共情的气氛,引导来访者进......

  1. 信息
  2. 推荐序
  3. 前言
  4. 第一章 儿童常见问题解析
  5.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界定
  6. 第二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7. 第三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8. 第四节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9. 第五节 儿童心理问题一般性成因分析
  10. 第二章 儿童心理问题评估技术应用
  11. 第一节 什么样的儿童需要评估
  12. 第二节 儿童心理问题评估者
  13. 第三节 心理评估的分类
  14. 第四节 儿童心理评估的方法
  15. 第五节 儿童心理评估使用的工具
  16. 第六节 儿童心理问题评估程序
  17. 第三章 儿童心理障碍及其诊断评估
  18. 第一节 儿童心理障碍评估总论
  19. 第二节 常见儿童心理障碍的评估
  20. 第三节 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评估
  21. 第四章 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述
  22. 第一节 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念
  23. 第二节 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
  24. 第三节 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阶段
  25. 第五章 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伦理
  26. 第一节 儿童心理咨询师
  27. 第二节 儿童心理咨询中的关系与文化
  28. 第三节 儿童心理咨询的伦理决策与原则
  29. 第六章 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传统方法
  30. 第一节 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概述
  31. 第二节 行为疗法
  32. 第三节 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33. 第四节 游戏疗法
  34. 第五节 家庭治疗
  35. 第七章 表达性治疗方法
  36. 第一节 表达性心理治疗概述
  37. 第二节 沙盘疗法
  38. 第三节 绘画治疗
  39. 第四节 音乐疗法
  40. 第八章 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
  41. 第一节 概 述
  42. 第二节 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43. 第三节 儿童学业与特殊问题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44. 第四节 青春期抑郁问题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45. 第五节 青春期人际关系问题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46. 参考文献
  47.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