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超越——心理咨询技术解析及案例评析_姚斌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姚斌

内容节选

第二节阻抗 如果来访者不情愿接受咨询,或者勉强前来,在咨询中不信任咨询师,不主动改变,会有许多抗拒咨询师的表现,因此,来访者主动求助是有效咨询的前提之一。但是,即便是来访者主动寻求心理咨询,随着咨询的进展和咨询关系的变化,来访者也有可能抗拒咨询,不愿改变,这种抗拒在有的来访者身上表现得很直接,而在另一些来访者身上表现并不明显,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所谓阻抗就是在咨询中来访者有意无意地不愿自我暴露,不认可咨询师的分析和判断,抗拒咨询师的要求,不愿发生自我改变,从而阻碍心理咨询顺利进展的现象。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咨询过程也不例外,阻抗的存在增加了咨询的复杂性,是对咨询师的挑战,也是对来访者的挑战,只有顺利澄清和跨越阻抗,咨询的最终目标才可能实现。 韦纳(Irving B. Weiner)在《心理治疗的原则》一书中认为,阻抗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对变革的阻抗:是一种间接性获益的阻抗,是对变革的恐惧引起的阻抗;②性格的阻抗:是由人们的一些习惯性和倾向性处理自己经验的方式引起的阻抗,包括个体特殊的防御机制、应对风格及一些性格问题等;③对内容的阻抗:是由治疗情景所诱发,并且独立于情境的治疗进展中的障碍;④移情阻抗:是由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移情所产生的障碍。 一、阻抗的表现 咨询中有的阻抗是来访者故意的,比如咨询初期对咨询师不信任,不愿将自己比较隐私的问题说出来。但在咨询关系建立以后,绝大多数阻抗都是来访者无意识的对抗。不同来访者阻抗的表现各不相同,以下是较为常见的几类: (一)咨询关系方面的表现 在咨询关系方面,阻抗可能表现为咨询关系出现裂痕,来访者表现出与咨询师的疏远,比如迟到、临时取消预约、借故提前离开等。也有来访者为继续接受咨询预设条件,如沉湎网络游戏的中学生要求每周玩2小时游戏才愿意保持咨询关系。 有时咨询关系显得更为亲密也是阻抗的表现。有的来访者刻意取悦咨询师,以幽默的语言、有趣的故事让咨询师觉得与之交流心情很好,而忘了咨询的真正目的,一旦切入咨询的正题,来访者又会表现出回避或者不配合。也有来访者诱惑咨询师,比如吹嘘自己有很强的社会关系可以帮助咨询师办事,或者刻意装扮自己对咨询师进行性诱惑。诱惑咨询师也是企图转移咨询师的视线,避免关注到自己真正的问题。请咨询师吃饭或者送礼也是阻抗的表现,通过请客送礼的来访者可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势感,减少咨询师的权威感和影响力,从而避免自己发生改变。 (二)咨询内容方面的表现 在咨询初期收集资料和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出现阻抗的来访者会回避咨询师的问题,表现为以“不知道”、“没想过”等措辞应付咨询师,或者不回答咨询师问题而大谈其他某个事件。在咨询中后期的改变过程中,也会有不愿提供进一步资料,不愿谈及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真实感受,不愿谈咨询改变对自己的影响等。 咨询内容方面的阻抗还表现为来访者谈论或评价咨询师,把话题引到咨询师身上。比如称赞咨询师的热情、耐心,吹捧咨询师的分析到位、判断准确,或者评论咨询师的衣着打扮如何得体。这样的谈话内容一方面让咨询师感到满意、放松,减少了助人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让咨询师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来访者身上。 咨询内容方面的阻抗还可能是来访者提出某个特定的不能提及的问题,要么是较为隐私的事情,要么是较为敏感的事情。比如谈到某个话题时来访者说:“这件事我不想谈,可以吗?”这个问题往往就是解决来访者问题的关键。 在咨询中还有的来访者好像总是在很客观地讲一个个故事或者经历,而尽量避免谈及自身的观点、态度或者评价,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隐藏的表现,属于咨询内容方面的阻抗。 (三)咨询进展方面的表现 咨询方案的设定为后面的咨询过程勾画了一个蓝图或者框架,按部就班地进展自然可以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在出现阻抗时,来访者会忽视或者否认既定的咨询方案,打乱咨询的步骤,从而达到对抗咨询的目的。也有来访者总是纠缠于局部的、个别的问题而不愿咨询更加深入,比如在人际交往中自己说了什么话,对方又有什么回答,请咨询师分析对方为什么有这样的回答,这种回答代表了什么等。 阻抗在咨询进展方面的表现还有来访者限定或缩小咨询目标。当咨询取得一定进展,再进一步深入就会让其痛苦时,来访者会向咨询师表示他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以此表示不愿更加深入地解决问题。 (四)沟通过程中的表现 在咨询的沟通交流过程中,阻抗可以表现为来访者总想控制交谈的主题,打乱咨询师的思路,让交谈按照其觉得舒适的路径进展,而不要触及敏感话题。沉默也是一种常见的阻抗表现形式,咨询中来访者与咨询师直接的对抗不太常见,当谈及某些话题时,来访者会以沉默对抗,迫使咨询师转换话题。当然,咨询中的沉默并非都是阻抗,当来访者思考问题或者体验某种情绪时也会出现沉默,咨询师应注意区分。沟通过程中的阻抗也会以来访者被动反应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来访者不主动配合咨询,而......

  1. 信息
  2. 序一
  3. 序二
  4. 前言
  5.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和理念
  6. 第一章 心理咨询概述
  7. 第一节 心理咨询概念
  8.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和范围
  9. 第三节 我国心理咨询发展与现状
  10. 第四节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
  11. 第二章 心理咨询基本原则、态度与理念
  12. 第一节 心理咨询基本原则
  13. 第二节 心理咨询基本态度
  14. 第三节 心理咨询基本理念
  15. 第三章 咨询关系
  16. 第一节 咨询关系解析
  17. 第二节 咨询师
  18. 第三节 来访者
  19. 第四节 咨询中的伦理问题
  20. 第二部分 咨询过程
  21. 第四章 咨询过程理论
  22. 第一节 对咨询过程的一般认识
  23. 第二节 伊根的助人模式
  24. 第三节 希尔的三阶段模式
  25. 第五章 咨询过程分析
  26. 第一节 咨询初期
  27. 第二节 咨询中期
  28. 第三节 咨询后期
  29. 第六章 咨询过程相关问题
  30. 第一节 匹配与转介
  31. 第二节 阻抗
  32. 第三节 移情
  33. 第三部分 接纳与探索
  34. 第七章 会谈组织
  35. 第一节 会谈概述
  36. 第二节 会谈过程
  37. 第三节 会谈中的评估
  38. 第八章 贯注、倾听与观察
  39. 第一节 贯注
  40. 第二节 倾听
  41. 第三节 观察
  42. 第九章 问题探索技术
  43. 第一节 询问与引导
  44. 第二节 事实澄清技术
  45. 第三节 概述与总结
  46. 第四部分 改变之路
  47. 第十章 会谈影响技术
  48. 第一节 面质
  49. 第二节 解释
  50. 第三节 表达技术
  51. 第四节 自我暴露
  52. 第五节 指导技术
  53. 第六节 概述与复习
  54. 第十一章 个体改变技术
  55. 第一节 认知改变
  56. 第二节 情绪调节
  57. 第三节 行为改变
  58. 第四节 个性完善
  59. 第十二章 融合与超越
  60. 第一节 咨询理论与方法简介
  61. 第二节 技术整合:挑战与超越
  62. 第三节 心理咨询本土化问题
  6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