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儿童发展:福利政策与服务模式_亓迪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亓迪
内容节选
6.1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态:教育差异的影响 6.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二元制的矛盾日益凸显。受到户籍制度限制,流动儿童群体日益扩大,相关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集中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和教育问题方面。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制约着个体健康发展,而频繁地被报道的流动儿童校园欺凌、流动儿童辍学等现象则更是引人深思。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也影响着我国未来的阶层结构,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该领域的研究和这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更是社会经济学学者们的重要课题。国内外的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学者们加紧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章将分析学校、家庭、父母等不同环境因素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确定哪些因素对儿童心理影响比较显著,为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研究支撑。 本节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我国的流动儿童群体,具体研究内容为该群体在中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及影响水平的因素。本节根据流动儿童所处环境,将其环境因素分为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硬件)、父母因素(软件),而自身因素作为环境因素的参照。文章采用国际通用的SDQ量表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评,按得分的高低来区分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本节所采用的数据以流动儿童的重要聚集地——浙江绍兴为例,分别收集了绍兴地区的8所中小学共计800名流动儿童样本,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科学性。 本节假设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受到环境因素和自身状况的双重影响,而环境因素尤为重要。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分为学校、家庭硬件、家庭软件(父母)三部分。本节将收集的流动儿童相关状况的调查问卷(来源于CGSS的公开资料),整理与转换为以下五方面内容。 1.筛选问卷当中关于流动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按照相关心理学常用量表(SDQ量表)分类,按照回答计分,将得出的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数值,作为研究的自变量。 2.筛选问卷中关于流动儿童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父母因素等数值,将其作为自变量和控制变量。 3.运用计量软件Stata对以上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相关性检验,以验证以上三组因素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4.检验其他因子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补充前人已有的研究。 5.通过验证,希望得到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环境等环境因素的相关性,以及与其他相关因子的关系,从而在政策建议当中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6.1.2 概念界定及文献回顾 本节的研究对象——流动儿童,与成人心理健康研究不同,儿童心理学具有其特殊性。埃里克森将人的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与流动儿童相匹配的阶段为学龄期(4~7岁)、青少年期(7~18岁)。在学龄期,儿童正处于认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对周围危机的解决,增强自信心,并产生初步的自我人格框架;而在青少年期,随着与他人接触的加深和范围扩大,儿童会根据别人的经验对自己的行为产生预期(郝红英,2008)。因而,“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自我认知往往受环境的重要影响,父母的言行、同伴的经验教训等都会对其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为了对心理健康这一问题进行更为准确的研究,需要将心理健康这一变量量化处理,以便引入计量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前人针对心理健康的研究汗牛充栋,利用测量量表进行的定量研究也较多。在心理健康研究中,量表工具共分为两大类:全面的心理健康测评、个别指标的替代。本节首先列举了部分认可度较高、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全面测评心理健康程度的量表;同时大量的研究也将儿童的个别不良心理状态指标作为反映心理健康问题的依据,同样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SDQ量表全称“长处和困难问卷”,是由美国心理学家R. Goodman编制的,以调查4~17岁青少年的行为为主要内容。主要通过情绪因子、品行因子、多动和注意缺陷因子、同伴交往因子和社会行为因子5个维度的25个特性来描述青少年儿童的行为特征,从而反映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由于SDQ量表具有可操作性强、描述较为全面、特征划分科学等优点,其多个子量表及改进版被研究者们运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刘书君(2006)利用SPSS软件对不同的数据样本进行检测,认为SDQ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符合学科研究的标准。罗天竺(2014)依据国情和专家意见改进了SDQ量表,整合出了“浙江省儿童发展调查问卷”,并利用其进行数据调查,得出了浙江地区的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相对于普通儿童具有显著的心理问题的结论。 另外测度儿童的心理量表由中科院王极盛教授编制,全称为“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是国内应用最广泛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工具之一。该量表具体分为10个测量指标,分别测量青少年儿童的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中的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较为全面地覆盖了青少年儿童这一阶段的诸多心理状态维度,较好地刻......
- 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儿童减贫与发展:背景和意义
- 第二章 儿童贫困、儿童及儿童福利:概念界定及相互关系
- 2.1 儿童发展:概念内涵及意义
- 2.2 儿童贫困:概念内涵界定
- 2.3 儿童福利:概念内涵界定
- 2.4 儿童发展、儿童贫困及儿童福利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 第三章 儿童发展:理论流派及服务模式
- 3.1 儿童发展阶段性理论流派
- 3.2 儿童发展阐释性理论流派及服务模式
- 第四章 儿童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 4.1 家庭系统: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发展
- 4.2 家庭系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发展
- 4.3 环境系统:托儿所质量与儿童发展
- 4.4 政策系统:福利政策
- 第五章 儿童发展:研究方法与测量工具
- 5.1 儿童发展研究方法:观察法
- 5.2 儿童发展研究方法:访谈法
- 5.3 儿童发展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 5.4 儿童发展研究方法:实验法
- 5.5 儿童发展:干预效果评估方法
- 第六章 儿童发展:国内外实证调查研究
- 6.1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态:教育差异的影响
- 6.2 我国居民收入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
- 6.3 农村儿童受教育状况及影响机制研究
- 6.4 不同测度方法下我国儿童贫困水平及程度的比较研究
- 第七章 儿童救助与发展:国内外福利政策及服务模式探析
- 7.1 儿童救助与发展:问题及现状分析
- 7.2 儿童救助与发展:国内外福利政策及服务模式探析
- 7.3 儿童救助与发展:服务模式探析
- 第八章 儿童教育与发展:国内外福利政策及服务模式探析
- 8.1 儿童教育与发展:问题及现状分析
- 8.2 儿童教育与发展:福利政策探析
- 8.3 儿童教育与发展:服务模式探析
- 第九章 儿童托育与发展:国内外福利政策及服务模式探析
- 9.1 儿童托育与发展:问题及现状分析
- 9.2 儿童托育与发展:国内外福利政策探析
- 9.3 儿童托育与发展:服务模式探析
- 第十章 儿童医疗与发展:福利政策及服务模式探析
- 10.1 儿童医疗及发展:问题及现状分析
- 10.2 儿童医疗与发展:福利政策探析
- 10.3 儿童医疗与发展:服务模式探析
- 第十一章 儿童保护与发展:国内外福利政策及服务模式探析
- 11.1 儿童保护与发展:问题及现状分析
- 11.2 儿童保护与发展:福利政策探析
- 11.3 儿童保护与发展:服务模式探析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