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_黄钢;李亚明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黄钢;李亚明 主编
内容节选
第一节骨髓显像 一、临床相关基础概述 骨髓组织分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和主要成分为脂肪组织的黄骨髓。红骨髓主要由造血干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构成,布于血窦中的单核-吞噬细胞相互交错,形成骨髓的网状支架,构成骨髓的间质和内环境,造血细胞散布其中。新生儿全部骨髓腔充满红髓,随着年龄增长,外周红骨髓逐渐被黄骨髓取代。正常成人红骨髓主要分布于躯干骨、颅骨、股骨和肱骨近端1/3。在病理因素(缺氧、贫血等)的作用下,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放射性核素骨髓显像能够显示全身红骨髓的分布及其活性情况,是独特的无创性评价人体造血功能及其变化的影像学方法。 二、检查原理及方法 (一)原理 骨髓显像按照显像原理分为以下三类: 1.放射性胶体骨髓显像 骨髓间质中的单核-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清除放射性胶体物质而使骨髓显像。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胶体后,除了大部分被肝脾摄取外,15%~20%由骨髓的单核-吞噬细胞摄取。由于骨髓内单核-吞噬细胞与造血骨髓分布一致,因此,通过胶体骨髓显像可以间接观察红骨髓的分布情况及其功能状态。常用显像剂主要有99mTc-硫胶体和99mTc-植酸钠,还有99mTc-血清白蛋白毫微胶体(99mTc- nanocolloid)等。 本节主要介绍放射性胶体骨髓显像,此法目前最为常用。 2.红细胞生成骨髓显像 利用能与转铁蛋白结合并参与红细胞生成代谢的铁的放射性核素(如单光子核素59Fe、正电子核素52Fe等),引入体内后为骨髓红细胞生成细胞所摄取,从而反映红骨髓的分布和造血活性。113mIn、111In也可用于红细胞生成骨髓显像。 3.粒细胞生成骨髓显像 通过核素标记的粒细胞抗体与粒细胞结合显示造血活性骨髓。如99mTc标记的抗粒细胞单克隆抗体可以和粒细胞的非特异性交叉反应抗原95(NCA-95)结合。由于骨髓中粒细胞与外周血中粒细胞之比高达(50~100)∶1,静脉注99mTc标记的抗NCA-95抗体(99mTc-NCAA)主要分布在造血骨髓内从而使骨髓显像。 此外,近年应用的反映细胞增殖的正电子显像剂3′-脱氧-3′-18F-氟代胸腺嘧啶(3′-deoxy-3′-18F-fluorothymidine,18F-FLT),功能骨髓显示更加明显,已经不乏相关应用研究。 (二)方法 以目前临床常用的放射性胶体骨髓显像为例: 检查前患者不需要特殊准备,静脉注射99mTc-硫胶体或99mTc-植酸钠555~740MBq(15~20 mCi),20~120分钟后常规进行前位和后位全身显像,扫描速度15~18cm/min。 三、正常影像表现 放射性胶体显像时显像剂分布与骨髓中具有造血活性的红骨髓的分布一致,主要集中在正常成年人中轴骨、肱骨和股骨的上1/3部位。颅骨可较淡显影。由于肝、脾显影浓,与胸椎下段和腰椎上段重叠而影响该段骨髓的显示。颈椎和腰椎下段、骨盆、肩关节和髋关节显影清晰。胸骨和肋骨虽含有活性的红骨髓,但显影往往不清楚。正常成人外周骨髓不显影(图10-1-1)。通常可根据骨髓影像将骨髓活性分为0~4级,见表10-1-1。 正常婴幼儿所有骨髓都是红骨髓,所以除中心骨髓显影外,整个四肢骨髓包括骨髓腔和骨骺均可显影;5~10岁时胫、腓骨、尺、桡骨可不显影或部分显影;10~18岁肱骨、股骨下段开始不显影,18~20岁以上则呈成人骨髓影像。 ▲图10-1-1 正常全身骨髓显像 ▼表10-1-1 骨髓活性水平分级 四、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的贫血,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征候群。骨髓显像可呈如下改变:①全身中心骨髓活性抑制,甚至中心骨髓完全不显影,外周骨髓亦不显影,此类表现最为常见,与其造血组织的造血功能衰竭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一致,预后较差。②在全身中心骨髓受到不同程度抑制的同时,外周骨髓出现活性扩张或灶状放射性浓聚影。在慢性再障患者上述表现较为常见。③全身骨髓分布基本正常,活性水平2级,这类患者贫血症状较轻,预后较好。骨髓显像不仅有助于了解再障患者全身骨髓活性、判断病情,还对于治疗过程中观察骨髓再生情况、评估疗效有一定价值。 (二)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leukemia)的骨髓显像呈多种多样改变,常见为中心骨髓明显抑制而外周骨髓显著扩张。中心骨髓受抑制的程度与病理类型及年龄无关,而与骨髓内白血病细胞比例有关。有时全身各部骨髓抑制的程度不一致,出现花斑样骨髓影像。放射性胶体骨髓显像时亦可见中心骨髓显影明显者(图10-1-2)。有研究表明白血病外周骨髓扩张是四肢长骨骨干中原本无造血功能的黄骨髓重新活化并转变为白血病性骨髓的结果。这些白血病性骨髓对化疗的敏感性不如中心骨髓,经过治疗后外周骨髓扩张的恢复比中心骨髓的......
- 信息
- 出版说明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 教材目录
- 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教材 评审委员会名单
- 主编简介
- 副主编简介
- 前言
- 第一章 核医学诊断概论
- 第一节 核医学成像技术
- 第二节 核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
- 三、显像药物的选择
- 第三节 与其他影像技术比较
- 第四节 分子影像技术的融合——多模式显像将成为趋势
- 第二章 肿瘤与炎症显像
- 第一节 18F-FDG PET/CT显像
- 二、胸部肿瘤
- 三、腹部肿瘤
- 四、盆腔肿瘤
- 五、恶性淋巴瘤
- 第二节 SPECT肿瘤显像
- 第三节 炎症显像
- 二、基于病例的实战演练
- 第三章 心血管系统
- 第一节 心肌灌注显像
- 四、图像分析
- 第二节 存活心肌显像
- 第三节 心血池显像
- 二、基于病例的实战演练
- 第四章 内分泌系统
- 第一节 甲状腺静态显像
- 第二节 甲状旁腺显像
- 第三节 肾上腺髓质显像
- 四、基于病例的实战演练
- 五、标准化诊断报告
- 第五章 神经系统
- 第一节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 第二节 PET脑代谢显像
- 第三节 脑受体显像
- 第四节 脑脊液显像
- 第六章 消化系统
- 第一节 解剖与生理基础
- 第二节 消化道动力学研究
- 三、胃排空试验
- 第三节 消化道出血显像
- 第四节 异位胃黏膜显像
- 第五节 肝胆系显像
- 二、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
- 三、肝脾胶体显像
- 第六节 消化系统核医学中的非影像学方法
- 第七章 呼吸系统
- 第一节 肺灌注显像
- 第二节 肺通气显像
- 第三节 下肢深静脉显像
- 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 第八章 骨显像
- 一、原理和方法
- 四、标准化诊断报告
- 第九章 泌尿系统显像
- 第一节 肾动态功能显像
- 四、基于病例的实战演练
- 第二节 膀胱显像
- 第三节 阴囊(scrotum)血流及血池显像
- 三、正常影像分析
- 第十章 骨髓、淋巴显像
- 第一节 骨髓显像
- 第二节 淋巴显像
- 二、检查原理及方法
- 三、显像报告模板
- 第十一章 体外放射分析
- 第一节 基本类型
- 第二节 基本原理及特点
- 第三节 体外放射分析的基本技术要求
- 七、质量控制
- 第四节 体外放射分析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 第五节 体外放射分析与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分析的比较
- 第十二章 核素治疗
-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治疗总论
-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管理
- 二、核素治疗病房及其管理
- 第三节 甲状腺疾病的131I治疗
- 二、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的131I治疗
- 三、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31I治疗
- 第四节 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 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核素治疗
- 三、淋巴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 第五节 皮肤病的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
- 五、治疗反应和疗效
- 第六节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 二、放射生物学概念
- 四、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的应用
- 第十三章 小儿核医学
- 第一节 儿科核医学显像方法的特殊要求
- 第二节 儿科核医学常用显像项目及其特殊要求
- 二、肾皮质显像
- 五、肝胆动态显像
- 七、异位胃黏膜显像
- 第十四章 核物理基础知识
- 第一节 放射性与放射性核素
- 第二节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二、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十五章 放射性探测原理与相关仪器
- 第一节 放射性探测原理
- 第二节 相关仪器
- 三、PET及PET/CT
- 第十六章 放射辐射生物学和防护
- 第一节 放射源及其辐射生物效应
- 第二节 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 第三节 辐射防护相关法规
- 第十七章 放射性药物
- 第一节 放射性示踪的基本原理
- 第二节 放射性药物
- 第三节 放射性药物的制备
- 二、放射性核素标记药物的制备
- 第四节 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检验
- 第五节 放射性药物的使用和管理
- 第六节 放射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 第十八章 核医学研究进展
- 第一节 分子核医学主要内容
- 三、放射免疫显像与放射免疫治疗
- 第二节 分子核医学研究重要环节及未来发展方向
- 第十九章 诊断操作规范
- 第一节 甲状腺显像
- 第二节 甲状腺断层融合显像(SPECT/CT)
- 第三节 骨平面显像
- 第四节 骨断层融合显像(SPECT/CT显像)
- 第五节 心肌灌注显像
- 第六节 肾动态显像
- 第七节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第二十章 核素治疗规程
- 第一节 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亢
- 第二节 131I治疗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
- 第三节 131I治疗非毒性甲状腺肿
- 第四节 131I去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
- 第五节 131I治疗DTC转移灶(“清灶”治疗)
- 第六节 氯化锶-89(89SrCl2)骨转移瘤的治疗
- 第七节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