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思考的艺术_【德】罗尔夫·多贝里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德】罗尔夫·多贝里
内容节选
跋 在群体里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独中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记住的只是那些在群体中保持独立的人。 ——爱默生 非理性有狂热说与冷淡说之分。狂热说源远流长。柏拉图的著作中有这样的画面:骑手驾驭狂奔的马儿。骑手代表理性,奔马象征情感。理性控制情感。如果控制不成功,非理性就会暴露出来。再看另一幅画面:情感是沸腾的熔岩,理性大多数时候可以将它们控制在盖子之下,但非理性的熔岩偶尔也会爆发。因此,非理性是狂热的。理性实际上是一切正常,它没有缺点,只不过情感的力量经常更强大。 这一非理性的狂热说流传了数百年。卡尔文认为情感是邪恶的,只有集中精力想念上帝才能阻止它们。情感的熔岩从其体内冲出的那些人是魔鬼。他们相应地会遭到迫害、杀戮。弗洛伊德认为情感(它)是受我和超我控制的,但这很少成功。虽有诸般强制,虽有诸般纪律,相信我们能够通过思考完完全全控制我们的情感,这是幻想——就像试图用意念控制头发的生长一样。 相反,非理性的冷淡说还很年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许多人询问应该如何解释纳粹的非理性。在希特勒政权中很少发生情感爆发。就连他自己的激情演讲也只不过是演员的精彩表演。没有情感的熔岩爆发,只有冷冰冰的决定导致纳粹主义的疯狂,对红色高棉也可以做类似的解释。这是因为理性吗?显然不是。这一定有什么不对头。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们开始清理弗洛伊德的荒唐观点,科学地研究我们的思维、决定和行为。结果,非理性的冷淡说就这样诞生了。它认为,思考本身是不纯洁的,是永远会犯错的,而且所有人都一样,就连高智商的人也会再三犯这些思维错误。这些错误不是偶然分布的。不同的思维错误会让我们系统性地跑向某个特定的错误方向。这让我们的错误可以诊断,从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注意:是一定程度——不是完全。 产生这些思维错误的原因几十年都没弄清楚。我们身体的其他部位几乎都没有毛病——心脏、肌肉、呼吸、免疫系统,为什么偏偏大脑要接二连三地犯错呢? 思考是一种生物学现象。它就像动物的体形或花卉的颜色,同样都是由进化形成的。假设我们可以走回5万年前,抓住任意一位祖先,将他劫持到当代,送去理发店,随后将他塞进一套雨果·博斯牌服装中——他在大街上并不会引人注意。当然,他必须学德语、学开车、学习使用微波炉,但这些我们也必须学。生物学消除了一切怀疑:身体上的,包括大脑。我们是身穿雨果·博斯牌(也可以是海恩斯莫里斯牌)服装的猎人和采摘者。 但自那时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的,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环境。远古时代的环境简单稳定。我们大约50个人一群地生活在一起,没有值得一提的技术或社会进步。直到近1万年世界才开始发生急剧变化——出现了农业、畜牧业、城市和世界贸易,工业化以来环境的变化更是显著。今天任何在购物中心闲逛一小时的人,看到的人要比我们的祖先一辈子见到的人还多。今天如果有人说自己知道世界10年后是什么样子,我们就会嘲笑他。过去1万年我们创造了一个我们再也看不懂的世界。我们让一切更加完美,但也更加复杂,相互更加依赖。结果,我们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物质财富,可惜也产生了文明病和思维错误。如果复杂性继续增加——我们可以说,它会继续增加,这些思维错误就会更频繁、更严重。 例如:在一个猎人和采摘者的环境里,行动得到的奖励要比思考得到的多。闪电式的快速反应决定生死存亡,长时间的苦思冥想是有害的。如果猎人和采摘者的伙伴们突然开始奔跑,跟随他们跑才有意义——不去考虑他们是否真的见到了一只剑齿虎或只是一头野猪。一个一级错误(那是一种危险动物,人们没有逃走)的代价是死亡,而二级错误(不是危险动物,而人们逃走)的代价只是消耗几个卡路里。因此犯某种特定的错误,是值得的。谁的做法与众不同,他就会从基因池里消失。今天的我们是当时倾向于跟在别人身后跑的那些人的后代。只是,这一本能行为在今天是不利的。今天的世界奖励深刻思考和自由行动。谁曾经被股市套牢过,谁就能明白这句话。 进化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种理论,但却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理论。它解释了大多数思维错误——虽然不是全部。我们以下列说法为例:“每块妙卡巧克力上面都有一头奶牛。因此上面有奶牛的巧克力就是妙卡巧克力。”就连智者也不时地会犯这个错误。很大程度上未受文明影响的土著也会出这种错。没有理由认为我们的猎人和采摘者祖先就没有犯过这种错。有些错误显然是被输入了固定程序的,与我们环境的“突变”无关。 这怎么解释呢?十分简单,进化并非绝对意义上“优化”了我们。只要我们比我们的竞争对手更好(比如尼安德特人),我们就会原谅自己的这些错误。数百万年来布谷鸟就将它们的蛋下在其他鸟的巢里,由那些鸟将蛋孵化,并喂食小布谷鸟。这是进化(还)无法消除的一个错误行为——因为它显然不是十分重要。 为什么我们的思维错误这么顽固?20世纪90年代末,第二种类似的解释被分析出来了:我们的大脑是为复制设计......
- 信息
- 自序
- 1幸存偏误 为什么你该去逛逛墓地
- 2游泳选手身材错觉 哈佛是好大学还是烂大学?我们不清楚
- 3 过度自信效应 你为什么会系统性地高估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 4 从众心理 就算有数百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 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
- 5 纠缠于沉没成本 你为什么应该忽视过去
- 6 互惠偏误 你为什么不该让别人请你喝饮料
- 7 确认偏误之一 遇到“特殊情况”这个词,你要格外小心
- 8 确认偏误之二 干掉你的宠儿
- 9 权威偏误 你为什么该藐视权威
- 10 对比效应 你为什么最好别找模特儿等级的朋友一起出门
- 11 现成偏误 你为什么宁可用一张错误的地图,也不愿没有地图
- 12 “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 如果有人建议你选择一条“先经历痛苦的道路”,你应该敲响警钟
- 13 故事偏误 为什么就连真实的故事也是骗局
- 14 事后诸葛亮偏误 你为什么应该写日记
- 15 司机的知识 你为什么不可以把新闻播音员说的话当真
- 16 控制错觉 你实际控制的少于你以为的
- 17 激励过敏倾向 你为什么不该按实际开销付钱给你的律师
- 18 回归均值 医生、顾问、教练及心理治疗师的作用令人怀疑
- 19 公地悲剧 为什么理性的人不去诉诸理性
- 20 结果偏误 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
- 21 选择的悖论 为什么更多反而是更少
- 22 讨喜偏误 你行为不理性,是因为你想讨别人喜欢
- 23 禀赋效应 请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
- 24 奇迹 不可能事件的必然性
- 25 团体迷思 共识为什么有可能是危险的
- 26 忽视概率偏误 累计奖金为什么会越来越多
- 27 零风险偏误 你为什么会为零风险支付过多
- 28 稀少性谬误 为什么饼干越少越好吃
- 29 忽视基本概率 当你在怀俄明州听到马蹄声、见到黑白条纹时……
- 30 赌徒谬误 为什么没有一种平衡命运的力量
- 31 锚定效应 数字轮盘如何搞得我们晕头转向
- 32 归纳法 如何把别人的钱弄进自己的口袋
- 33 规避损失 为什么凶恶的面孔比友善的面孔更容易引起我们注意
- 34 社会性懈怠 团队为什么会使人懒惰
- 35 指数增长 一张对折的纸为什么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 36 赢家的诅咒 你愿意为100欧元支付多少钱?
- 37 基本特征谬误 千万别问一位作家他的小说是不是自传
- 38 错误的因果关系 你为什么不该相信仙鹤送子
- 39 光环效应 长相好的人为什么容易事业有成
- 40 替代途径 恭喜你赢了俄罗斯轮盘赌
- 41 预测的错觉 水晶球如何歪曲了你的目光
- 42 关联谬误 有说服力的故事为什么会误导人
- 43 框架效应 言为心声
- 44 行动偏误 为什么不行动光等待是种痛苦
- 45 不作为偏误 为什么你不是答案就是问题
- 46 自利偏误 你为什么从不自责
- 47 享乐适应症 你为什么应该缩短上班路程
- 48 自我选择偏误 请不要惊讶有你存在
- 49 联想偏误 为什么经验有时让人变蠢
- 50 新手的运气 假如开始时一切顺利,请务必多加小心
- 51 认知失调 你如何撒点小谎,让自己感觉好一些
- 52 双曲贴现 及时行乐——但请只限于星期天
- 跋
-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