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让你受益一生的思维方式与生存策略_王力哲 编著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王力哲 编著
内容节选
投资就是一人对多人的博弈 在投资的时候,通常不会是一对一的简单博弈,而是多人混战的局面,比如在股市中就有成千上万的股民相互博弈,对于每一个投资人来说,除了自己之外,任何一个参与者都是自己的对手和敌人,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分成。但是成千上万的竞争对手往往让人感到头疼,因为在这种博弈模式中,人们不太可能针对每一个竞争对手制定相应的策略,因此一个合理的方法就是把博弈模式化繁为简,将多方博弈的局面化简为几方,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制定博弈策略。 股神沃伦·巴菲特曾经对股市投资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设想你在与一个叫市场先生的人进行股票交易,每天市场先生一定会提出一个他乐意购买你的股票或将他的股票卖给你的价格,市场先生的情绪很不稳定,因此,在有些日子市场先生很快活,只看到眼前美好的日子,这时市场先生就会报出很高的价格,其他日子,市场先生却相当懊丧只看到眼前的困难,报出的价格很低。另外市场先生还有一个可爱的特点,他不介意被人冷落,如果市场先生所说的话被人忽略了,他明天还会回来同时提出他的新报价。市场先生对我们有用的是他口袋中的报价,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市场先生看起来不太正常你就可以忽视他或者利用他这个弱点。但是如果你完全被他控制后果就会不堪设想。 在这个比方中,巴菲特非常巧妙地将博弈模型进行了简化,把股市竞局变成了一场他和市场先生两个人之间的博弈。这个时候整个竞局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如果个人想要在股市中盈利,那么就要让市场先生输钱。而市场先生是一个情绪非常不稳定且常常冲动行事的人(这是市场的盲目性决定的),只要人们了解这一点并善于利用,那么就可以在竞争中击败市场先生。 而对于巴菲特来说,他对市场先生了若指掌,这位先生虽然有时候会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很多时候容易冲动行事。在这里市场先生就是自己之外的全体股民,而股民往往具有盲目冲动的弱点,他们做事容易随大流,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而缺乏自我的理性分析。 前面谈到了群体思维,并指出了群体思维以及群体决策的一些盲目性和局限性,市场先生就具备这些盲目性,他很容易在市场运作中犯错,人们要做的就是等着他犯错,然后再做出针对性的决策。但是除了少数冷静且成功的投资者之外,普通投资者更容易受到市场先生的干扰,他们坚信市场先生的做法是正确的,会给自己带来足够的利润。由于容易受到市场先生冲动情绪的影响,普通投资者和股民同样会变得冲动,这个似乎就可能会陷入错误的思维当中。 实际上市场先生是一个容易发疯的人,而且为了战胜投资人,市场先生必须发疯,这样他才可以带动和影响他人的情绪。市场先生的一些负面情绪和冲动表现是可以预料到的,无论是谁,想要与市场先生进行博弈,就要等市场先生发疯发狂,而且他一定会发疯发狂的,而投资者所要做的就是保持理性和冷静,只要控制好情绪就可以战胜市场先生。 无论是常见的股票投资,还是收藏界和其他投资领域,都会存在类似的投资博弈,市场先生几乎是无处不在的,他是一个狂热的投机分子,目光相对比较短浅,投资手段也比较简单,而且很容易陷入自我疯狂的境地。这种疯狂具有强大的诱惑力,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不能抵挡这些诱惑,那么就可能会陷入疯狂,从而被市场先生牵着鼻子走,然后失去理智。 在投资领域有这样一句名言:“当别人贪婪的时候,要感到恐惧;当别人感到恐惧的时候,要变得贪婪。”这里的贪婪和恐惧就是一种情绪表现,换句话说,当市场先生表现出贪婪的一面时,要懂得进行自我克制,要注意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当市场先生表现出恐惧的一面时,投资者可以表现得更加大胆贪婪一些,因为此时市场先生正在退却,正在谨慎行事,而这个时候正是出手的好机会。 事实上,市场先生的贪婪是建立在投资领域过度火爆的基础上的,而这种火爆的局面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合理的投资热,投资者容易在这种热潮下丧失理性。毕竟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极限,即便是投资也不可能一直保持强势上升的势头,许多时候只是吸引更多投资者加入的骗局,如果不能够保持冷静和克制,不能保持应有的谨慎和敬畏之心,就容易做出错误的策略。反过来说,市场先生的恐惧是建立在整个投资领域不景气的基础上的,毕竟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性,当整个投资呈现下降趋势或者处于低谷中时,整体的投资就会失去活力,这个时候投资者如果保持贪婪,就可能会以更低的成本进行投资,从而提升获利的空间。 贪婪和恐惧的这种相对理论是一种反向操作理念,即多数人对股市表现出狂热的投资信心时,就应该尽早卖掉股票;当股市低迷,多数人对股市看淡时,则应该买进股票。因为任何股票都不可能无限期地上涨,它一定会达到顶点,然后就开始下跌。反之,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股价在下跌到谷底时,也会开始上涨。 反向操作理论依据的是股市中的钟摆定律,即当大多数股民买进股票时,卖方的力量迅速得到积累和增加,而买方的力量即将消耗殆尽,这个时候股市的上升势头会得到遏制,并开始形成下降趋势。等到积......
- 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博弈是生活的一种基本形态
- 为什么我们常常做出了最好的选择,却产生了最坏的结果?
- 囚徒困境:这不是一个人的游戏
- 纳什均衡:利己主义者的优先策略
- 经典博弈论和行为博弈论
- 了解博弈的类型,才能更好地了解博弈的结构
- 内容延伸 博弈有时是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游戏
- 第二章 生活中那些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博弈现象
- 哈丁公用地悲剧
- 华盛顿合作定律:三个和尚没水吃
- 人们会花更多钱买一张低面值的钱吗?
- 租赁划算还是出售划算?
- 破窗效应与人性大讨论
- 谁会是给猫拴上铃铛的老鼠?
- 想要卖出产品,为什么需要抬价而不是降价呢?
- 为什么很多企业不喜欢打广告?
- 傻瓜、骗子和精明者之间的博弈
- 内容延伸 把握生活中的群体思维与个人思维
- 第三章 博弈的好坏往往取决于人们做出了何种选择
- 麦穗理论下的选择性失策
- 单独评价和比较评价带来的影响
- 鲜花为什么常常插在牛粪上?
- 不要做爱情的囚徒
- 再亲密的关系也需要一定的私人空间
- 生活中的斗鸡模型
- 爱的承诺:必须先付出更多的代价
- 最优策略就是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 内容延伸 合理选择优势策略与劣势策略
- 第四章 博弈的两种常见模式:竞争或者合作
- 低价策略也会传染
- 很多时候只要跑赢你的对手即可
- 领先者的跟随策略
- 展开合作项目,需要做到诚实
- 增大对未来的预期
-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攻防博弈
- 如何阻挠新的挑战者进入市场?
- 资源多的人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少的人将会失去仅有的
- 内容延伸 合作有时候需要把握竞争因素
- 第五章 把握规律,玩好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游戏
- 投资就是一人对多人的博弈
- 博傻理论:找一个比自己更傻的人接盘
- 庄家和散户的游戏套路
- 庄家与庄家之间的利益之争
- 协和谬误下的不良投资
- 价值投资领域内的进化稳定策略
- 做追求稳定型的投资者,还是当一个风险偏好者?
- 内容延伸 博弈是不是一种赌博呢?
- 第六章 巧妙谈判,主动改变被动的局面
- “红白脸”策略:引导对方做出最优的选择
- 时间是获得策略优势的重要资源
- 必要的时候可以下达“最后的通牒”
- 是坚持主动辞职,还是等着被辞退?
- 先满足别人的要求,以此来增加他们做出反抗的成本
- 从简单的小要求开始,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
- 人事管理的贝勃定律
- 积极利用权威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 把握博弈中的配套效应
- 内容延伸 博弈者是否具有窥探心理的能力
- 第七章 善用规则,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优势
- 熟练运用田忌赛马的博弈风格
- 强盗分钻石的博弈
- 多人博弈模式本身就是一种相互制约和平衡
- 最弱的人,往往拥有最大的优势
- 有趣的木桶理论和斜木桶理论
- 智猪博弈下的角色定位和利益分配
- 分汤制度与公平博弈
- 寻求一个与事件相互匹配的威胁和惩罚措施
- 对少数人进行奖励,而不是全部
- 内容延伸 博弈究竟适不适用于现实生活
- 第八章 信息的正向搜集和反向运用
- 打破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博弈劣势
- 倾听是最柔和的一种博弈方式
- 剪刀石头布的博弈法则
- 博弈游戏中的归纳法则
- 想要达到目标,有时候需要设定一些诱饵
- 反向进行博弈:化被动为主动
- 一次性灌输大量信息会引发思维混乱
- 有效信息的甄别与提炼
- 内容延伸 不要用中立思维计算概率
- 附录: 博弈论与博弈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