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专注力培养方法_【日】林成之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日】林成之
内容节选
4岁开始就要重视的10个习惯 全家一起培养“好习惯” 本章介绍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所必备的习惯和需要拓展的“空间认知能力”。 要提高孩子专注力,第一个注意点是让孩子养成对事物“感兴趣”的习惯。 第二个注意点是培养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且初步了解的事物形成“想进一步了解”“想做出正确判断”的习惯。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哎呀,差不多啦”“之后再做”的坏习惯。 第三个注意点是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和做事”的习惯。换句话说,孩子能够表达“妈妈那么想,可我却这么认为”。 我们总结了10个“好习惯”,帮助孩子培养这三个注意点。孩子4岁之后,妈妈在每一天的育儿过程中都要意识到这一点。 但也有一点需要注意。 什么都放任不管,孩子不会养成好习惯,但父母单方面一味要求孩子“你必须养成好习惯”也是行不通的。 要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重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则,躬行实践这些“好习惯”。 孩子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做,即便不说“你要这么做”“那么做不行”,在“同时开火”的作用下,孩子也会自己学着做。 爸爸也要参与其中,全家总动员,整个家庭都能养成这些“好习惯”,自然形成一种氛围,孩子在“统一/一贯性本能”的驱使下,潜移默化,就会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 千万要记住,父母要用心去做,以身作则才能共同营造出一种“那是理所当然的”氛围。 ① 要对事物感兴趣、能够感动 专注力所有的出发点都是对事物抱有“感兴趣”“喜欢”“有趣”等情绪。从这一点出发,就需要培养孩子的“喜爱能力”。 如果孩子总说“看起来不是很有趣”“这个好无聊”“那个无所谓”等,那么,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向孩子传达事物是多么有趣,“真的很有意思哦!”,让孩子感受自己能乐在其中。 如果父母平时总说一些积极的话,如“这个看起来好有趣啊!”“这个,特别棒哦!”“感觉好期待啊!”……孩子慢慢也会这样看待事物,“看起来挺好玩的”“可能会喜欢”,这样一来,孩子也逐渐养成了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习惯。 要想获得“喜爱能力”,就要注重保持微笑。因为A10神经系统会给信息贴上“喜欢”“讨厌”的标签,而且它还连接着面部表情肌肉,面露笑容的时候,信息就不容易被贴上否定的情绪标签,更容易产生积极情绪。 因此,可以养成习惯,每天早上跟孩子一起笑。 重视笑容,让积极、有趣地看待事物形成习惯并在家庭中扎根,这是培养孩子单纯地对事物感兴趣、感动的一个关键点。 ② 不用否定的言语 一旦使用“做不到”“不可能”“辛苦”等否定词汇,A10神经系统就会给所有这些信息贴上“讨厌”的负面标签。 一旦被贴上负面标签,只要涉及这个信息,大脑就不再会积极运转,不再会去理解、判断和思考。大脑不会产生“想要进一步理解”和“想要进一步思考”的愿望,也就不能产生专注力。 因此,当我们要着手做某事,或者已经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要养成好习惯,不要将“啊,我已经不行了!”“不行,做不到!”等有否定意味的话挂在嘴边。 当然,除了孩子自己不说否定词语,父母在孩子想要做某件事、挑战一个新事物的时候,也不要说“那个你做不到!”“不可能!”“看起来还是蛮辛苦的”等。不如说“哇,看起来好有趣!”“做的话,一定会很开心的!”父母要给这些事情贴上积极正面的标签。 为了不让孩子说否定词语,可以夸奖孩子做好了的事情或者正在努力的事情:“这里做得真棒!”也可以鼓励孩子:“这里,这样会不会更好?” 还有一点需要重视的是,父母自己不要将“讨厌”“辛苦”“不可能”“好累”等当作口头禅。虽然这些抱怨很容易就脱口而出,但是,请记住,否定词语对大脑产生的负面影响之大远远超乎大家的想象。 ③ 不要习惯把事情“推后” 一旦养成“把现在应该做的事情推后”的坏习惯,大脑就无法通过做成事情感受愉悦,报偿性神经系统慢慢就不起作用了。大脑没能得到褒奖,就不能产生“自己来做”的愿望。 如果孩子经常说“等之后再做”“现在不做也没事”,就很难养成集中精力所需的“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所以,当孩子说“以后再说”“再过一会儿就做”这一类话的时候,父母要想方设法不让孩子养成说这些话的习惯。 比如,当孩子正在看电视或打游戏,把该完成的任务推后的时候,他/她如果说:“现在正到有趣的时候,停不下来啊!”父母可以先重复一下孩子的话,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共情:“是啊,确实现在挺有意思的啊!”然后在此基础上询问孩子:“但是,现在不去写作业,就得很晚才能睡,起床就很痛苦了哦。所以,你打算怎么办?”或者“现在做作业的话,你吃完饭之后就可以好好玩了。吃完饭之后你是想做作业,还是玩游戏?你想选择哪个?” 父母要想办法促使孩子说出“现在做”。 还有一个方法不让孩子拖延推迟,就是想办法让孩子尽快决断和执行。 比如,让孩子考虑从学校回到家直至睡觉前的这段时间的安排,制订一个计划表,或者让孩子自己考虑“哪个先做”,让他来确定事情的先后顺序,考虑该做的事情在“什么时间节点之前”完......
- 信息
- 前言
- 序章 孩子的大脑在10岁之前处于成长期
- 孩子的大脑发展分三个阶段
- 3岁、7岁、10岁为转折点
- “育脑”不存在“晚”的问题
- 根据大脑的成长和发展打好专注力的基础
- 第1章 专注力就是情绪力
- “100分专注力”与“50分专注力”的区别
- 专注力实际就是“情绪力”
- 首先从了解“大脑结构”开始
- “大脑的本能”产生行为与思想
- 产生专注力的“基础四要素”
- 献给那些不断提高专注力的孩子们
- 练习:专注力资质检测
- 第2章 10岁前的养育方式影响专注力的发展
- 提高专注力有什么好处?
- 如何在10岁之前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资质
- 最重要的是“间拔期”的相处方式
- 7岁之后:父母要绕到孩子身后
- 第3章 造就孩子专注力资质的10个好习惯
- 4岁开始就要重视的10个习惯
- 姿势影响专注力
- 锻炼“空间认知能力”
- 重视孩子的节奏,而不是父母的
- 练习:“毁掉孩子才能萌芽的禁词”与“激发孩子自主性的会话”
- 第4章 让孩子专注的方法
- 努力学习,成绩却无法提高的原因
- 防止专注力无意识松懈的秘诀
- 有成功经历的孩子,专注力更容易提高
- 要有想达成的“目标”
- 克服专注力不能提高、不能持续的方法
- 有“MY ZONE”的孩子精力更集中
- 练习:通过视觉和听觉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 第5章 让奥运会冠军都受益的专注力训练技能
- 紧张是降低专注力的“坏蛋”?
- 怎样才能在决胜时刻不紧张
- 练习:决胜时刻掌握紧张感与专注力之间平衡的技能
- 代后记 我最想告诉爸爸、妈妈们的几句话
- 育儿不以自己为标准
- 尝试改变亲子的角色
- 现状是“暂时的”,孩子是成长的
- 不以teacher为目标,要成为profess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