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故事_【美】大卫·伊格曼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美】大卫·伊格曼
内容节选
电车困境:理智和情绪,大脑听谁的 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做决定时幕后发生了些什么。想象你站在一家冻酸奶店柜台前,要做个简单的选择——从你同样喜欢的两种口味里选出一种来,假设说是薄荷和柠檬口味的。从表面看,你似乎并没有费什么工夫:无非是站在原地不动,在两种口味的酸奶间来回看。但在你的大脑里面,这样一个简单的选择掀起了狂风暴雨般的剧烈活动。 一个神经元本身并不能造成什么有意义的影响。但每个神经元跟其他成千上万个神经元连接在一起,而这些神经元又跟其他成千上万个神经元连接在一起,如此这般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彼此交织的庞大网络。它们都能释放出让彼此兴奋或抑制彼此的化学物质。 神经元群相互竞争,如同政党彼此争夺统治地位。 在这张网里,一簇特定的神经元代表薄荷。这一簇神经元互相之间都能让彼此兴奋起来,由此构成了相应的模式。它们不见得紧挨在一起;相反,它们可能跨越大脑不同的区域,比如参与嗅觉、味觉、视觉功能的脑区,以及涉及你与薄荷相关的独特记忆的脑区。每个神经元,本身跟薄荷没有多大的关系,事实上,每个神经元都要在不同时间、在各个不断变化的群集里扮演诸多角色。但当这些神经元在这一特定的安排之下全部活跃起来,这就是你大脑里的“薄荷”。当你站在各种口味的酸奶跟前,这一神经元联盟热切地彼此沟通,就像许多分散的人同时联网上线一样。 这些神经元并不单独参与“竞选”活动。与此同时,另一种可能性,即柠檬,也有代表自己的神经元政党。薄荷与柠檬两个联盟都试图加强自己的活动,抑制对方的活动,以占据优势。它们缠斗不休,直到一方从竞争中胜出。获胜的网络决定了你接下来所做的事情。 和计算机不同,大脑可以在若干个冲突的可能性中运行,这些可能性全都争抢着想要胜出。选择总是有许多个。就算你已经从薄荷和柠檬口味里做出了选择,你也会发现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冲突:你应该把这一份酸奶全都吃掉吗?一部分的你想要获得这美味的能量,与此同时另一部分的你知道它含糖量高,你要去慢跑才能消耗它。你是不是该把整份酸奶都吃掉,只是连绵不绝的众多内斗中的一场而已。 大脑里的冲突持续不断,带来的结果是:我们可以自己跟自己争论、自己咒骂自己、自己哄骗自己。但到底是谁在跟谁说话呢?全都是你,只不过是你的不同部分罢了。 简单的任务可以让内部冲突变得更加明显。请说出下面文字的印刷颜色: 扫码下载“湛庐阅读”App, 搜索“大脑的故事”, 获取本书所有高清彩图。 割裂脑揭示了大脑内部的冲突 来自视野左半侧的信息进入右脑,来自视野右半侧的信息进入左脑。这样一来,如果一个闪烁的文字横在中线,对接受过裂脑手术的患者来说,每个独立的脑半球只能看到半个字。 在特殊情况下,很容易看到大脑不同部位的内部冲突。一部分患者接受过“裂脑”手术治疗某种癫痫,该手术切断了大脑左右半球的连接。正常情况下,两个脑半球通过名叫胼胝体的神经高速公路连接,好让左右脑协调一致地工作。如果你感到寒冷,你的双手就会配合:一只手抓住上衣下摆,另一只手则把拉链拉上。 但切断胼胝体之后,有可能出现一种令人困扰的突出临床症状:异手症(Alien Hand Syndrome)。两只手可以根据完全不同的意图行事:患者用一只手拉上外衣拉链,另一只手(“异”手)却突然抓住拉链,并把它扯开。或者患者伸出一只手去拿饼干,另一只手却突然动起来拍打这只手,让它拿不着。两个半球的独立行动,揭示出大脑正常的运行冲突。 接受手术若干个星期后,大脑的两个半球利用残余的连接重新开始协调,异手症症状通常会减弱。但异手症清楚地表明,哪怕我们认为自己的意识信念是统一的,我们的行为也是黑洞洞的头盖骨里此起彼伏的一场又一场大规模战役的产物。 很难,对不对?指令这么简单,这个任务怎么会这么难呢?这是因为,大脑里的一套网络着手解决的任务是分辨文字颜色,并说出来。与此同时,你大脑里参与竞争的另一网络负责阅读文字,而阅读文字早就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自动过程,大脑的运行非常流畅。你可以感受这两个系统彼此角力的挣扎,为了得出正确的答案,你必须主动抑制阅读文字的强烈冲动,专注于文字的颜色。你直接就能体验到两者的冲突。 电车困境(场景一)。如果你问人们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几乎所有人都会说,拉动控制杆。毕竟,只死一个人比死四个人更好,不是吗? 为梳理出大脑里部分主要的竞争系统,请来考虑一个名为“电车困境”的思想实验。一辆有轨电车失去控制,沿着轨道直冲向前。四名工人正在前方轨道上的不远处修理施工,你是旁观者,你很快意识到,他们很快就会因为失控的电车而丧命。接着,你注意到身边有根控制杆,能让电车转向另一条轨道。可是,且慢!你发现另一条轨道上也有一名工人。所以,如果你拉动控制杆,会死一名工人;如果不拉,会死四名工人。你会拉动控制杆吗? 现在再来考虑第二个稍微不同的场景。这种情况始于相同的前提:一辆有轨电车失去控制,沿轨道直冲向......
- 信息
- 作者简介
- 献给中国读者
- 前言 从人类自身寻找解开大脑之谜的钥匙
- 测一测: 你对大脑的了解有多少?
- CHAPTER 1 我是谁
- 人类大脑为什么不做预设
- 你是怎样成为你的
- 受到关爱的孩子更聪明吗
- 青春期孩子的大脑是怎么想的
- 成人的大脑定型了吗
- 为什么平时无害的人会突然行为异常
- 为什么记忆常常不靠谱
- 不爱动脑的人老得快,是真的吗
- 意识与大脑活跃度有什么关系
- CHAPTER 2 我们如何感知世界
- 我们看到的都是大脑“创造”出来的吗
- “看”也需要练习吗
- 为什么说我们永远活在过去
- 切断与外界的联系,“现实”会消失吗
- 为什么说我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 为什么说“粗心大意”对大脑有利
- 色彩、声音、气味是真实存在的吗
- 为什么有人能“看到”声音
- 为什么说接受“真相”对自己没有好处
- 为什么我们有时会感到时间变快或变慢了
- CHAPTER 3 谁说了算
- 无意识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吗
- “熟能生巧”是怎么一回事
- 为什么有意做某事容易适得其反
- “内隐自我主义”是人类的一种自恋行为吗
- 意识到底有什么用
- 意识的控制力到底有多大
- 人类真的有自由意志吗
- CHAPTER 4 我怎样做决定
- 做决定时,大脑里发生了什么
- 电车困境:理智和情绪,大脑听谁的
- 我们为什么会出现选择障碍
- 人类为什么要预测未来
- 为什么我们有时“情愿”上当
- 尤利西斯契约:未雨绸缪真的有用吗
- 自我损耗:为什么囚犯在饭后获假释的概率更高
- 为什么人有时候会明知故犯
- CHAPTER 5 我需要你吗
- 有真人电影,我们为什么还要看动画片
- 镜像反应:模仿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天分吗
- 共情是生存必需,还是只是一种沟通策略
- 为什么“适者生存”这一说法不完全正确
- 非我族类,其心真的“必异”吗
- “人以群分”是保障还是障碍
- CHAPTER 6 我们会成为什么
- “左右脑分工说”靠谱吗
- 我们的感官功能能否“更上一层楼”
- 人类需要AI,还是更需要自身AI化
- 大脑中的信息能全部保存下来吗
- 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意识,有没有意义
- 人类能否创造出新智能
- 计算机真的能思考吗
- 意识能摆脱大脑独立存在吗
- 我们距“超人类”时代还有多远
- “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 我们是否可以不靠大脑存在
- 致谢
- 注释与参考文献
- 术语表
-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