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_燕良轼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燕良轼
内容节选
第四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学习目标1. 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定义和表征形式。 2.了解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阶段。 3.了解元认知策略,并能在实践中练习体会。 4.掌握动作技能的定义和分类。 5.了解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表征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学习领域两个关系十分密切的问题,它们是两个既古老又新鲜的学习问题。说它们古老,是因为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就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传授以及应用进行过许多探讨和论述。说它们新鲜,是因为有这样一些问题: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人们常说的“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应当如何获得知识与形成技能?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需要哪些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有哪些规律?心理学提供了哪些原理使我们能够在更高水平上认识这些知识和技能?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公民应当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很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正像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在当今世界,只有变化是不变的,其余一切都在变。所以现代意义上的学习,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而是为未来的学习做准备,因为未来的生活不是恒定不变的,但是未来仍然需要学习。所以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以应对“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的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但若想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成效,仅仅局限在对知识的掌握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应该是学会如何有效地选择知识、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技能就能够帮助我们运用知识,或在实际的操作中掌握知识。知识与技能的比翼双飞,才能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第一节 知识的学习 何谓“知识”?不同的学科对其有不同的界定。人们常见的有关知识的定义多是从哲学角度提出的,强调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如在中国教育类辞书中流行的定义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1]心理学家则认为,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但是在1950年以前,由于行为主义盛行,他们反对研究人脑的内部状态,因此在心理学文献中很难找到知识的定义。直到行为主义心理学衰落后,心理学界才真正开始关注人的心理的内部机制。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对知识作了较权威的界定:“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构,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综合皮亚杰和当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现在一般将知识定义为: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于个体内,则为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2] 一、广义知识的分类 知识的分类是与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密切相关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活动日益丰富,人们的知识也越来越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把握这些多样而丰富的知识,人们需要对知识分门别类。同时,人们也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对知识进行分类,也有利于因类施教,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随着人们对“知识”认识的加深,“知识”分类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我们都知道,自己的某些知识具有可用词语表述的性质,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对它们的了解和理解;另一些知识则具有仿佛能在人脑中再现其生动的样子的性质,我们可以用自己脑中的形象来表征它;还有些知识是驾轻就熟的举动,我们无须刻意提醒自己去努力关注,就能流畅地执行;又有些知识则是在解决某些疑难问题时所采用的运筹帷幄式的决断或决策。(吴庆麟:2000)那么究竟在心理学中,公认的知识分类是怎样的呢? (一)广义知识的分类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我们可以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也叫描述性知识,其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一般通过记忆获得,因此有的心理学家也把它称为记忆性知识。学习陈述性知识的目的主要是获得语义。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是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由于程序性知识与实践操作密切联系,因而具有动态的性质。 最早提出这种分类的是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J.R.Anderson,1983)、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梅耶(R.E.Mayer,1987)和加涅(R.M.Gagne)。对于陈述性知识,心理学家容易取得共识。但关于程序性知识,心理学家持有不同的看法。 加涅认......
- 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导论
- 第二章 学习的一般心理
- 第三章 学习理论
- 第四章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 第五章 学习迁移
- 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 第七章 学习动机
- 第八章 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
- 第九章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 第十章 教师与教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