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学(修订版)_贾天明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贾天明
内容节选
香修 在‘香’的平台上,进行心灵修炼。 海上有人逐臭,天生鼻孔司南。但印香严本寂,不必丛林通参。 我读蔚宗香佳,文章不减二班。误以甲为浅俗,却知麝要防闲。 宋·黄庭坚《有闻帐中香以为熬蝎者戏用前韵二首》 宋·罗汉图 在品香或香席雅集活动中,香艺师(或称主香人)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香事活动的进行,他是整个活动的中心,是节奏和气氛的掌控者。他(她)的言谈举止散发出的气息,应该与香品营造的氛围一致,使人宁静、安详、内省。 香艺师的使命就是把香最美好的形象展示给爱香之人,帮助他们完成以香为媒介与大自然的交流和对话。香呈现自然之美,品香活动具有人文之美,香艺师是连接二者的纽带,是促进二者完美结合的催化剂。一个合格的香艺师和香学爱好者,应该具备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必要的香事技术素质。 一、文化素质 中国香学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传统文化为它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和肥沃的成长土壤。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它又渗透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研习香学文化,应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研修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使自己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 首先,要有一定的国学基本素质。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载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的主要构成内容是儒、释、道三家思想体系。儒家的仁、礼、忠、恕、中庸等思想,成就了中华民族温和谦恭、彬彬有礼、刚毅进取、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优良品质,造就了众多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仁人志士。重点阅读学习的典籍有《论语》、《孟子》、朱熹的《四书集注》、《近思录》、王阳明的《传习录》。 明·陈鸿绶《梅石图》 道家自然无为、优柔不争、功成身退的思想,赋予了中华民族潇洒飘逸、高风亮节、绝尘超俗的风骨。关于道家,学习的重点典籍有《老子》《庄子》。 佛教倡导无私无欲、超脱自在,主张通过行善引导人们追求“真知”佛性,以进入西方净土为终极价值目标。应重点研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楞严经》。 其次,要认真阅读学习古典文学作品,如《诗经》《离骚》《左传》《史记》《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世说新语》和唐诗、宋词、南北朝至明晚时期的性灵小品文以及《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书,尤其是要重点学习与香有关的文学作品。 第三,聆听古琴曲,以及古筝、琵琶、二胡等古典雅乐。观看古今书画大家的作品,或阅读印刷质量优良的古代、现代书画集、书法集,欣赏画家书法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美好的心灵境界。 第四,通过古代香学典籍的系统阅读和学习,熟悉掌握传统香学文化的精髓。重点书目篇目有:丁谓《天香传》、苏轼《沉香山子赋》、黄庭坚《黄太史四香跋文》、洪刍《香谱》、叶廷珪《名香谱》、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香》、陈敬《香谱》、朱权《焚香七要》、屠隆《香笺》、周嘉胄《香乘》、万泰《黄熟香考》、董说《非烟香法》。 第五,具备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作为连接香与人的桥梁和纽带,香艺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接待香友、组织品香活动和香席时,能够做到语言简洁准确,表述清晰得体,引导带领香友和客人更好地体验香之美妙。在不同环节中,或书面表达,或口头表述,或体态语言表现,向香友和客人传递美好的正能量。 文化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苏轼《和董传留别》有句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既能充实我们的知识,更能提升我们的境界。饱读诗书,畅游天下名胜古迹,勤学好问,方能培养出优秀的文化素质。 二、心理素质 (一)基本要求 良好、沉稳的心理素质,是一个香艺师和习香者完成香事活动和香席过程所必需的。心里沉静,才能表现出动作的优雅舒缓。在品香和香席活动中,必须神清气定、谦逊平和、心无挂碍,才能高质量圆满地操控所有环节,完成技术动作。 清·沉香山子 神清气定:要求香艺师镇定自如,不动声色,浑身散发出宁静祥和的气息。在此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品香和香席节奏、气氛,使之有序、有意境地顺利进行。 谦逊平和:是指在品香和香席过程中,香艺师表现出来的谦逊、宽容、平和之气,绝无心浮气躁、骄横无礼的表现。 心无挂碍:要求香艺师心静若水,心空大度,不患得患失,坚定自信,全神贯注。对参加香事活动的所有客人无分别之心,平等待之。有主客,无尊卑,把与每一位香友的相遇都视为一份缘分,予以珍惜。同时,要求香艺师不存功利名誉之心,不过分执着于成功和圆满。明确品香和香席活动的目的是净化心灵,感悟人生真谛。只有放下名利,才能香人合一,使香成为诗意生活的高雅之物。 提高道德修养,提升心灵智慧和境界,完善人生修为和心灵修炼,是香艺师不懈的追求。 (二)入静方法的训练 心静,既是习香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香学文化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入静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简便易行的,可作为香艺师日常的修炼,亦可作为香事活动时参加人员“静心”的内容。 九节调息法: 端坐(盘腿、跪坐、坐椅子均可),......
- 信息
- 绪论
- 香史
- 第一节 宋代以前的用香
- 第二节 宋代的用香
- 第三节 宋代以后的用香
- 香识
- 第一节 主要香材
- 第二节 辅助类香材
- 香修
- 香用
- 香席
- 香雅
- 香和
- 香境
- 香供
- 香药
- 香常
- 香家
- 香典
- 沉香颂
-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