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之路 2:解开前半生的束缚_【美】詹姆斯·霍利斯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美】詹姆斯·霍利斯

内容节选

抑郁:无底的深井 “抑郁”二字的含义是需要区分清楚的。正如癌症有许多种,精神分裂有许多种一样,抑郁也有好几种。它可以细分为“反应性或外源性(reactive or environmental)抑郁”、“内源性(endogenous)抑郁”、“心因性(intrapsychic)抑郁”。它们经常被混为一谈,一个人也有可能同时遭受三种抑郁的侵袭。帮助患者厘清目前的抑郁是哪一种(或哪几种),正是治疗师的任务之一。 当人遭逢失去或感到失望时,反应性抑郁是极为正常的反应。面对婚姻失败、朋友逝去,或是另外一些重大的失去,如果一个人不曾感受到力比多(libido)的消退,那就很难说他曾经真的投入外部现实。唯有当反应性抑郁严重干扰了一个人的正常生活,或是它的持续时间已经长得超出了合理范围,才能称得上是病理性的。 内源性抑郁的根源尚不清楚,但经推测,有可能是生物学层面的原因。典型情况是,此类抑郁是遗传的,往往能在患者的家族成员中找到先例。不过,早先几代人很难得到准确的诊断。这类人非常容易自责,认为心头一直压着的重负都是自己的错。旁人也很容易认为他们不正常。这就好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人是在平地上走路,而他们每一天都在翻山越岭。 我的一位分析对象认为,只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她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必定就会好起来。为了在上帝和宇宙面前赎罪、重归正途,她努力遵循各式各样的灵性律条,可她依旧抑郁。最糟的是,她为此怪罪自己,认为这都是因为自己没能达到足够高尚的灵性境界。服用了新型抗抑郁药物之后,她的状态好多了,她感到自己重新有了精神,也变得乐观了。诸如百忧解(Prozac)、帕罗西汀(Paxil)、左洛复(Zoloft)、萘法唑酮(Serzone)这样的新型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已经显著提升了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否则他们的身体和心灵还会继续背负极其沉重的负担。 即便识别出了生物学层面的原因,人可能依然得面对生活中那些“正常的”不幸。在我经手的案例中,最难辨析的就是一位二十八岁、患有癌症的男士。显然,癌症的影响,还有漫长的治疗过程足以让他产生反应性抑郁,但他在童年时遭受过虐待,无论是否罹患癌症,都有可能产生心因性抑郁。得知他在患癌前就出现过抑郁症状,而且家族中也有确凿无疑的抑郁遗传模式的时候,我劝他试试抗抑郁药物。药物疗程的第23天,他醒来后感到轻松多了,他知道自己已经做好了再次投入生活的准备——与所有正常的不幸共存。 抑郁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口无底的深井,但在荣格看来,心因性抑郁是一口有底的井,只是我们需要下潜得很深很深才能发现井底。想想“抑郁”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抑——郁,哪些东西被压抑下去了?是生命的能量、意图和目的。它们被压抑,被阻挠,被否认,被侵犯。虽然压抑的原因有可能辨析得出,也有可能辨析不出,但我们内心中的某些东西是抑郁的同谋。甚至可以说,抑郁的数量和质量与被压抑下去的生命力的数量和质量是直接相关的。生命在和生命对战,而我们就是那不情不愿的宿主。 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成为自身抑郁的中介。试想,我们如何无可避免地将生活的状况内化于心,尤其是原生家庭的状况。我们条件反射般地编出一套互相交织的,关于我们自己、他人和人际关系的假设。例如,一个孩子对于爱、安全感和情感支持的早期需求没有被充分满足,那么他会无可避免地形成一个错误的假设。孩子会感到自己不值得被悉心照料,因为那些照顾他的人显然认为他不值得。再者,由于早期的照顾者是把孩子与更广阔的世界连接起来的中间人,那么,早期的关系就会成为日后一切关系的样板。 我们许多人都背负着抑郁的重担,但很多时候从外表上很难看得出来,甚至还有“微笑型抑郁”这种说法。我们想方设法把日子过好,同时却承担着灵魂中的重负,从不曾感受过轻松的滋味——轻松也是人生旅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啊。这类抑郁很普遍,往往未经诊断。它会逐渐侵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可是,通过感到自己没有价值,应对不了生活的挑战,我们成了它的同谋。 在这片沼泽中隐含的任务是,我们需要拥有足够强大的意识,能够辨别出“过去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和“我们现在是谁”之间的区别。“我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我是我选择成为的那个人”,如果一个人说不出这句话,那么在心理层面上,他便无法前进。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他就会明白,生命早期的匮乏感并不代表孩子内在有问题,而是孩子无法掌控的外在环境导致的。这样一来,他就能够渐渐运用那些原先被屏蔽在外的生命能量了。 雅各的父母都是专业人士,对他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他能沿着他们的道路往前走。雅各小的时候,父母对他非常严格,如果他不是样样第一,就会遭到羞辱和训斥。长大后雅各当了医生,不过这不是因为他热爱医药专业或治病救人,而是因为这个职业能为他赢得父母的嘉许。很自然的是,父母的自恋需求依......

  1. 信息
  2. 前言 对意义的探寻
  3. 第一章 无处不在的内疚
  4. 真实的内疚
  5. 非真实的内疚
  6. 存在性内疚
  7. 第二章 哀悼、失去与背叛
  8. 找回领航的星星
  9. 失去与哀悼
  10. 背叛
  11. 第三章 怀疑与孤独
  12. 无垠空间的寂静
  13. 孤独地漂流在灵魂的公海上
  14. 第四章 抑郁、消沉与绝望
  15. 三只乌鸦
  16. 抑郁:无底的深井
  17. 消沉:无精打采的国度
  18. 绝望:最黑的乌鸦
  19. 第五章 强迫与上瘾
  20. 地狱一季
  21. 强迫思维:不请自来的念头
  22. 上瘾:伊克西翁之轮
  23. 第六章 愤怒
  24. 喂饱三头恶犬
  25. 第七章 恐惧与焦虑
  26. 焦虑如冰山,我们是泰坦尼克
  27. 管理焦虑
  28. 第八章 情结:“大脑主机”里的模式化反应
  29. 第九章 穿越沼泽
  30. 重新想象自我
  31. 参考文献
  32. 后记 斑驳与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