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念: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_利昂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利昂
内容节选
为什么有些人强烈渴望被重视 渴望得到重视是一个普遍现象,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的戴尔·卡耐基在其著作中就曾提出过“在人类的天性中,最深层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这样的观点。 然而,渴望得到重视的强烈程度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一些人满足于偶尔的爱抚或鼓励,而另外一些人则渴望得到经常性的表扬、正式的奖励和奖章上的认同。尽管我们都希望得到更的关注,可是生活不如意时,一个认可的点头或微笑,就会让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满足。 在人群中,想必没有什么人比青少年对任何自己不被重视的迹象表现得更为敏感。在通往成年的路上,他们很清楚一定会困难重重,所以,在他们脸上,总会看到不安、脆弱,甚至是愚蠢这样一些心情符号,这也意味着他们更需要有信心。其实,在生命的历程中,对于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他们遇到的冷嘲热讽所带来的伤害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愈合。 相比之下,那些处于热恋并决定和对方结合的伴侣们,对受到重视的需要则完全得到满足了,即使这种感觉转瞬即逝。 至于我们的父母,由于他们无不希望子女能够重视自己,所以,在这个以年轻人为主的社会,我们常会看到长辈抱怨自己越来越被边缘化了,尤其是那些有特殊需求的父母(身患残疾或是慢性疾病的人),如果他们坚持认为自己没有得到重视,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失落。显然,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在那些获得了希望得到的认可的人中间,又有多少还想得到更多的认可呢?研究那些极端的案例,我们会发现这些人也会陷入对得到重视的渴望而无法自拔。事实上,当人们对追求认同变得贪得无厌时,往往会因为个人强烈的不安而寻求补偿,或者为深受冷落或羞辱而实施报复。 对于我们之中的一些人来说,获得成功就已经足够了。然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成功只是他们获得认同的一种途径。虽然我们之中的一些人取得了最大的成就,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追寻过公众的关注,而另外一些人为了证明自己具有他所认为的那样高的价值,会花费整个职业生涯。 2009年8月,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尤寒恩·博尔特第三次打破100米世界纪录,一位体育记者从柏林发稿时曾这样写道:“尽管博尔特得到了很多重视,尽管他说自己已经得到了想要的历史地位,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满足。”这位牙买加短跑运动员曾表示:当人们回忆起他时,希望把他看作是一位流芳百世的人物——一个真正伟大的人。 现如今,职业体育已经成为娱乐性行业的另一分支:一个关于名人、名声以及赢得最高收入的行业。尽管如此,体育英雄也和我们之中的一些人一样亟须得到认同:他们得到的敬仰越多,设置的标准也就越高。“请重视我”这是发自他们心底的真正呼声。 同样,这也是众多世界“喜剧演员”发自心底的呼声。得到认同可以有成千上万条途径,而幽默便是其中之一。和其他人一样,那些喜欢开玩笑、说俏皮话、吹捧的人无不在请求得到同样的东西:“看着我、欣赏我、承认我。” 但是,对于“喜剧演员”而言,无论他们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常常会陷入这样一些危险境地: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会故意利用幽默来掩盖个人的伤痛;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只满足于丑角,因为他们觉得除了这一途径,不会再有别的途径来得到关注;还有另外一些人则处于极大的纠结之中,他们从不确信观众是否会笑话他们或是因他们的表演而发笑。不过,所有的“喜剧演员”都非常清楚一点,他们要想得到追寻已久的关注,就离不开下一个和再下一个的玩笑。遗憾的是,一个悲哀的小丑只会有酬劳地重复着普遍固定的老套。 约翰·马尔斯登是澳大利亚最为成功的儿童作家之一,在一次有关艺术的研讨会上,他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写作动机:“我之所以会坚持创作直至现在,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渴望得到崇拜。”实际上,勇于承认这一点并不是易事,恐怕这对那些同样选择创作艺术生涯的人来说是一个共同的原因。马尔斯登还补充说:“在我四年级的时候,我在班级报刊中写的故事得到了其他小朋友,甚至是大朋友的极大崇拜……在当时,这的确是件令人兴奋不已的事情。” 无独有偶,美国剧作家尼尔·西蒙在其自传中曾这样写道:“当观众发笑时……这是认可和接受的标志。”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毕生所做的事情就是能够被倾听、受到赏识、得到理解,其实,无论能不能得到认同,我们大家都是这方面或那方面的成功者。只不过那可能不是我们想要得到的认同感罢了。 想想看,有谁听说过有匿名的冠军?他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但是他却不想让世界知道他是谁。或者有谁听说过有匿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或电影明星,或者有经济学家只想让图表说明自己想表述的问题,或者有政客只想让人们认同创造的这份遗产,而不在意他在其中所担任的角色? 事实上,我们之中的大多数都不愿意匿名来做这些事,不为人知就意味着不被重视,不为人知就意味着不被看作一个独特的人。也许偶尔会有作者匿名,或是使用笔名,但是他们的真实身份通常是被“了解的”。我们只是希望让这些成就显示出我们的价值——受到重视的正是我们自己。......
- 信息
- 前言
- Part 1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缺了什么
- 为什么我们很容易上“瘾”
- 为什么购物会让人心情大好
- 为什么钱在有些人眼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 为什么越是物质丰富的人越容易嫉妒
- 为什么关掉电视或者断开网络对我们来说很难
-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非常“好战”
-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怀旧
- 为什么人人都想长寿
- Part 2 是谁动了你的决策
- 在做决策之前,为什么你总是不假思索就行动
- 冲动是好事,还是坏事
- 为什么你的决策很容易被他人干扰
- “做了再想”行得通吗
-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能做出最佳决策吗
- 为什么存钱就这么难
- Part 3 有种快乐的代价叫拖延
-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拖延的怪圈
- 是什么将我们带上拖延这条路
- 怎么知道我们自己是在拖延
- 拖延症是否夺走了你的财富、健康和幸福
- 为什么拖延与焦虑是一对孪生兄弟
- 为什么麻利者都是一样的从容,拖延者各有各的理由
- 为什么担心只是纸上的柠檬
- Part 4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欲罢不能
- 为什么身体接触可以增加亲密感
- 为什么爱情初期的激情无法保持长久
- 为什么当爱和友谊结束时我们总是难以接受
- 为什么我们总是管不住这张嘴
- 为什么咖啡总是让人难以割舍
- 为什么就算付出代价我们也要冒险
- 男人眼中什么样的女人才是最迷人的
- Part 5 涂鸦、言论、恶霸行为的目的
- 为什么有些人强烈渴望被重视
- 为什么婚姻会出现“七年之痒”
-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用奢侈品来彰显自己
- 为什么有些人对宠物比对人好
- 为什么在家庭中人们往往感觉不受重视
-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模仿名人
- 为什么人们喜欢被倾听
- 为什么不要过度夸奖孩子
- 为什么长期受冷落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犯罪
- Part 6 要跟陌生人说话吗?
- 我们如何与自己交流
- 为什么我们爱说闲话
- 我们还需要更多地了解自己吗
- 为什么人际交流时常会遇到阻碍
- 为什么网上交流顺畅见面后却感到尴尬
- 为什么大城市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
- Part 7 人人都有恋家情结
- 为什么总有些地方让我们念念不忘
- 为什么那么多人想买房子
- 为什么提起故乡,人们都会有种特别的感情
-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赖床
- 为什么网络上容易出现欺诈等极端行为
- Part 8 为什么你的幸福总是转瞬即逝
-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郁郁寡欢
- 为什么很多人总是庸人自扰
- 为什么你总是放松不了
- 为什么你总是烦恼而又浮躁
- 为什么我们喜欢和别人比较
- Part 9 为什么权力总是充满吸引力
- 为什么人们会感觉生活“失去了控制”
- 为什么比起大事件,人们更愿意关心小事
-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惩罚犯罪者可以“不择手段”
- Part 10 为何善行之后会有恶行
- 为什么我们会以善行为借口,允许自己做坏事
- 为什么前进一小步会导致你后退两大步
- 为什么你总会告诉自己,明天会弥补今天的过错
- 为什么我们对放纵自己的做法一点都不感到愧疚
- 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环保行为都是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