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条件下的风险认知与决策_高山川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高山川

内容节选

第一节 基于经验与基于描述的决策差距 按照传统的观点,如果选项的结果分布在数学上是等价的,那么个人的选择就应当是相同的。近期的研究却显示,当个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后,其选择也出现了变化。研究者通过比较基于描述与基于经验的决策结果,发现了不少的差异。 一 信息获取的两条渠道 赫特维希等(Hertwig et al.,2004)指出,信息获取有两种不同的渠道,这会造成研究方法上的差异。过去的研究往往会直接告知决策者选项的结果分布,例如,风险选项为“80%的可能性获得4元,20%的可能性一无所获”,相比较的确定选项为“100%获得3元”,这种概括性的知识属于描述信息(descriptive information),相应的选择就是基于描述的决策(decision from description)。显然,这是比较理想化的情境,现实中很多情况下缺少统计概率信息或者无法得知,人们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尝试后才能大致了解某个选择会产生哪些后果、出现的频率如何,这样得来的知识属于经验信息(experience information),最终做出的选择就是基于经验的决策(decision from experience)。 在实验室中,为了模拟现实中人们积累经验并做出决策的过程,出现了三种研究范式(Wulff et al.,2018)。第一种范式包括抽样和正式选择阶段:个人事先不知道配对选项的结果分布,需要在抽样阶段做多轮选择,从结果反馈中大致把握每个选项的结果分布,然后做出最终的选择,只有这次选择与奖励挂钩。抽样的多少可以有不同的设定,有的研究要求个人必须完成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选择后才能做出正式的决定,次数越多就越有可能体验到接近客观概率的结果分布。有的研究可以由个人自行决定抽样的次数和切换顺序,抽样的结果可以是完全随机的,也可以是经过匹配的,例如,假设有10%的可能性获得5元,如果个人只抽样10次,随机情况下不一定会出现5元,但匹配情况下会保证其中一定有1次会出现5元。另外两种范式不设置练习的阶段,不过个人同样需要做多轮选择,相当于摸索着前进,在选择之后个人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反馈:如果只能看到自己选择的那个选项获得了多少收益或损失,就是部分反馈法;如果还能看到没有选择的那个选项的结果,就是完全反馈法。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来选择相应的范式,抽样多少或反馈是否全面都可能影响个人获得的经验,进而影响到后续的选择。 如今,学者对描述和经验的概念有了更广义的理解。根据赫特维希和沃尔夫(Hertwig & Wulff,2022)的说法,描述信息是知识的符号化表征,包括文字、数字及图形,能方便地进行分享、传承,是人类独有的资源,能促进文化的发展。不过,由于经过了抽象或浓缩,描述信息不容易被人完整无误地理解。经验则主要来自个人亲身的遭遇及其后果,人会基于经验自动化地进行推断、总结或推广,能产生认知、生理及主观上的丰富体验。人具有同理心,通过观察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后果也可或多或少地获得替代性的经验。不过,由于环境中同时存在许多“噪声”,人们在积累经验时可能纳入无关的、有偏差的信息,也可能由于缺少反馈、后果的延迟或渐进发生而漏掉有关的信息。可以说,这两种获取知识的渠道各有利弊,也很难截然分开,可以视为一个连续体的两端。当个人同时拥有这两种信息时,它们不一定总是一致的,有的会被倚重,有的会被忽视。 二 描述-经验差距 20世纪70年代,特沃斯基和卡尼曼倡导了“单个问题式”的决策研究取向,取代了心理学实验注重尝试和学习的传统,单个问题呈现的决策情境往往比较简短,会直接告知决策者选项的结果分布,也很少在选择之后提供结果反馈,这属于基于描述的决策(Lejarraga & Hertwig,2021)。正是采用了此种研究取向,卡尼曼和特沃斯基(Kahneman & Tversky,1979)发展出了前景理论。他们的研究发现了这样一种选择模式,在收益情境下,即使风险选项只有很小的概率不能获得大的收益,人们也更愿意选择确定选项,即风险厌恶;在损失情境下,即使风险选项只有很小的概率能够规避损失,人们也更愿意选择风险选项,即风险寻求。例如,在“80%的可能性获得4元,20%的可能性一无所获”相对于“100%获得3元”的选项中,更多的人会选择后者;而在“80%的可能性损失4元,20%的可能性一无所失”相对于“100%损失3元”的选项中,更多的人却会选择前者。两位学者据此推测,小概率事件似乎有高于其客观概率的权重,而大概率事件似乎有低于其客观概率的权重。此后,高估小概率事件的权重被用来解释很多不符合传统预期效用理论的现象,例如,为什么人们既会购买彩票(罕见的收益),也会购买保险(罕见的损失)。 然而,当研究者不再提供有关选项的现成信息之后,却得出了大相径庭的发现。赫特维希等(H......

  1. 信息
  2. 前言
  3. 第一章 风险、不确定性与决策
  4. 第一节 风险的多重含义
  5. 第二节 决策的三要素
  6. 第三节 不确定性
  7. 第四节 决策的策略
  8. 第二章 理性观的变迁
  9. 第一节 从无限理性到有限理性
  10. 第二节 非理性与认知偏差
  11. 第三节 生态理性
  12. 第三章 风险认知与风险偏好
  13. 第一节 风险认知的方法和能力
  14. 第二节 风险偏好与风险态度
  15. 第四章 基于经验的决策
  16. 第一节 基于经验与基于描述的决策差距
  17. 第二节 描述与经验的整合
  18. 第五章 风险-回报启发式
  19. 第一节 利用风险与回报的关系做推断
  20. 第二节 竞争性生态理论
  21. 第三节 风险认知反映环境结构
  22. 第六章 跨期决策
  23. 第一节 延迟后果的时间折扣
  24. 第二节 不同的折扣与冲动性
  25. 第三节 风险跨期决策
  26. 第七章 默认启发式
  27. 第一节 默认选项与默认效应
  28. 第二节 默认选项的社会意义
  29. 第八章 算法决策与人机协作
  30. 第一节 算法决策的准确性
  31. 第二节 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
  3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