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美_【日】柳宗悦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日】柳宗悦

内容节选

一 高丽茶碗与大和茶碗,二者同被世人称为茶碗,均令人感受到无上之美。人们赞叹前者为“井户”茶碗,又誉后者为“乐”茶碗。然而,我却要问:“这样便足够了吗?”无论哪种茶碗,但凡被称作名器,应是有其可取之处的。不过,我不想令思考止步于此。以其可取之处聊以自慰,岂不可悲?让我们在美之中积极寻求器物的深邃、纯洁、幽静等品性吧。若遇到了尽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器物,便握紧它吧。凝视着茶碗,我如此思考着。 二 两者总是形成对比,差异显著。虽同为茶碗,但出身不同,成长方式各异。面对高丽茶碗与大和茶碗,我如此想道。含糊地看待这种差别是否妥当?很多茶人从未有过此疑问,甚至似乎觉得作此一问毫无必要。但是,明确此种差别,不正是坚守茶道的理由吗?近来茶道衰颓,不正是因为明察者绝迹了吗?因此,正确的看法反而听起来奇怪。即便听起来奇怪,该区分的还是加以区分吧。我并非定要给器物分出优劣,而是想就器物的观看方式、制作方法、思考方式,得出一个并不浅显的真理来。这是个好问题。 三 茶碗可分三类,依产地分为“唐物茶碗”“高丽茶碗”“大和茶碗”。不过,唐物茶碗既囊括了天目瓷,又包含了青瓷,所以暂且将之排除在外吧。或可将前二者并称为“舶来品”,但其中高丽茶碗占了多数,所以高丽茶碗加大和茶碗便可以代表所有茶碗了。而且,在比较高丽茶碗和大和茶碗之时,各自取“井户”茶碗和“乐”茶碗为例,怕是最恰当不过了。因为在高丽茶碗中,世人皆以“井户”茶碗为最佳,而论及大和茶碗时,众人皆推崇“乐”茶碗。 那二者有何不同呢?若只是产地不同,便无此一问了。若只是体现了不同的风土文化,则不过是理所当然。然而,更大的不同在于二者本质的差别。地理之差、外观之别,与此相较都不过是小事。本质的差别这么大,器物之美感自然会有所变动,不仅仅存在左右之别,还产生了轻重之差。因此,不能将这两种茶碗看作一类。 四 这二者不仅仅是对照的关系,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组二律背反命题。因为一极会诱发另一极,至于极限,极尽生二,且二者或许归一。然而,此种理念果真能在现实的器物上体现出来吗?可悲的是,终极之境遥不可及。若是懂得鉴赏之人去赏物,自然不会看错。我直接拿来器物,观察器物各自有何种特性、何种表现,仔细赏味其美。我认为这是值得斟酌的事情。特别是,这一评定过程能够弄清通向美的道路,十分重要。反过来说,许多暧昧之处也会得到修正。 五 有一点是人尽皆知的,那就是高丽茶碗原本并非茶碗(这里所说的“高丽”并非指时代,而是对国家的称呼,实际等同于朝鲜,这类似于称呼中国为“唐”。另外,此处所说的茶碗是指抹茶茶碗。茶碗还有其他很多种,比如汤茶碗、饭茶碗、小茶杯等)。茶人们所说的高丽茶碗,其实并非专为抹茶而制,而是原为品级更低的饭茶碗,只是茶人们将其用作了抹茶的茶器而已。所以,这种著名的茶碗无一例外地都有着两段迥异的生涯:前半生是饭茶碗,后半生是抹茶茶碗。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却。 如今被精心包裹在紫褥金襕之中、收入多层箱盒之内的高丽茶碗,原本不过是贫穷百姓日常所用的粗陋食器罢了。然而,初代茶人们却从中感受到了无上之美,使其变身为价值千金之物。在此,最不可思议的现象发生了,光天化日下不可能之事也变为了可能。 饭茶碗的制作者是无名的朝鲜陶工,但使其变身为抹茶茶碗的却是著名的茶人。我们应该赞叹后者不同凡响的眼力。若没有他们,器物恐怕终其一生也仍是平凡的饭茶碗。但同时,我们不能忘记这条真理:假如本身不是饭茶碗,它们恐怕也绝不可能变身为抹茶茶碗。这一点才是最不可思议的真理。诸位读者,请记住平凡的食器变为茶器后熠熠生辉的样子吧。不,正因为它们曾经是平凡的杂器,其光芒才更显得耀眼,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对此视而不见者,会与美擦肩而过。 六 仁清,即野野村仁清(生卒年不详),日本江户时代初期的陶工,丹波人,通称清右卫门。相传为京都陶瓷“京烧”的创始人。其制作的彩绘陶器优美典雅,富有日本趣味。作品多为茶具,有色绘月梅图茶壶和色绘藤花纹茶壶等。乾山,即尾行乾山(1663—1743),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陶瓷艺术家、画家,京都人。擅长彩绘陶瓷器,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陶瓷画,既有日本画的诗情又有中国画的雄伟气魄。代表作品有铁绘瀑布山水画茶碗等。 再来看看“乐”茶碗吧。或以仁清 茶碗、乾山 茶碗等大和茶碗为例也无妨。这些虽也是茶碗,却未曾经历转生,生命没有截然分为两段。它们从一开始便是茶碗,生来就是用于茶礼的,还怎么可能是平凡的饭茶碗呢?这样的茶碗始终追求着非凡,如美术作品一般诞生。大和茶碗与高丽茶碗的出身何其不同,二者之别一目了然。它们虽然都被称作茶碗,却性情迥异,只在盛茶的功能上是相同的。将如此不同的两种器物摆在一起大加赞赏,岂不太过草率?它们的美当然有所不同,必须对它们做出更加明确的评判。 七 “乐”茶碗的观赏者与制作者是同一批人。或者可以这样说,大和茶碗是由观赏需求导向了......

  1. 信息
  2. 初版序
  3. 陶瓷器之美
  4. 观赏“喜左卫门井户”
  5. 作品的后半生
  6. 关于收藏
  7. 序言
  8. 茶道之思
  9. 高丽茶碗与大和茶碗
  10. 光悦论
  11. 工艺性绘画
  12. 织与染
  13. 茶器
  14. “茶”之病
  15. 奇数之美
  16. 日本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