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投资家的20年(典藏版·共二册)_杨天南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杨天南
内容节选
经历同样的过程,投资回报的高低与买入成本关系巨大。 异国他乡讲述中国的银行故事2014 年1月20日 往来北美的航班上,满眼望去尽是华人面孔,旅游、探亲访友或投资,看来当年《国际歌》中的“英特纳雄耐尔”今天以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了。 朋友邀请去加拿大高贵林(Coquilam)海边的森林中采灵芝,原始森林中浓荫蔽日,尽是三五人合抱的大树。小径伸向密林深处渐渐模糊,大家各自专心于复杂的路况,脚下厚软的腐殖土伴着噼啪松枝踩断的声音,欢声笑语渐无。忽然前面发现了灵芝的身影,大的竟有两尺多长、一尺余宽,走在前面的人大声道:“越往深处走人越少,就会有更多更大的呢!” 晚上一位年轻的ABC(American-Borned Chinese,当地华人)颇兴奋地说:“去年纳斯达克涨了30%!”但他并不了解当下4000点的纳斯达克指数14年前曾经在5000点高位之上。2013年的中国股市再现了2000年美股“蓝筹股低的更低、概念股高的更高”的“盛况”。激动于2013年投资创业板动辄300%、500%的回报率,于是有乐观的人展望未来:“一年300%的回报,以10万元为本金的话,10年后的2024年你大概有超过1048亿元的资产。” 晚饭席间,听到中国银行业竟有5%分红的股票时,当地人颇为好奇。我解释这主要归结为市场担心经济放缓、呆坏账爆发、房地产崩盘、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等因素导致股价低迷。又谈及过去10年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身上大赚数千亿元的故事,这倒是个好话题,因为未来具有不确定性,过去却是定格的。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银行业整体坏账率高达约1/4,相对于现今(2013年)1%的不良率,这是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如果1%的不良率售价为1倍市净率,5倍市盈率,那么20%的不良率应该如何标价呢? 于是10年前中国的银行业大规模引进外资银行入股,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当时外资对于中国银行业的评级均在BBB以下,甚至低至C。低质当然理所应当低价,2004年汇丰入股交行1.86元/股,相当于1.76倍市净率,恒生入股兴业1.80倍市净率,花旗入浦发1.54倍市净率。之后在这些案例中,整体令外资银行大赚数千亿元,仅美银一家就从建行身上赚了上千亿元,这些数据相对于2007年牛市中动辄标价5倍、10倍市净率而言,引发了著名的“银行贱卖论”。 中国人有没有机会投资银行?试以A股上市较久的浦发银行为例。浦发1999年9月发行4亿股,发行前每股净资产1.88元。IPO价10.00元,市盈率22.7倍,市净率5.32倍。首日涨跌幅+177.50%。 自上市以来,浦发共融资669.95亿元,共分红247.72亿元。如果其上市时买入100股,到2013年底累计收取分红13次共685.24元,经过送转共持有461.37股。以2014年1月20日股价9.10元/股计,两项合计共值约5000元。 ▲浦发银行(600000)历史分配 根据上述数字,假如1999年上市时买入浦发银行100股: 如果以市场价27.75元/股买入,需投2775.00元,简单回报率为80%(+80%); 如果能以发行价10.00元买入,需投1000.00元,回报率为400%(+400%); 如果能以花旗入股价2.90元(1.54倍市净率)买入,需投290.00元,回报率为1624%(+1624%); 如果能以净资产价格1.88元买入,需投资188.00元,回报率为2560%(+2560%)。 上证指数同期从1600点到2000点,上升25%(+25%)。如果当年能有机会以净资产价格买入浦发,获利25倍,好于大势100倍。试想当年能以净资产价格投资188.00元,以2013年持有461.37股、每股分红0.55元计,1年分红已达253.75元,一次性成本收回,心态一定是宁静致远的。如果当年的188万元投资,1年就收取253万的分红,谁还会烦恼于每天股价的波动呢?由此看来,经历同样的过程,投资回报的高低与买入成本关系巨大! “如果谁能以净资产价抓住机会,看起来很吸引人啊!”虽然不常回国,海外华人还是关心祖国的。看看前几天的新闻“中国银行业股票集体破净”,例如浦发每股净资产10.96元/股,市价9.10元/股。当年1.5倍市净率算是“贱卖”的,现在打九折卖还能再商量!· 本期卖出美国市场BIDU 550股,170.90美元/股(得资574 149.66元)。买入QIHU 1000股,92.46美元/股(耗资564 773.42元)。支付财务费用5000元。期末净资产总值2 900 697.94元。 模拟实盘投资组合展示(2014年1月20日) 备忘 2014/1/20 中国银行外汇牌价中间价:美元610.83,港元78.76。 专栏自2007年4月开启至今, 上证综指自3525点到1995......
- 信息
- 一个投资家的20年(典藏版)上
- 推荐序 金融有道,一二之外
- 前言 一个投资家的20年
- 引言 传说中的一万天
- 2007
- 最好的时候是现在
- 勇于不敢
- 股市涨了,你家的问题解决了吗
- 股市中若干问题及其解答(一)
- 一分钱股票的故事
- 是否买房的标准答案
- 在奔向财务健康的大道上
- 股市中若干问题及其解答(二)
- 没有客户的巴菲特
- 2008
- 阿拉伯王子成名的机会或重现
- 黄金海岸
- 江南书院慢生活
- 要找就找天南这样的人
- 财商少年班
- 穿越众人的惊恐
- 巴菲特的天价午餐
- 相信
- 请投中国投资者一票
- 谁还关心价值
- 穿越周期的四种力量
- 别了,2008
- 2009
- 为了祖国和我们自己
- 一场战斗和战争的区别
- 巴菲特的错
- 有人夸我文章好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投资决胜的四个方面
- 为何人人爱当公务员
- 天南一片妙高云
- 彩色的经济学家
- 盛时播下不衰的种子
- 周迅的错失
- 投资管理成功的三三三一
- 2010
- 投资之前的话语
- 写给潘石屹的信
- 胜出5000万人的投资法
- 专业的和世俗的双重胜利
- 财商少年班的新同学
- 寻找40年前的巴菲特
- 15年1000万
- 投资的目标
- 后退原来是向前
- 与资产管理相关的若干问题(上)
- 与资产管理相关的若干问题(下)
- 敢于胜利
- 2011
- 第一最好不炒股
- 花开时节君犹在
- 规划出来的百万财富
- 理念重于个股
- 枫叶国教育基金小记
- 2.5倍市盈率是否值得投资
- 衡量投资成功的三个标准
- 巴菲特,生日快乐
- 秋凉中寻桂花香
- 谭木匠,中国的喜诗糖果
- 玩者史玉柱
- 我们今天为何还要投资
- 2012
- 负债投资
- 镣铐之外
- 私有化慷慨的另面事实
- 爱别离
- 《钱经》专栏的副作用
- 股票投资到底如何赚钱
- 一个不预测股市者的2012
- 2013
- 在各自的投资道路上辉映
- 我家小苗初长成
- 春分
- 投资不识
- 一项经常“失败”的成功投资
- 忍耐和等待
- 战胜别人还是做好自己
- 乌龟还是兔子
- 昂贵的免费
- 长久的存在
- 解决
- 世上再无巴菲特
- 一个投资家的20年(典藏版)下
- 2014
- 异国他乡讲述中国的银行故事
- 过去20年最大收购案的结局
- 股市上谈理想的三种人
- 一笔失联26年的投资
- 已经到来的未来
- 宏愿
- 将巴菲特思想引进中国的第一本书
- 巴菲特会买百度吗
-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坚持
- 牛市永不来又如何
- 夜访尤金话有效
- 关键的三五天
- 2015
- 学习可以学习的
- 投资的道
- 相信美好的事情终将发生
- 耐心的报偿
- 越亲近未必越赚钱
- 16年10倍的纪念
- 奋斗8年却或许少了300亿的企业家
- 全世界都在下跌时的勇敢
- 活到春暖花开
- 股市光明派
- 我的投资教育理想
- 我们投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 2016
- 在聪明人的世界里笨笨地做好自己
- 李牧之战
- 嘉树下成蹊
- 和而不同的投资之道
- 事事关心vs.静水流深
- 目前唯一的好消息
- 看似关爱的伤害
- 我们对于世界的四种态度
- 一个企业家的移民投资录
- 知行合一拜阳明
- 以企业家视角看投资
- 从巴布森突变看预测
- 2017
- 工匠精神话唐朝
- 诺亚财富会是十倍股吗
- 巴菲特只做没说的事
- 我们为什么一直要努力
- 投资中最难的事
- 屡屡犯错却能最终胜出的投资奥秘
- 现实很现实
- 德才兼备的人也是稀缺资源
- 如何在一只不盈利的基金中赚钱
- 艰苦卓绝 & 硕果累累
- 两个没有讲完的小故事
- 巴菲特成功的八字诀
- 2018
- 天南的午餐
- 阅读林奇28年的思考
- 我所亲历的神奇二八现象
- 解决问题不容易
- 青梅时节论英雄
- 为什么要翻译投资经典
- 一生杠杆戴维斯
- 红色信件
- 投资回报的天花板
- 西湖边上的源居六然
- 有限座位论
- 想问芒格的一个问题
- 2019
- 不要辜负了这场熊市
- 无疾到天年
- 论术有道话唐朝
- 一代顶四代的芒格
- 闲来一坐话慢富
- 人以群分
- 不到终点,别说永远
- 伟大的投资者都是野生的
- 侠之小者
- 巴菲特资金超越主意的分水岭
- 大钱小思者胜
- 假若牛市来临
- 2020
- 英雄当如钟南山
- 在严肃的历史中潇洒穿行
- 二十七年熊市见闻片段
- 从前少年巴菲特
- 我做直播为减肥
- 李录如何赢得芒格的青睐
- 读书和读友会
- 三代背影
- 读书改变生活,写作改变命运
- 时隔三年神奇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