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投资家的20年(第2版)_杨天南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杨天南

内容节选

说努力干活,请看事实!说金融危机,请看事实!说为了将来的伟大,请看事实!私有化慷慨的另面事实 2012年3月20日 春天来了,与同道朋友们相约赏樱花,谈及资本市场上热议的阿里巴巴私有化话题。入行有深浅,观点各不一。 通常说的上市(go public)是一家公司由少数股东拥有变为公众公司;与此相反,私有化(go private)就是将一家公众公司退市,回归非公开状态。前者是将公司卖给大众,后者是将公司从大众手里买回来。私有化通常发生在熊市,即股价低迷期,俗语“买的没有卖的精”在这里恐怕需要反过来说。 近来著名私有化的案例有盛大、复星地产、小肥羊,稍远些有段永基的四通,再远如刘銮雄经常狙击小股东等。相对于大股东的合算买卖,这通常彻底终结了中小股东东山再起的希望。例如2011年复地(HK02337)私有化,对于停牌前2.79港元/股的价格,大股东提出3.50港元的价格私有化,并称合理公平,因为此价高出复地3.255港元的每股净资产,并溢价25%。虽然有记者计算其实际每股净值为16.11港元,将来复地如能在A股上市,大股东翻手赚个上百亿轻而易举。复星的口号要做“中国的伯克希尔”,对此,有人指出:如果巴菲特也在自己公司股价大跌后玩私有化,恐怕伯克希尔的投资者多会以亏损而告终,不复今日之胜景。 著名的阿里巴巴集团子公司阿里巴巴B2B于2007年11月股市巅峰时在港骑牛上市,代码为吉利无比的1688。2012年2月,公司宣布以IPO原价13.50港元私有化,较市价慷慨溢价46%。受此消息影响,复牌之后,该股由停牌前的9.25港元爆升43%至13.22港元。 同行的年轻人说道,这次马云在公开信中提道:“所有程序都将是公开、透明和合法的”,还说私有化“看起来是个赔本的生意”,由于对股东心存感激,所以溢价很高,最后提道:“阿里人,准备干活!”看来阿里巴巴将来能成为互联网第一巨头。 同行的资深人士莞尔说,这些都是事实,但事实还有另外一面,刚看了一个铁杆粉丝投资者在过去4年多的经历。当年在“错过谷歌,不要再错过阿里”的热闹中,感召于马云的伟大信仰,申购阿里的资金破纪录冻结4500亿港元,超额认购240倍,即在同等金额的情况下,99.5%的投资者无法以13.50港元IPO价买到,只能以上市后的市场价购买。粉丝在开盘首日(2007年11月6日)以35.00港元买入,当日收盘39.50港元,较发行价上涨192%。此后数年间领取过0.42港元的股息,也就是说,以现在私有化价计算,投资人经历了从34.58港元买入到13.50港元被迫卖出,实际累计亏损60.96%(-60.96%)。 的确,马云在公开信中提道:“有人说我们上市的时候只融了17亿美元,但私有化要花出去20多亿美元,看起来是个赔本的生意。”可以看看阿里巴巴历年的年报,根据其上市时提供的当时最近年度全年财报(即2006年年报)和不久前刚公布的2011年全年财报,人们可以看到如下有关1688的数据: 上市(即卖给公众时)融资130亿港元,私有化(即买回)估计耗资约190亿港元,多花46%; 卖给公众时,全年营收13.6亿元人民币,买回时全年营收64.2亿元人民币,增长372%; 卖给公众时,全年净利润2.2亿元人民币,买回净利润17.1元人民币,增长677%; 卖给公众时,公司拥有现金4.4亿元人民币,买回时公司拥有现金116.5亿元人民币,增长2547%。 以多付出46%的代价,买回了一个净利润多出677%、净现金多出2547%的企业,是赔本赚吆喝,还是得了便宜卖乖,每个人可以自己算算账。 可能有人好奇:“既然当初以13.50港元发行,时隔4年又以13.50港元回购,但同样的价格为何会多花60亿港元呢?”想来只有一种可能,市场上流通的股票数量增多了,但是在此期间公司没有增发新股,既然如此,这些多出来的流通股来源只有一个:原有大股东出售旧股。以此为线索,人们能查到的至少是:2009年9月的公告,马云出售1300万股,价格为21港元/股。 至此,将上述的历史片段放在一起,人们可以得出如下信息:马云个人在2009年以21港元出售旧股,3年之后,马云领导的阿里集团以13.50港元私有化买回,仅此一举就明明令二级市场投资人亏了1个亿,为何还说自己“赔本”了,令人费解。 有人说:“马云是个非常聪明、非常优秀的商人。”确实目光独到,他在2010年6月向前往杭州考察的温家宝总理汇报:“我们在2008年7月21日,奥运会前两个星期写了一封信,告诉企业界冬天来了,请所有企业做好准备。”[1] 马云的措辞也很讲究,例如上市之初,他发出豪言壮语:“很多投资者跟我说,错过了谷歌,就不能再错过阿里巴巴了。”在此次公开信中,马云写道:“有人说我们上市的时候只融了17亿美元,但私有化要花出去20多亿美元,看起来是个赔本的生意”。事实......

  1. 信息
  2. 推荐序 金融有道,一二之外
  3. 前言[1] 一个投资家的20年
  4. 最好的时候是现在
  5. 勇于不敢
  6. 股市涨了,你家的问题解决了吗
  7. 股市中若干问题及其解答(一)
  8. 一分钱股票的故事
  9. 是否买房的标准答案
  10. 在奔向财务健康的大道上
  11. 股市中若干问题及其解答(二)
  12. 没有客户的巴菲特
  13. 阿拉伯王子成名的机会或重现
  14. 黄金海岸
  15. 江南书院慢生活
  16. 要找就找天南这样的人
  17. 财商少年班
  18. 穿越众人的惊恐
  19. 巴菲特的天价午餐
  20. 相信
  21. 请投“股坚强”一票
  22. 谁还关心价值
  23. 穿越周期的四种力量
  24. 别了,2008
  25. 为了祖国和我们自己
  26. 一场战斗和战争的区别
  27. 巴菲特的错
  28. 有人夸我文章好
  29.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30. 投资决胜的四个方面
  31. 为何人人爱当公务员
  32. 天南一片妙高云
  33. 彩色的经济学家
  34. 盛时播下不衰的种子
  35. 周迅的错失
  36. 投资管理成功的三三三一
  37. 投资之前的话语
  38. 写给潘石屹的信
  39. 胜出5000万人的投资法
  40. 专业的和世俗的双重胜利
  41. 财商少年班的新同学
  42. 寻找40年前的巴菲特
  43. 15年1000万
  44. 投资的目标
  45. 后退原来是向前
  46. 与资产管理相关的若干问题(上)
  47. 与资产管理相关的若干问题(下)
  48. 敢于胜利
  49. 第一最好不炒股
  50. 花开时节君犹在
  51. 规划出来的百万财富
  52. 理念重于个股
  53. 枫叶国教育基金小记
  54. 2.5倍市盈率是否值得投资
  55. 衡量投资成功的三个标准
  56. 巴菲特,生日快乐!
  57. 秋凉中寻桂花香
  58. 谭木匠,中国的禧诗糖果?
  59. 玩者史玉柱
  60. 我们今天为何还要投资
  61. 负债投资——高手的非常游戏
  62. 镣铐之外
  63. 私有化慷慨的另面事实
  64. 爱别离
  65. 《钱经》专栏的副作用
  66. 股票投资到底如何赚钱
  67. 一个不预测股市者的2012
  68. 在各自的投资道路上辉映
  69. 我家小苗初长成
  70. 春分
  71. 投资不识
  72. 一项经常“失败”的成功投资
  73. 忍耐和等待
  74. 战胜别人还是做好自己
  75. 乌龟还是兔子
  76. 昂贵的免费
  77. 长久的存在
  78. 解决
  79. 世上再无巴菲特
  80. 异国他乡讲述中国的银行故事
  81. 过去20年最大收购案的结局
  82. 股市上谈理想的三种人
  83. 一笔失联26年的投资
  84. 已经到来的未来
  85. 宏愿
  86. 将巴菲特思想引进中国的第一本书
  87. 巴菲特会买百度吗
  88.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坚持
  89. 牛市永不来又如何
  90. 夜访尤金话有效
  91. 关键的三五天
  92. 学习可以学习的
  93. 投资的道
  94. 相信美好的事情终将发生
  95. 耐心的报偿
  96. 越亲近未必越赚钱
  97. 16年10倍的纪念
  98. 奋斗8年却或许少了300亿的企业家
  99. 全世界都在下跌时的勇敢
  100. 活到春暖花开
  101. 股市光明派
  102. 我的投资教育理想
  103. 我们投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104. 在聪明人的世界里笨笨地做好自己
  105. 李牧之战
  106. 嘉树下成蹊
  107. 和而不同的投资之道
  108. 事事关心vs.静水流深
  109. 目前唯一的好消息
  110. 看似关爱的伤害——兼谈美国老虎基金的清盘
  111. 我们对于世界的四种态度
  112. 一个企业家的移民投资录
  113. 知行合一拜阳明
  114. 以企业家视角看投资
  115. 从巴布森突变看预测
  116. 工匠精神话唐朝
  117. 诺亚财富会是十倍股吗
  118. 巴菲特只做没说的事
  119. 我们为什么一直要努力
  120. 投资中最难的事
  121. 屡屡犯错却能最终胜出的投资奥秘
  122. 现实很现实
  123. 德才兼备的人也是稀缺资源
  124. 如何在一只不盈利的基金中赚钱
  125. 艰苦卓绝&硕果累累
  126. 天南致投资伙伴书——1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