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商业模式_陈少峰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陈少峰

内容节选

第五章 传统企业的文化生存危机 传统企业被以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全面冲击,传统文化产业被数字文化产业全面冲击,两者都面临生存危机。其根源在于:新科学技术催生出新生活方式,科技的大变革让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全面变革。移动互联网正在全面升级人类生活方式,变革人类的生活文化,转型人类生活模式。互联网信息传播本质所带有的文化性,正在让各种传统企业都面临文化生存危机。文化产业从互联网的角度正在反向渗透其他经济领域。 一、文化是渗透性经济力量 对跨界的理解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功能的跨界,比如谷歌新发明的智能眼镜,它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也与普通眼镜一样有着纠正近视的功能;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观念的跨界,谷歌的智能眼镜产品,打通了手机与眼镜的观念,开创了一种新的观念,于是就开创了新的文化,这是一种新的时尚文化——谷歌智能眼镜也体现着时尚。 1.文化的渗透性与新经济分类 (1)科技的渗透性本质 科学技术是一种基础性、渗透性的融合力量,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技术不再独立构成经济增长力量。比如,马云的公司技术含量很高,比许多软件公司都要高,因为他为了建这些平台,技术必须领先,但阿里的市场价值并不取决于技术。 今后的技术会变成一种手段,但很难变成一个独立赚钱的工具。即使赚钱也赚不多。过去IBM技术服务很赚钱,因为别人技术不行,但是IBM本身在互联网上的竞争力还不够强,所以现在IBM只能赚互联网技术的钱,而亚马逊在互联网上赚的钱比IBM要多得多。亚马逊可以与世界上的四大巨头进行对抗,一点都不落下风。 (2)文化的渗透性本质 中国服务业跨界的很大一部分源于产业文化化。所有的产业加上设计、创意、文化、娱乐,这个产业会被做得很活。苹果公司的手机为什么卖得好?因为上网很方便,娱乐很方便,又能玩游戏。它当年为什么能脱颖而出?就是娱乐化。文化的渗透作用,让产业与产业的边界慢慢模糊了,这种跨界源于文化创意。所有的用品都要有创意,从个人身上的配饰到家庭的装修,从内部到外部。 (3)文化化与新经济分类 在科技与文化的渗透性作用下,线上互联网与线下的体验经济都趋向跨界融合。比如健康旅游、活动经济、体育和农业文化产业可以综合做成一个主题公园。在将来,和游玩健康相关的产业会逐步融合,这应该是一个趋势。景观农业,吃一次或看一眼就没了,未来的农业文化产业,不是传统的农家乐或景观农业,应当主题公园化,处处可以玩,可以体验。健康旅游一定是要健康加旅游,要有治疗或者理疗,这是刚性需求,健康不能是养生的,养生不是刚性需求。 长此以往,从互联网角度看,经济领域可以被重新划分为主流经济和服务经济两大部类。所谓主流经济又有两个或者三个大部类:第一,是互联网上的虚拟经济;第二,是线下的体验经济;如果还要在这两大部类基础上再加一个,那么,还有一个是物流经济。这三个领域构成主流的经济系统:一个虚拟、一个体验、一个物流。这三大类是将来最大的经济形态,与它相对应的服务类是金融等服务,这就是“3+1”四大领域。 在这个时代,没有企业能够脱离企业文化化的趋势。 2.文化产业跨界市场营销 当前经济界的各种跨界融合都是产业本身内在的性质发生了客观变化,这种内在的性质变化是客观的,对应的新观念随之创新,因此客观上也必然对旧观念造成冲击。对这类新观念的运用,可以听之任之,也可以引入文化产业思维主动加以升级。 (1)文化观念是跨界的原动力 富有创意的新观念具有新价值,这就形成了新的产品文化。新的产品文化,具有创新、创意、创造的特征,具有大众传播、通俗传播的潜力。基于这种新产品文化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就会产生现实的影响力。现实影响力能对体现这种文化观念的产品形成营销效果,完成经济收益。文化产业的引入与应用,可以大大推动跨界经济的发展。比如三星和苹果的手机,其区别在于三星比较好看,并且比较实用,但是不如苹果手机时尚。三星宣传实用性,是功能上的营销;苹果宣传的时尚是一种文化,属于文化产业营销。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形成了双驱动、双提升。文化和科技本身总体构成了一种发展经济和升级产业的驱动力。文化本身可以提升科技,科技也可以提升文化,文化提升科技在苹果公司表现得非常明显。文化和科技之间有一种相互驱动发展的作用。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商业模式,在同等的盈利水平下,公司的市值要比别的公司大很多,因为它代表着一个正确的方向。中国现在市值比较高的公司,比如BAT,都是以数字文化产业为核心的企业。这种公司正是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 与做数字文化产业和综合发展的公司相比,偏向于技术的公司一般比较小,比如水晶石、华强等公司偏向于技术,实质上很小。而把科技和文化融合起来,以数字为核心构建一个平台的公司,会做得很大。数字化的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高度融合带来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仅仅局限在产业的生态变革上,它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带来非常深刻的影响。......

  1. 封面
  2. 书名页
  3. 内容简介
  4. 序 未来导向的文化产业
  5. 前 言
  6. 目录
  7. 上篇 新常态 移动互联时代的文化产业
  8. 第一章 文化产业的移动互联生存
  9. 第二章 文化产业的传统基石
  10. 第三章 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
  11. 第四章 文化产业的全产业链生态
  12. 第五章 传统企业的文化生存危机
  13. 中篇 价值观 文产商业模式的解析
  14. 第六章 商业模式的基石与思维
  15. 第七章 商机决定文化产业模式
  16. 第八章 价值观治理决定成败
  17. 第九章 打造生命型文化企业
  18. 第十章 文化产业经营之魂
  19. 第十一章 文化企业的动态经营
  20. 下篇 全系统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构建
  21. 第十二章 数字时代商业模式构建
  22. 第十三章 全媒体型中小企业的生存
  23. 第十四章 新教育型商业模式
  24. 第十五章 泛体育是一门好生意
  25. 第十六章 大旅行的商业模式
  26.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