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值得:94岁心理医生恒子奶奶写给生活的哲理小书_【日】中村恒子;奥田弘美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日】中村恒子;奥田弘美

内容节选

31孤独地死去非常好,担心死亡的方式毫无意义 如果有人孤独地死去,周围的人可能会觉得可怜、悲惨,但我却不这么想。 在我看来,孤独地死亡也没关系。孤独地迎接死亡可以不给任何人添麻烦。既不需要家人辛苦地照顾,也不需要到医院挂号、花费,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离开也很美妙。 无牵无挂、潇潇洒洒地死亡,是不是很精彩?所以,我一点也不害怕孤独地死去。 我经常告诉长子和儿媳妇:“如果好几天都没看到我,说不定我已经死了,你们可以随意进来。” 对于90岁且一个人独居的我来说,死亡之神随时都可能光顾,不足为虑。 周三到周六早上,司机师傅都会接我去医院,所以我经常拜托他:“如果到时间我还没出来,可能我已经死了,请您去隔壁告知我的长子。” 人从出生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死亡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死亡即生命的终结,至于死后的评价、虚荣以及其他情况,大可不必在意。 死亡后,无论你是被称赞,还是被评论,都与死人无关,因为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在健康的时候,担心孤独地离开人世实在是白白浪费精力。 我唯一担心的是,不想在死之前身上插满针管、人工呼吸器。此外,心脏复苏按压看起来似乎比骨折还要疼。 因此,我经常叮嘱长子:“绝对不要做延长寿命的抢救。如果发现我倒在地上,还有呼吸,就先放一会儿。如果那时候被送去医院,医院肯定会抢救。确定送到医院后刚好能死,再叫救护车。” 我经常在病房护理比我年纪小的患者。我曾询问住院多年的患者“您去世前想做什么”,对方告诉我:“请不要进行抢救。”也就是说,对方也不希望痛苦地死去。 我清清楚楚地告诉对方家属:“病人希望在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安心地离开,所以你们要尽可能地用心照顾,避免他遭受痛苦。” 因为我一直这么做,所以我的看护相当受欢迎。 最近,有一名患者,他的主治医生不是我,却点名让我护理。 总而言之,任何事情有开始就会有结束。人只要出生,就会面对死亡。 不管是一个人离开,还是在医院离开,我觉得能带着尊严,安安稳稳地死去便足矣。 担心死亡来临、提前做好计划终究无济于事。把最基本的要求告诉家人,其余的事情顺其自然就可以。 故事5 烦恼、痛苦,即使在人生最糟糕的时候,也必须持续工作 恒子老师再次回到工作岗位时,长子五岁,次子两岁,都需要她照顾。为了能和从尾道过来的父母一起居住,她搬到了新家。 “其实,那时是我人生最糟糕日子的开始。”每次回忆起来,老师都苦笑不已。 老师的父母在照顾孩子方面没有问题,但因此掌握了家里的“实权”。 “他们说家里的事交给他们,让他们自由去做。他们把孩子带得确实很不错,但我在管教孩子方面失去了话语权,而且孩子的运动会、参观日,都是他们去参加。后来,正在上大学的弟弟都住到了我家里……” 就这样,恒子老师不知不觉失去了对生活的主导权。 时间一长,老师的丈夫就有了怨言,每天晚上都会十分不满地告诉恒子老师:“我能待的地方只有卫生间呀。”正因为这样,他在外面喝酒的次数越发频繁。 “由于我回到了工作岗位,他也就不用再操心钱的事,于是只要出去喝酒就大肆请客吃饭。他觉得家里的贷款、生活费我肯定可以搞定,所以全然不顾家庭生活,大吃大喝地过日子。此外,我还会被当成坏人,丈夫的亲戚都认为‘我不把丈夫当回事’。因为要维持家庭开支,我也不敢贸然辞职,每天都饱受精神上的煎熬。” 丈夫和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让恒子老师夹在中间十分为难,精神科医生的全职工作每天也要照常进行。工作期间,她有近80个患者,还要承担接待门诊和病房的值班工作。就这样事情一件接一件,她不得不埋头于工作。 “那时候就是努力工作,家里和职场处处都是烦恼。但是,正是那时候无暇顾及烦恼、疯狂工作的经历,也许让我学到了作为精神科医生的根本技能。摆脱来自孩子、父母、丈夫的烦恼,这样的经历竟能在后来的咨询过程中发挥作用,真是不可思议。” 就这样在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冲突中,同时被工作紧逼的状态持续了大约10年。 “次子上中学后,父母终于跟我说要回尾道。我才放下心来,松了一口气。” 1974年,恒子老师终于在丈夫和父母的夹缝中解放出来,回归家庭,守护在孩子身边。 在这期间,作为精神科医生,她的经验和实力获得了提升,因此成为职场不可或缺的骨干。 两个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所以工作结束后,她就立即乘电车,到商业街上的肉店、鱼店、菜店精挑细选,然后两手拎着满满的东西回家做饭。 在医院运动会上,恒子老师和患者一起赛跑 回忆起来,恒子老师会说,那时候“总是在单位和家之间,提着一大堆东西跑来跑去”。 接下来的日子,她作为医院的主治医师,每天要接待60余名患者。在值班的日子里,她还要提前做好饭菜或咖喱,早上用值班室电话叫孩子起床。考试前一天和值班时间重合时,为了保证孩子不迟到,她会让孩子住在值班室,第二天直接从医院把孩子送到考场。 而那时,丈夫依然到处喝酒,如果喝醉了心情不好,他还会找恒子老师或孩子教训一个多小时,而且不......

  1. 信息
  2. 纪念版序言 满怀对中国读者的感激,揭秘本书背后的秘密
  3. 前言
  4. 笔者的话
  5. 第1章 工作是为了什么
  6. 01 “为了钱而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
  7. 02 在思考“这份工作不适合我”之前,先试着挑战一下。不那样的话,人就会止步不前
  8. 03 即使你不喜欢工作,也没有关系,尽可能去做总比瞎想强
  9. 04 工作的去留自己决定,别人无从干涉
  10. 第2章 不要期待过多,对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
  11. 05 “必须要幸福”,不这样想的话才会幸福,放下人生多余的行囊
  12. 06 与其强求别人改变,不如把心力放在“如何让自己快乐生活”
  13. 07 即便是家人也要分清彼此,强迫他人,自己和对方都很痛苦
  14. 08 不要认为别人的给予理所当然,感谢你所得到的,并且不再奢求更多
  15. 09 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
  16. 10 机会源于偶然,如果有人助力,就顺势而为
  17. 第3章 恰到好处的人际关系
  18. 11 如果有人倾听你的烦恼,就能让你感到轻松
  19. 12 不要小气,接受小小的请求,让微小的善意流转
  20. 13 争执之后先道歉才是胜者,如果一遇事就发飙,你将无法立足
  21. 14 交朋友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通过权衡得失来交往是不可取的
  22. 15 和那个人该交往还是远离,不要急于寻找答案,调整心理的距离感就够了
  23. 16 就算一个人设计好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会照着做,因此,人生没必要详细计划
  24. 第4章 让心归于平静
  25. 17 对未来担心也没用,你有忽略眼前的事吗?我只关心眼前的事
  26. 18 痛苦会成为今后重要的经验,所以一次也不要浪费
  27. 19 接连发生不顺的时候,也不要停下脚步,停下来就无法前进
  28. 20 晚上好好睡觉,确有急事时快速处理,其他一概不管
  29. 21 “没有自信”并非坏事,盲目自信才是最危险的
  30. 22 从悲伤或打击中走出来,要依靠“日药”而非建议
  31. 23 人很难不与他人比较,即便健康有活力的人,未必没有烦恼
  32. 24 不得不努力的时刻,一定会到来。所以,如果不是这样的时候,就无须太过努力
  33. 第5章 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之道
  34. 25 工作质量不完美没关系,调整思路也可以,关键是不要中途放弃
  35. 26 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守护它,其他都会慢慢变好
  36. 27 人生常常需要忍耐,思考可以轻松忍耐的方法
  37. 28 所谓育儿,其实也是成长
  38. 29 对于养育孩子,比起技巧,更重要的是行动
  39. 30 不要阻碍别人自立,如果全面掌控,成长就会停止
  40. 31 孤独地死去非常好,担心死亡的方式毫无意义
  41. 第6章 简单生活每一天
  42. 32 遇到困难时要想“没关系,一定会有办法的”
  43. 33 他人有他人的人生,自己有自己的人生,界限分明,冲突、压力就会减少
  44. 34 人际关系的秘密在于“距离感”,不可逾越的界限,一定要保持住
  45. 35 孤独不等于寂寞,接受孤独的美妙,生活处处有乐趣
  46. 36 事情不会马上有结果,焦虑的时候心里不要七上八下,也不要思考过去和未来,而是珍惜当下
  47. 37 不求功成名就,只要能照亮某个角落就够了
  48. 后记 莲华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