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_葛兆光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葛兆光 主编

内容节选

番外 一 香料与瘟疫:药物全球史的一个侧面 在中国古代,香料往往被叫作香药,它本身就是一类药物。这种观念恐怕全世界都一样,药不一定是香料,但所有的香料都是药。比如说,我们提到中国的生姜,也曾经被西方人看成珍贵的香料。原因之一,按照以“四根说”和“体液理论”为基础的西方传统医学的看法,生姜是唯一同时具有热和湿这两种属性的东方香料。热可以催情,湿可以提高生育力,所以广受欢迎。又比如说,生活在相当于中国北宋早期的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用香料来治疗抑郁症,听上去也是很有道理的样子。当然,植物药本来就是各种传统医药的主体,香料作为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树皮、树叶、种子、树脂等植物产品,被用作药物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不过,我们首先得说,“香料”并不是一个固定概念。在欧洲,不仅生姜、大蒜、红枣、橘子、杏仁、樟脑,还有糖,都曾经被当作香料。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只有那些没办法在本地生产、只能依靠进口的贵重的芳香物品,才在香料名单中保留下来,包括胡椒、丁香、豆蔻、桂皮、乳香等。说起来,英文的spice和中文的“香药”这两个词,都暗示一种“舶来品”的色彩。我们也说过,本地产的东西再香也不能算香料,这是在历史当中慢慢形成的一种文化印象。 所以,香料作为药材来看的话,不但是药,而且是进口神药。 1. 为什么用香料对付瘟疫? 无论中外,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瘟疫很多。那么,为什么香料会被用来对付瘟疫呢?这背后有一套病因学的理论。且不论这套理论在现代是否正确,在古代它自有一番道理。 无论是东方、西方,还是中亚、西亚,在现代医学产生之前,对瘟疫病因的认识都有一个惊人的共通之处。那就是很多人都认为,瘟疫是某种不干净的空气造成的。这在中医里就叫作“疫气”或“瘴气”。据说,东汉末曾经瘟疫流行,七步成诗的诗人曹植就写过《说疫气》,感慨瘟疫来了之后,“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因为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不用空气就没办法解释为什么许多人同时得病。 那问题来了,怎么才能改善空气呢?答案顺理成章,就是用香料。熏香、佩戴香囊、洒香水等,背后的推动力都有祛病防疫这一条。 不过,用香料来对付瘟疫并不是自古就有的想法。古希腊的医生经常使用肉桂、小豆蔻和藏红花给病人开处方,但可靠的记载里似乎很少见到用香料应对瘟疫。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瘟疫,当时正值伯罗奔尼撒战争。被称作“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给出的建议不是用香料,而是赶紧走,走得越远越好,别着急回来,主要还是躲避。 到古罗马时代,香料广泛应用于厨房,它们的医学应用才越来越多。丁香、桂皮、胡椒都用来应对瘟疫。进入中世纪,类似的记载非常多。比如有个教会学者说,用香料来抵抗瘟疫,就像用教士的著作来抵制异端那么有效。当然,后来的历史也可以证明他的话是对的,因为这两者都只能产生一些模模糊糊的、治标不治本的效果。 最有名的一次瘟疫,14世纪40年代的黑死病当中,著名的“鸟嘴医生”——他们戴着一副巨大的鸟嘴型的面具——所戴的面具里面就有香料,用来改善空气。医生对普通人给出的建议是,走路要慢,同时要通过一种过滤装置吸气,要么是用香料浸泡过的海绵,要么是做一个药材包。什么药材呢?檀香、琥珀,其他有香味的草药。巴黎大学医学系的推荐配方是:安息香、没药、沉香木、龙涎香、肉豆蔻皮、檀香。显然这是给上层阶级的人准备的,但是上层的上层,法国国王,就不用这么复杂,用大量的龙涎香就行。那穷人怎么办呢?穷人没钱,折腾不出来香味,就反其道而行之,折腾臭味。有的人在地下埋大蒜,有的人在自己家里烧破旧的鞋子,有的人把臭袜子挂脸上,还有的人把自己吊在臭水坑上面,好像形成一种臭味屏障,瘟疫也进不来。 在当时人的观念里,香料几乎可以包治百病,特别是胡椒,简直就是万应灵丹。我想起小时候,不管什么头疼脑热,家里老人一律是发发汗吧!弄点老姜、红糖、香菜,煮一碗姜汤,喝完躺下,用被子捂起来发汗,到第二天好像还真就好了。胡椒大概也是这么用的。 2. 香料、瘟疫在中国 这时说到中国了。中国什么时候开始用香料对付瘟疫呢? 署名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记载说,汉武帝的时候就用了大月氏献来的香料,成功应对过瘟疫。这个故事可靠不可靠呢?恐怕很成问题。原文里说,西海之中有大山,山上有大树,叫作返魂树。把树根的心放在锅里煮,最后得到黑色的膏状物,这就是所谓的神香。香气飘散数百里,让死人闻了可以复活。后来长安发生瘟疫,汉武帝命人在城里烧这个香,结果凡是死去不满三个月的都复活了,香气三月不绝。 要是真有这样的香就好了!可是,故事是假的,观念却是真的。《海内十洲记》的形成年代距离汉代不远,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很明确的香料可以应对瘟疫的想法。不过总的来说,唐代以前香料在防治瘟疫中用得很少,原因很简单,外来香料的普及率还很低。晋代葛洪(283—363)的《肘后备急方》中有一个对付瘟疫的方子叫老君神明白散,用的是白术、附子......

  1. 信息
  2.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上)
  3. 总序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4. 第一季 人类与文明:它的起源与彼此联系
  5. 导言
  6. 第一讲 全球历史的开端
  7. 第一节 全球人类都拥有一个非洲外婆?
  8. 第二节 中国人从哪里来:一味中药催生的中国考古学
  9. 第三节 土著居民还是外来人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中国人的起源吗?
  10. 第四节 大河边和草原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开始
  11. 第五节 文明开始:城市与国家
  12. 第二讲 从三星堆之谜说起:青铜冶炼与铸造技术的传播
  13. 第一节 中国青铜起源之谜
  14. 第二节 青铜传播之路:伟大文明往往是文化接触的结果
  15. 第三节 特洛伊木马:欧洲青铜时代
  16. 第四节 中国中原地区青铜时代的开端:二里头
  17. 第五节 什么是礼器?那些笨重的青铜器真的能用吗?
  18. 第六节 青铜原料从哪里来?获取方式折射出文明特色
  19. 第三讲 何以果腹:食物的全球史
  20. 第一节 从狩猎到农耕:粮食的传播
  21. 第二节 丝绸之路上的食物流传
  22. 第三节 食物全球史上最亮眼的一幕:哥伦布大交换
  23. 第四节 四百年前没有川菜:那些刺激性的食物
  24. 第五节 不只是吃的,还有上瘾的:烟草的历史
  25. 第四讲 文字起源的全球史
  26. 第一节 文字起源:图像反映场景,文字记录语言
  27. 第二节 破解古埃及文字:托马斯·扬和商博良
  28. 第三节 汉字的传承:为什么汉字不能说是象形文字?
  29. 第四节 汉字文化圈的前世今生:筷子、孔子和汉字
  30. 第五节 从人民币说到文字的全球传播史
  31. 第六节 拉丁字母的全球传播
  32. 第五讲 带地图的旅行者:认识世界有多大?
  33. 第一节 一张神奇的地图:15世纪前中国人认识的世界
  34. 第二节 蚂蚁金与羊毛树:欧洲人的东方之书
  35. 第三节 往来不绝:在不同世界穿梭的旅行家们
  36. 第四节 郑和下西洋与《郑和航海图》
  37. 第五节 从海洋走向全球: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38. 结语
  39. 番外
  40. 二 标志社会等级的青铜礼器,为什么会衰落?
  41. 三 原始与古老,象形与抽象,意音与表音
  42. 四 转换中心看历史:他人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
  43. 推荐书目
  44. 第二季 全球史中的帝国、战争与移民
  45. 导言
  46. 第一讲 欧亚大陆的巨变:前1—4世纪
  47. 第一节 战争与移民
  48. 第二节 步兵的时代
  49. 第三节 胡服骑射
  50. 第四节 罗马军团
  51. 第五节 汉与匈奴
  52. 第六节 北匈奴:迁徙的草原族群
  53. 第二讲 世界格局的形成:7—8世纪
  54. 第一节 明与暗的交响曲
  55. 第二节 昭陵石像与红白两色旗的幻影
  56. 第三节 唐朝与大食之间:昭武九姓
  57. 第四节 为诸王、佛法或安拉效力之人
  58. 第五节 摩尼的信徒
  59. 第六节 天枢、圣物和转轮王
  60. 第三讲 全球联结时代的到来:12—14世纪
  61. 第一节 何为“蒙古时代”?
  62. 第二节 颠覆世界的成吉思汗
  63. 第三节 日出日没:横扫欧亚的蒙古人
  64. 第四节 蒙古帝国之疆域
  65. 第五节 从大汗到皇帝
  66. 第六节 世界史的开端
  67. 结语
  68. 番外
  69. 二 科举:隋唐王朝赠给世界的制度瑰宝
  70. 三 曾经的蒙古帝国:若干问题的回答
  71. 推荐书目
  72.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中)
  73. 第三季 商品、贸易与物质交换
  74. 导言
  75. 第一讲 丝绸与欧亚大陆的交通
  76. 第一节 东方来的丝绸
  77. 第二节 养蚕缫丝:一个简要的历史
  78. 第三节 丝绸贸易中的商人和商队
  79. 第四节 世界丝绸家族
  80. 第五节 早期全球化时代的丝绸
  81. 第二讲 瓷器与海路贸易
  82. 第一节 从“黑石号”说起
  83. 第二节 “南海一号”的故事
  84. 第三节 瓷器在东北亚:新安沉船
  85. 第四节 青花瓷和珐琅彩
  86. 第三讲 来自异域:香料
  87. 第一节 中古粟特人的香料生意
  88. 第二节 唐代香料与东部亚洲
  89. 第三节 自海上来:宋元的香料贸易
  90. 第四节 明代香料:从郑和下西洋说起
  91. 第五节 香料贸易与威尼斯
  92. 第六节 香料贸易与葡萄牙
  93. 第四讲 茶叶的故事:从中国、东亚到全球
  94. 第一节 茶饮在中国的简史:煎茶、点茶与泡茶
  95. 第二节 “吃茶去”与“平常心”:日本的茶道
  96. 第三节 茶叶在欧洲的历史
  97. 第四节 茶叶的全球贸易
  98. 第五讲 糖,绝不只是甜
  99. 第一节 煞割令与Sugar
  100. 第二节 糖霜与白砂糖
  101. 第三节 种植园与三角贸易
  102. 第四节 竞争:土糖与洋糖
  103. 第五节 在甘蔗与甜菜之间
  104. 第六讲 纸张、印刷书及其他
  105. 第一节 纸张:出现与传播
  106. 第二节 什么是最好的纸?
  107. 第三节 纸:一路向西
  108. 第四节 印刷传递文明
  109. 第五节 纸张、印刷与出版:改变世界
  110. 结语
  111. 番外
  112. 二 十三行与美国独立:近代世界的茶叶贸易
  113. 三 说一说纸张全球史中的本土化
  114. 推荐书目
  115. 第四季 宗教与信仰
  116. 导言
  117. 第一讲 佛教
  118. 第一节 佛教之前的印度
  119. 第二节 佛教的形成与分裂
  120. 第三节 佛教传入中国
  121. 第四节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122. 第五节 佛教传入朝鲜
  123. 第六节 佛教传入日本
  124. 第七节 佛教在南亚、东南亚的传播
  125. 第二讲 景教、天主教与基督教
  126. 第一节 起源于两河流域的基督教
  127. 第二节 耶路撒冷、罗马:基督教在地中海世界的传播
  128. 第三节 教会的历史:一体而多元
  129. 第四节 从地中海变成全欧洲的基督教
  130. 第五节 东西部教会的分裂与交流
  131. 第六节 丝绸之路上的基督教:景教
  132. 第七节 基督教在大航海时代的全球传播
  133. 第八节 基督教在东亚的传播
  134. 第三讲 伊斯兰教
  135. 第一节 阿拉伯的传说与伊斯兰教诞生前的概况
  136. 第二节 先知与使徒的时代
  137. 第三节 先知的教谕
  138. 第四节 伊斯兰教的扩张及其原因
  139. 第五节 伊斯兰教教派问题的历史根源
  140. 第六节 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
  141. 第七节 伊斯兰文明的发展
  142. 第八节 伊斯兰教在中国
  143. 结语
  144. 番外
  145. 二 基督教拥抱南方
  146. 三 欧洲人想象并接受的东方
  147. 四 奥斯曼——最后一个伊斯兰帝国
  148. 五 文明的兴衰与宗教
  149. 推荐书目
  150.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下)
  151. 第五季 疾病、气候与环境
  152. 导言
  153. 第一讲 当病菌肆虐全球
  154. 第一节 疾病、战争与文明兴衰
  155. 第二节 黑死病:鼠疫与人类历史的千年纠葛
  156. 第三节 天花与种痘:人类与病毒的斗争
  157. 第四节 蚊子与帝国:疟疾、金鸡纳树与殖民扩张
  158. 第五节 白色瘟疫:肺结核、细菌学说与卫生观念的传播
  159. 第二讲 气候与环境
  160.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61. 第二节 环境与历史
  162. 第三节 水利、环境与文明史
  163. 第四节 全球危机导致中国改朝换代?
  164. 结语
  165. 番外
  166. 二 从印度尼西亚的火山到《弗兰肯斯坦》
  167. 推荐书目
  168. 第六季 大航海之后:交错的全球史
  169. 导言
  170. 第一讲 大航海时代:全球开始连成一片
  171. 第一节 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说起
  172. 第二节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里不是印度,是美洲!
  173. 第三节 梯航九万里
  174. 第四节 “无处非中”:一个有关地球的新观念
  175. 第五节 殖民与贸易,荷兰人
  176. 第六节 荷兰和英国:两个东印度公司
  177. 第七节 咖啡、橡胶和锡矿:如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178. 第八节 全球港口城市的互联网:全球市场的形成
  179. 第二讲 白银的时代
  180. 第一节 从张献忠“江口沉银”的故事说起
  181. 第二节 东亚内的流动:白银也来自日本
  182. 第三节 全球贸易中白银流动的影响:欧洲与中国
  183. 第四节 从祁彪佳说起,17世纪之后的白银短缺
  184. 第三讲 何为文艺复兴?
  185. 第一节 何为文艺复兴?
  186. 第二节 文艺复兴中的“新学术”和“新艺术”
  187. 第三节 意大利之外:欧洲、奥斯曼帝国和美洲
  188. 第四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
  189. 第四讲 宗教改革
  190. 第一节 不同宗教对不同经济水平的影响
  191. 第二节 加尔文的“先定论”和资本主义精神
  192. 第三节 韦伯错了吗?关于新教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讨论
  193. 第四节 近世中国也有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吗?
  194. 第五讲 蒸汽机、棉花与工业革命
  195. 第一节 工业革命:可不只是蒸汽火车
  196. 第二节 棉花的全球史故事
  197. 第三节 欧洲之外的工业革命
  198. 第四节 棉花战争:工业革命与中国
  199. 第六讲 帝国争霸
  200. 第一节 “帖木儿之后”的欧亚大陆
  201. 第二节 莫卧儿王朝的兴衰
  202. 第三节 18世纪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
  203. 第四节 英国殖民印度
  204. 第五节 陆上帝国俄罗斯的崛起与扩张
  205. 第七讲 鸦片的贸易和战争
  206. 第一节 鸦片的早期历史
  207. 第二节 鸦片贸易体系的形成
  208. 第三节 鸦片战争与清王朝的崩溃
  209. 第四节 19世纪两次鸦片战争的全球史意义
  210. 第八讲 传统帝国与现代国家:新世界与新秩序的形成
  211. 第一节 17世纪40年代:不平凡的年代
  212. 第二节 满洲崛起
  213. 第三节 清俄竞争与《尼布楚条约》
  214. 第四节 从马戛尔尼到鸦片战争
  215. 第五节 国际法的到来
  216. 结语 全球终于成为一个历史世界
  217. 番外
  218. 二 为什么革新一定要借助复古
  219. 三 大航海之后的南方大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220. 推荐书目
  221. 全书结语 设想一种全球史的叙述方式
  22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