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达讲怎样做一名信仰坚定的共产党人(图文版)_陈先达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陈先达
内容节选
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绝对不是教条,马克思也不是为了建立理论体系而去研究理论,他始终把自己的学说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紧紧结合在一起。 对共产主义进行“理论论证”,是马克思早期思想活动的中心。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以前,他把当时他所理解的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物主义历史观一经形成,马克思便从中直接引出共产主义的结论,并用以指导当时的工人运动。关心现实的政治是马克思理论活动的动力,反过来,他又用自己的理论服务于当时的政治斗争,这是马克思在理论上有卓越建树的根本。历史证明,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学说的科学论证,取决于他在政治经济学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1842年在《莱茵报》工作时,马克思第一次接触到关于共产主义的争论。他明确表示自己缺乏研究,没有本事用一句空话来解决那些正由英法两个民族解决的问题。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是持否定态度的,但不是轻率地给出结论,而是认真进行研究。在他看来,对于像勒鲁、孔西得朗的著作,特别是对于蒲鲁东的作品,不能根据肤浅的、片刻的想象去批判,只有在不断地、深入地研究之后才能加以评价。为此,马克思开始研究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842年10月到1843年初,他阅读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卡贝、德萨米、勒鲁、孔西得朗、蒲鲁东的著作。到1843年初,马克思自己在《德法年鉴》上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人类解放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学说。这是马克思关于科学共产主义思想的萌芽。但是,由于马克思还没有研究经济学,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述,更多是建立在哲学思辨的基础上,打上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烙印。 链接阅读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出现的一种不现实的改造人类社会的思想体系。其主要观点有:实行公有制,人人参加劳动,平均分配社会财富等。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英国的欧文等。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德法年鉴》刊载的《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6页。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即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分析之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力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论证共产主义,并对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批判。当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费尔巴哈的影响仍然存在,因而对共产主义的人本主义论证和经济学的分析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还没有完全成熟时期的特点。但重要的不是马克思在多大程度上仍然受费尔巴哈的影响,而是马克思把共产主义学说和经济学研究相结合所显示的方向:“整个革命运动必然在私有财产的运动中,即在经济的运动中,为自己既找到经验的基础,也找到理论的基础。” 这种结合,在整个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方向,使社会主义迈出了由空想到科学的决定性的一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1—232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2页。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反对把共产主义看成人类社会最终的完美状态,而是将其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环节,并提出共产主义行动的问题。同一切空想社会主义相反,马克思不是把共产主义问题看成传道,而是看成革命。他明确提出:“要扬弃私有财产的思想,有思想上的共产主义就完全够了。而要扬弃现实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 这完全表明了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学说的革命性质。而且年轻的马克思高瞻远瞩,他没有把共产主义实现看成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看作必然,但十分漫长的过程。他说:“历史将会带来这种共产主义行动,而我们在思想中已经认识到的那正在进行自我扬弃的运动,在现实中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马克思在这里把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最终确立区分开来。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宣告后,开始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而这个运动的最高目标就在于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虽然对共产主义做了论述,但并不把自己的观点称作共产主义,而是把它叫作“实践的人道主义”“积极的人道主义”。马克思在对这种共产主义进行论述时,主要是对经济的分析,但也残存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根据自己系统阐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把关于共产主义的学说向前推进了一步。他清楚地看到,正像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代替封建主义社会形态一样,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也必然会战胜资本主义。历史的这种进步趋势,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他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达到这一点,即生产力在其中得到发展的那个交往形式(生产关系),开始束缚生......
- 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让人生插上理想的翅膀
- 理想·胸怀·眼界
- 理想与境界
- 为什么和为了什么
- 理想的人生和人生的理想
- 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是精神上的钙
- 让人生插上理想的翅膀
- 不要坠入庸人的行列
- 第二章 人,应该有追求
- 人为什么活着
- 生命中的有限与无限
- 人性与兽性
- 人的本质与使命
- 人,应该有追求
- 做一个革命乐观主义者
- 人生抉择
- 第三章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人生境界的高低来源于对宇宙和历史的理解
- 提高对世界观重要性的自觉意识
- 加强人生观教育,反对拜金主义
- 个人主义者的人生是痛苦的
- 价值与价值观
- 人生观教育与价值导向问题
- 第四章 雄踞人类思想高峰的马克思
- 马克思主义的功能
- 雄踞人类思想高峰的马克思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智慧
- 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 马克思主义是不可战胜的
- 未来属于马克思主义
- 第五章 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 什么是信仰
- 两种信仰: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对立
- 真理没有新旧,“老祖宗”不能丢
- 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
- “姓马”与“信马”
- 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 信仰遐思录
- 第六章 把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 悲剧性的理想和理想的悲剧
- 精神需要安顿
- 把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 人为什么要回报社会
- 专业、职业与信仰
- 第七章 不要回错了家
- 在物质丰富和精神贫困的背后
- 分清科学信仰和宗教信仰
- 精神家园需要构建
- 不要回错了家
- 倡导理性,反对迷信
- 苏联解体的另一条深刻原因
- 第八章 新时代如何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 共产主义并不渺茫
- 做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 新时代如何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 学好用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
- 坚持科学世界观和思维方法
- 马克思主义不能空谈,必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