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来的瓷器史_涂睿明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涂睿明

内容节选

《长物志》 万历皇帝在位的最后几年,一本叫《长物志》的小书印行出版,颇受欢迎。书的作者叫文震亨。他的长兄文震孟,官至礼部左侍郎。不过比起他显赫的家世,这样的官职似乎不值一提。他们的祖父叫文彭,是后世文人制印的创始者。而文彭的父亲,更是明代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文征明。 比起祖辈的文化成就,文震亨的著作似乎太小情小调,太边缘,不起眼。这本书里满是生活琐碎的细节:冬天养花用什么盆好,到了夏天需要换成何种;牡丹花因为富贵所以养的时候不能寒酸,至于什么是寒酸,考量的是你的学识和品味;架笔的山子用什么年代、什么材质的最好;小径旁的石头该怎样堆……看起来,有点像现代的生活小百科。但如果是这样,书名取得就很奇怪:长物志。长(读zhàng)物的长,是多余的意思。那些生活的细节,不正是如今生活情趣和品位的象征?如何又是多余? 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这些情情调调,在明代,还几乎是文人阶层的专利。只是到文震亨生活的时代,附庸风雅之士越来越多,真风雅就变得珍贵起来。书名“长物志”,是以自嘲的姿态展现什么才是文人阶层真正的风雅。但附庸风雅的力量之强,完全超乎作者的理解和想象,很快,这部书本身,也迅速成为附庸风雅的一部分。 在《长物志》刊行之前,类似的书籍已有不少,《长物志》也借鉴了不少前辈文人的说法,可以看出市场对这类书籍有旺盛的需求。而这背后所呈现的,正是明代晚期市民阶层生活的状态。 人们开始养各种花木,使用更好的瓷器,对书桌上的文房用具精挑细选,尽管买来之后可能再也没有用过。对于瓷器,需求也空前高涨,除了日用盘碗杯碟之类,文玩用具也大受欢迎,乃至想象力所及,似乎都可以用瓷器来实现。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张清单: 青白瓷暗花云龙羮碗笾盘酒尊爵山罍壶瓶等祭器 青花白地外云龙荷花鱼耍娃娃篆福寿康宁字回回花海兽狮子滚绣球里云鹤一把莲萱草花如意云大明万历年制字碗 青花白地外荷花龙穿花鸾凤松竹梅诗意人物故事耍娃娃里朵朵云边香竹叶灵芝暗云龙宝相花盘 青花白地外缠枝牡丹花托八宝姜芽海水西番莲五彩异兽满池娇里双云龙暗龙凤宝相花狮子滚绣球八吉祥如意云灵芝花果碟 青花白地外蟠桃结篆寿字缠枝四季花真言字里云鹤火焰宝珠暗双云龙荷花鱼青海水 里白外青贯套海石榴瓯 青花白地外穿花双云龙人物故事青九兽红海水里如意香草曲水梅花穿花翟鸡海兽白姜芽红海水盏 青花白地如意云龙穿花龙凤风调雨顺天下太平四鬅头捧永保长春字混元八卦神仙捧乾坤清泰字盒 青花白地缠枝莲金莲花托篆寿字酒海 青花白地乾坤八卦灵芝山水云龙香炉 青花白地穿花龙凤草兽衔灵芝锦鸡牡丹云鹤八卦麻叶西番莲瓶 青花白地山水飞狮云龙孔雀牡丹八仙过海四阳捧寿陆(鹿)鹤乾坤五彩人物故事罐 青花白地五彩云龙棋盘 青花白地正面龙葵花梅花棋子 青花白地海水云龙四季花金菊芙蓉檠台 青花白地白陆(鹿)鹤乾坤灵芝八宝宝相花如意云龙烛台 青花白地锦地花果翎毛边双龙捧珠心屏 青花白地龙穿四季花五彩海水云龙锦地云穿宝相花灵芝河图洛书五彩升降海水云龙笔管 青花白地八宝团龙五彩海水龙盒子心四季花青地白花白龙四季花笔冲 里白外青对云龙狮子滚绣球缠枝金莲宝相花五彩穿花山水升降龙青云鸾凤缸 青双云龙捧篆寿字飞丝龙穿灵芝草兽人物故事百子图坛 青花白瓷玲珑双龙捧珠飞龙狮子海马五彩荷花云龙黄地紫荷花凉墩 这是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皇帝要求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产品目录。一共有22种不同品类的瓷器,五花八门,虽然出自宫廷,其实也是民间器用的缩影,或者说是风向标。这张清单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名称描述之详细,在一个内行人眼里,几乎凭着名称就完全可以想象出瓷器最终烧造出来的清晰模样,某个部分画着什么、是什么颜色都历历在目。不过更为重要的是,所列的产品种类之多,远远超出此前历代的官窑。其中的几种显得异乎寻常。比如要求烧造棋盘和棋子、屏,以及笔管。这些种类对于瓷器的成形而言,都有极为特殊的工艺要求,不但难度极大,即使烧成,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比如棋盘的盘面,想要达到木质的平整程度,完全不可能。而笔管会显得太重,并不适合使用。但这并非仅仅是皇帝的奇思妙想,民间也同样有这样的需求。事实上,其中一些甚至在后世还大受欢迎。 比如目录中的最后一种,凉墩。 凉墩也叫绣墩或团凳,是坐具的一种。瓷器涉足家具,这是罕有的一例,还大为成功。《雍正十二美人图》里,一位美人便是坐在郎红的绣墩上。2015年我去参观“上海设计周”,刚进德国迈森瓷厂的展位,迎面便是一个迈森烧制的白瓷绣墩,上面摆着一套咖啡具。迈森瓷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陶瓷品牌,有四百年历史,如今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奢侈品品牌之一。在进门处装置它的绣墩,可以看到绣墩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影响。 便是坐在郎红的绣墩上 《雍正十二美人图》里,一位美人 江西博物馆藏的明万历青花镂空锦地开光鸟兽纹绣墩,虽然不是清单上要求的那件,倒是很能体现其大体的样貌。青花的纹饰几乎布满了瓷......

  1. 信息
  2. 自序
  3. 第一章 很久很久以前
  4. 景德元年
  5. 假玉器
  6. 五大名窑
  7. 六大窑系
  8. 青白瓷的地位
  9. 巨大的危机
  10. 结语
  11. 第二章 隐身的巨人
  12. 巨人的诞生
  13. 高岭的高岭土
  14. 大分流
  15. 被遗忘的元青花
  16. 蒙古人的品味
  17. 巨人的旅程
  18. 结语
  19. 第三章 青花瓷的时代
  20. 青花瓷的时代
  21. 官窑的力量——御窑厂
  22. 宣德皇帝的蟋蟀罐
  23. 外来的和尚
  24. 苏麻离青
  25. 七下西洋
  26. 宝石红!宝石红!
  27. 结语
  28. 第四章 皇帝的酒杯
  29. 天价的酒杯
  30. 成化无大器
  31. 斗彩是种什么彩
  32. 分水与分工
  33. 一统江湖
  34. 结语
  35. 第五章 大航海时代
  36. 卖不掉的官窑
  37. 窑神童宾
  38. 官搭民烧
  39. 《长物志》
  40. 大航海时代的克拉克瓷
  41. 彩瓷登场
  42. 结语
  43. 第六章 盛世的光辉
  44. 山寨瓷打败山寨瓷
  45. 要想穷,烧郎红
  46. 清代的官窑
  47. 宫廷里的珐琅彩
  48. 中国瓷的时代
  49. 民窑的力量
  50. 官搭民烧
  51. 包青窑与七十二手
  52. 结语
  53. 第七章 皇帝的品味
  54. 瓷画还是纸画
  55. 皇帝的品味
  56. 大清督陶官
  57. 殷弘绪的信
  58. 结语
  59. 第八章 两个文明的碰撞
  60. 扒花是种什么花
  61. 神形兼备
  62. 无所不能
  63. 西方陶瓷的崛起
  64. 1793年,碰瓷(china的碰撞)
  65. 结语
  66. 第九章 皇帝的婚礼
  67. 重建御窑厂
  68. 皇帝的婚礼
  69. 设计师慈禧
  70. 中兴,还是回光返照
  71. 最后的官窑
  72. 结语
  73. 第十章 路在何方
  74. 20世纪30年代的蓝边碗
  75. 仿古与造假
  76. 在中国仿烧古瓷的日本陶艺家
  77. 浅绛彩以及珠山八友
  78. 敢问路在何方
  79.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