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新史:鲜血与废墟中的世界1931—1945_【英】理查德·奥弗里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英】理查德·奥弗里
内容节选
第三章民族-帝国的灭亡,1942—1945 如果我们要赢,就必须在东西方同时打赢;如果我们要输,那也是一样。Carl Boyd, Hitler's Japanese Confidant: General Ōshima Hiroshi and Magic Intelligence 1941–1945 (Lawrence, Kans, 1993), 72. ——大岛浩,1942年11月 1942年11月,日本驻德国大使召集驻欧洲各国的日本大使开会,展望了当前的战争局势。他的讲话适逢三大主要战场上的三场重要战役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在苏联南部的斯大林格勒,德军和苏军正围绕着这座城市进行着规模巨大的会战;在英属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数量少得多的日本士兵和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日军进攻的最远点进行战斗;在利比亚北部,英帝国军队正沿着北非海岸一路追击德意联军,后者刚刚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失败,正处于溃退之中。大岛浩告诉他的同僚们,此刻正是日本、意大利和德国争取协调其战略计划的时机,他希望这将意味着日本向印度进攻,并可能与德国在中东的军队联手。几个月前,他就得出了结论:“德国想要推翻斯大林政权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日本有不少高级外交官仍然希望德国能与苏联议和,大岛浩也是其中之一,他们希望日本能居中调停,这样更大规模的“四国条约”就能让整个欧亚大陆团结起来对付盎格鲁-撒克逊势力。Gerhard Krebs, ‘Gibraltar oder Bosporus? Japans Empfehlungen für eine deutsche Mittelmeerstrategie im Jahre 1943’, Militärgeschichtliche Mitteilungen, 58 (1999),66–77.Boyd, Hitler's Japanese Confidant, 94. 日本人始终顽固地认为侵略战争能够通过签订有利的和平条约而结束。1943年春,一个代表团从日本来到柏林,想要劝说希特勒放弃苏联之战,转而向地中海战略倾斜,结束英美在那里的存在。几周后在东京召开的一场高级军官和政治家会议认为,苏德达成和平是整个战争的关键;若如此,西方盟国由于担心共产主义扩张就不得不在欧洲接受和约,之后蒋介石也会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强加给中国的条款,这样就能为与盟国达成全面而有利的和平条约开辟道路。 希特勒当然不会接受(斯大林也一样)。对于每一条建议,他都坚持说击败苏联是最优先的事情,他绝对不会同意这些。1943年7月,轴心国的战争已陷入危局,希特勒向大岛浩保证,德国和日本将跨越彼此间的所有障碍。 也许只有在事后,人们才可能看清轴心国的领导层在1942—1943年战争进入拐点时受到了什么样的误导。大岛浩思考轴心国未来全球战略时发生的那些战役,并不明确意味着盟军最终会胜利,那还远得很,但它们为轴心国的领土扩张设定了最终的限度。斯大林格勒、瓜达尔卡纳尔岛和阿拉曼,正是它们的进攻最远点。之后,轴心国便在漫长的鏖战中逐步撤出新占领的土地,只有墨索里尼的意大利是个例外,其战争的溃败来得要快得多。将残余轴心国军队赶出其占领区的战斗旷日持久,这反映出轴心国宁愿选择军事抵抗而不选择政治解决方案,还反映出对于那些希望在不至于彻底失败的情况下达成妥协和平的人(如大岛浩)来说,要使领导层改变所选择的对抗而非投降的道路是不可能的。这还体现出轴心国顽固地不肯考虑本国人民为战争的持续而付出的代价,政府希望他们支持战争直至投降的那一刻,他们也确实如此。至于轴心国人民怎样以及为何能在彻底失败临近时仍然坚持战斗,这仍然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帝国的尽头:阿拉曼、斯大林格勒、瓜达尔卡纳尔岛John Gooch, Mussolini's War: Fascist Italy from Triumph to Collapse 1935–1943 (London,2020), 325. 194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轴心国领导层仍然可以想象打赢这场战争。迟至1942年11月,当意大利的军事运势已处于不可逆转的衰退中时,墨索里尼仍敢夸口说,“所谓的联合国”带来的“只有失败和灾难而无他”。 1942年夏,德国军队及其盟友仍然深入苏联和埃及腹地,而日本军队则在想办法守住上半年占领的辽阔陆海地域的外围防线,并巩固在中国的占领区。在这一年的上半年,盟国的“失败与灾难”在所有这些地方都是显而易见的。Ikuhiko Hata, ‘Admiral Yamamoto's surprise attack and the Japanese war strategy’,in Saki Dockrill (ed.), From Pearl Harbor to Hiroshima: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A......
- 信息
- 二战新史:鲜血与废墟中的世界,1931—1945(上册)
- 前言
- 致谢
- 用例说明
- 序章 “鲜血与废墟”:帝国战争的时代
- 第一章 民族-帝国与全球危机,1931—1940
- 第二章 帝国的幻想与现实,1940—1943
- 第三章 民族-帝国的灭亡,1942—1945
- 第四章 动员一场总体战
- 第五章 打一场战争
- 二战新史:鲜血与废墟中的世界,1931—1945(下册)
- 第六章 战争经济
- 第七章 正义战争?非正义战争?
- 第八章 全民战争
- 第九章 战争中人们的心理、精神和情绪
- 第十章 罪行和暴行
- 第十一章 从帝国到民族国家:一个不同的全球时代
- 注释
-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