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_【美】琼·利特菲尔德·库克;格雷格·库克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美】琼·利特菲尔德·库克;格雷格·库克
内容节选
第6章婴儿和学步儿的社会情绪发展 最近,丽莎第一次把她10个月大的儿子克里斯托弗送到一个家庭托儿所。丽莎和她丈夫两个人都做全职工作。之前,他们上班的时候,儿子就由丽莎的母亲照顾。丽莎想换种方式,让儿子得到的照顾更专业,因为她认为在一个有组织的环境中学习并且有其他孩子做玩伴,儿子可以从中受益。而且她也担心母亲日渐年老,等儿子可以走路了,老人会跟不上他。正式进托儿所之前,丽莎和儿子去过两次,好让他心理上有所准备。克里斯托弗刚开始很犹豫,通常情况下,他都很害怕陌生的人和环境,但这次他很快就和其他孩子熟络起来,四处爬着去找玩具,找其他学步的孩子。托儿所的保姆雷切尔很热情,很会看护孩子,克里斯托弗在这里似乎很开心。 然而,他真正到托儿所的第一天,事情就没那么顺利了。丽莎试着要离开,克里斯托弗紧紧抱住她号啕大哭。几分钟后,丽莎终于让保姆抱住他,给了他奶瓶,希望自己不在时它能安慰克里斯托弗。 克里斯托弗还是很难适应托儿所。早上丽莎把他送到托儿所时,克里斯托弗仍然嘟嘟囔囔,眼睛看着她好像在问:“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下午,丈夫克里斯去接他时,克里斯托弗经常会哭,眼睛看着他,好像自己被“解救”了一样。丽莎和丈夫克里斯因为这个,心里很煎熬。他们把克里斯托弗交给雷切尔时会很难过,但他们清楚雷切尔会照顾得很好,而且克里斯托弗最终会适应的。 依恋 依恋研究史 与依恋相关的因素 早期依恋和长期影响 气质和情绪 气质类型 认识气质的其他方法 婴儿对情绪的反应 学步儿的自我意识情绪 社会交往与游戏 婴儿的社会交往和感觉运动游戏 学步儿的朋友 学步儿之间的冲突和象征性的游戏 学习完本章以后,你就能够运用一些概念来帮助丽莎理解克里斯托弗对新环境的反应,理解研究者所说的亲子关系,理解儿童对生人和陌生环境产生恐惧的条件和原因。克里斯托弗对父母的依恋真的很强吗?从以上所读到的情况,你能找出什么线索吗?克里斯托弗的气质对他的反应有何影响?丽莎和克里斯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克里斯托弗应对自己的情绪? 大多数人都记得第一次将孩子送到托儿所或者交给保姆照顾、自己离开时的情景。第一次总是很艰难。一些孩子会感到不适,另外一些则较为平静。我们首先看一看研究者是如何认识人类的依恋,又是如何将婴儿对父母的依恋进行分类的。我们也会介绍气质和已经识别出的气质类型,讨论婴儿和学步儿情绪的发育。本章末尾我们将探讨婴儿和学步儿的社会交往的类型,以及他们如何与朋友和同龄人玩耍。你可以想象得到,孩子们的依恋方式、气质、情绪以及社会交往能力都会影响他们对不同情境的不同反应,就像克里斯托弗第一天在托儿所一样。 依恋 首先,我们看一看婴儿与其最重要的照顾者之间所建立的情感纽带。大多数人都将这种情感纽带叫作“爱”,研究者用更加专业的术语将这种联系称为“依恋”。依恋是对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一种能跨越时空的持久情感纽带。婴儿不会与每一个人都建立情感纽带,他们只对少数给他们提供主要照顾的几个人产生这种特殊的依恋。自20世纪50年代伊始,这一领域的多数研究都集中于婴儿对母亲产生的依恋。当然,如今,许多婴儿也会由父亲、兄姐、祖父母、保姆或者其他关系好的亲戚照顾,因此,婴儿可能对任何持续给他们关爱的人产生依恋。在描述对依恋的研究时,我们将使用“母亲”这一术语,但我们希望父亲和其他照顾者能认识到他们与孩子的关系有相似的形成历程。 依恋研究史 约翰·鲍尔比的行为主义理论、哈里·哈洛用恒河猴所做的实验以及玛丽·安斯沃斯关于婴儿对父母的依恋的测验,都对现代人类依恋心理的研究影响甚深。 约翰·鲍尔比的动物行为理论 依据约翰·鲍尔比的动物行为理论,依恋来源于婴儿成长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特征和行为体系,这个体系能提高婴儿生存的概率。动物的幼崽在出生后不久就能独自生存,与此不同,人类的婴儿则完全依赖照顾者提供食物、保护他们并且满足他们的其他需求。这种深刻的依恋纽带使人类婴儿得到的关注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鲍尔比评论说:“自然将孩童设计如此,他们能迷住母亲,使她们任劳任怨,以保证自己的生存,这是幸事。大人走到哪儿,新生儿的眼睛就跟到哪儿,初为父母者会因此而高兴。后来,婴儿逐渐学会伸手去够东西,学会到处爬,又学会走路,他们便能够找到、跟着、黏着照顾者。他们或笑或哭或召唤,让大人靠近。”鲍尔比强调婴儿的笑是一种能激发成人抚育行为的强大的社会行为刺激物。对这些社会性提示,成人通常都会做出正面反应,认为婴儿圆圆的脸蛋、明亮的眼睛、胖乎乎的样子很可爱,会忍不住想抱。很快他们便与婴儿建立了很深的情感纽带。正是人类的进化将抚育孩子的成年人与依赖成人悉心照顾的婴儿联系起来。鲍尔比认为,在悲伤或害怕的时候,婴儿会寻求大人的保护,这时婴儿对大人的依恋尤为明显。婴儿所依恋的对象为其能获得情感抚慰提供了坚实基础。自20世纪50年代,鲍尔比的动物行为理论成为研究婴儿与成......
- 信息
- 作者简介
- 前言
- 第一部分 导论
- 第1章 儿童发展理论概述
- 第2章 遗传与环境
- 第3章 产前发育和分娩
- 第二部分 婴儿和学步儿(0~2岁)
- 第4章 婴儿和学步儿的生长发育
- 第5章 婴儿和学步儿的认知发展
- 第6章 婴儿和学步儿的社会情绪发展
- 第三部分 童年早期:玩耍期(3~6岁)
- 第7章 童年早期儿童的身体发展
- 第8章 童年早期儿童的认知发展
- 第9章 童年早期儿童的社会情绪发展
- 第四部分 童年中期:学龄期(7~11岁)
- 第10章 童年中期儿童的身体发育
- 第11章 童年中期儿童的认知发展
- 第12章 童年中期儿童的社会情绪发展
- 第五部分 青春期(12岁以上)
- 第13章 青春期青少年的身体发育
- 第14章 青春期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 第15章 青春期的社会情绪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