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说话就对了:40个实用沟通技巧_【日】藤吉丰;小川真理子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日】藤吉丰;小川真理子
内容节选
附录1根据不同场合,活学活用《这样说话就对了:40个实用沟通技巧》 到这里为止,我们已经从“口才”“沟通”类的畅销书中将它们的要点提炼出来,并做了解说。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排行榜,但可能也有人会问: “如果要一对一谈话、做演示汇报,或者要开线下会议、线上会议,在这些情况下我分别该用哪些技巧呢?” 因此,本书在这里会以附录的形式,总结性地讲一下在以下这些场景中大家分别要重点注意哪几点。 (1)与第一次见面或不太熟的人面谈、闲聊时。 (2)一对一地报告、联络、咨询时。 (3)通过一对一问答(采访)式交流,增进彼此的关系时。 (4)一对一地劝说、谈判时。 (5)面对很多人做演示汇报、做演讲时。 (6)在线沟通或打电话时。 (7)和长辈、晚辈等有一定年龄差的人说话时。 (8)表扬或训斥孩子时。 [1] 与第一次见面或不太熟的人面谈、闲聊时 ◆ 着重注意的五个要点 第22位 良好的人际关系从打招呼开始 第34位 多叫对方的名字 第5位 善用“万能话题”,聊到停不下 第12位 说话时面带笑容 第38位 分开前,留下个好印象 比如在开会、派对、活动、破冰(即缓解第一次见面时的紧张感)等场景中,我们就要和几乎第一次见面或不太熟的人说话。这个时候,建议大家记住的就是这五点了。 在这些情况里,我们寻求的不是现场的人际关系,而是为了在那之后可以形成更深入的关系,用谈话建立一个起点。所以我们重点选择了能让彼此间留下好印象、方便下次再联系的技巧。 如果你们的谈话是直奔主题的,那么也可以结合其他场景灵活使用。 另外,这五点在我们随意打个招呼、电梯里偶遇到、办公室里碰面等情况下也是很有用的。大家可以尝试看看。 [2] 一对一地报告、联络、咨询时 ◆ 着重注意的五个要点 第2位 表达顺序决定表达方式 第8位 说话要具体 第11位 越精简越好 第19位 讲话要主题集中 第36位 重要的事要反复说 在商务会谈中,最重要的是“把想说的内容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对方”。所以,我们列出了“不管怎样都能让人明白、不让人误解”的五个要点。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但在实际商务场景中,因为没有牢记这些要点,导致很难听懂或产生误会的例子并不少见。 ×反面案例 “关于前两天开会说的那件事,我去确认了一下,果然新标签是有点儿问题,我也赶紧就叫人去重做了,可是好像那边也忙得不行。照现在这样,应该是赶不上咱们的交货日期了,我想干脆能准时交货的就先交上,剩下的一做好就马上交货。这样您看可以吗?” 如果我们听到别人这样口头报告,我们就完全没法知道:这是在说什么?哪里出了问题?客户什么时候能拿到多少货?剩下的货有多少? 如果我们参考之前的五个要点,做出一些修改: ● 在最开始就说清楚要说的是“交货那件事”。 ● 要说出“订购的100件”“下月10号左右”等具体信息。 ● 把整段话切开,并且精简。 ● 删掉不必要的信息。 ● 像次品的数量、订购数、交货期限等信息,即使领导知道,也要把重要的事再说一次。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得到如下正确表达。 √正面案例 “我想说一下上周例会提到的新标签交货的事。的确是因为在打样阶段,我们没有写出标签安装部分的规格。我们正在尽快调整,但是这个月全部交货有一定难度。我想,可不可以预定的100件里,其中一半本月交货,剩下的一半下个月10号交货,您觉得可以吗?” 在口头汇报时,如果我们絮絮叨叨长篇大论,对方理解起来就很累。我们要记得事先梳理好要说的内容,才能进行高效率的沟通。 [3] 通过一对一的问答(采访)式交流,增进彼此的关系时 ◆ 着重注意的五个要点 第37位 站哪里,坐哪里,距离会改变氛围 第1位 说话要以“对方”为中心 第4位 用“好问题”引出话头 第9位 “附和”与“点头”是“有共鸣的信号” 第18位 不要打断对方说话 如果你想细细地听对方倾诉,“坐的位置”意外地会帮上你的忙。如果你只想尽快问出必要信息,“对决位”倒也很好用。不过要是你想听到对方的心里话,和对方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决位”就可能会让对方充满戒备,难以聊得更深入,这时候选“L形”或“交流位”会比较好。 至于剩下的四点,每一条的目的都是让对方能更容易诉说。刻意为之是不行的,但如果你能有意识地倾听对方说的内容,为了让谈话能自然而然地深入而事先准备好问题,那么对方就会敞开胸怀和你交流了。 另外,虽然没有列在上述五点里,但是如果遇到对方开口困难,“第25位:要‘主动’自我表露”也很有效果。 [4] 一对一地劝说、谈判时 ◆ 着重注意的五个要点 第7位 保持眼神交流 第15位 沟通时要用明确、易懂的词 第26位 求人时要注意三点 第29位 多用积极的表达方式 第32位 姿态会改变印象,也会改变声音 在说服和谈判的场合,现场气氛和话题走向会受谈话内容和双方关系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挑出了上......
- 信息
- 前言
- PART 1 最重要的“七条准则”
- 第1位 说话要以“对方”为中心
- 第2位 表达顺序决定表达方式
- 第3位 说话要有张有弛
- 第4位 用“好问题”引出话头
- 第5位 善用“万能话题”,聊到停不下
- 第6位 “夸赞”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 第7位 保持眼神交流
- 专题 口才好的名人排行榜
- PART 2 说话高手的“13个共通点”
- 第8位 说话要具体
- 第9位 “附和”与“点头”是“有共鸣的信号”
- 第10位 先道歉,后解释
- 第11位 越精简越好
- 第12位 说话时面带笑容
- 第13位 可以批评,但不要训斥
- 第14位 与长辈或上司说话要注意礼貌
- 第15位 沟通时要用明确、易懂的词
- 第16位 不说、不听、不参与坏话
- 第17位 加上肢体语言和手势
- 第18位 不要打断对方说话
- 第19位 讲话要主题集中
- 第20位 无论谈话还是汇报,关键在“开头”
- 专题 如何挑选口才书?
- PART 3 进一步提升沟通能力的“20个诀窍”
- 第21位 一场演讲,“准备”占九成
- 第22位 良好的人际关系从打招呼开始
- 第23位 只要练习,谁都能擅长说话和沟通
- 第24位 善用比喻好理解
- 第25位 要“主动”自我表露
- 第26位 求人时要注意三点
- 第27位 与其道歉,不如道谢
- 第28位 表达能力与词汇量成正比
- 第29位 多用积极的表达方式
- 第30位 面对立场不同的人,更要表示尊重
- 第31位 用“事先准备”和“提高音量”克服紧张
- 第32位 姿态会改变印象,也会改变声音
- 第33位 演讲或发言时,带上备忘字条
- 第34位 多叫对方的名字
- 第35位 打电话也要面带“笑容”
- 第36位 重要的事要反复说
- 第37位 站哪里、坐哪里,距离会改变氛围
- 第38位 分开前,留下个好印象
- 第39位 拒绝时要坚决、明确
- 第40位 去掉“就是”“那个”
- 专题 口拙的人剧增?今天更要磨炼“沟通能力”的意义
- 附录1 根据不同场合,活学活用《这样说话就对了:40个实用沟通技巧》
- 附录2 本书参考的100本畅销书列表
- 结语1 话如其人
- 结语2 没问题,我们都会变成口才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