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物流:互联网+物流的痛点与拐点_徐磊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徐磊

内容节选

车货匹配的自我否定:罗计物流的转型 罗计物流是以整车业务为主体的专业运输解决方案提供商,货主在罗计物流上能够以最快的时效、最小的成本,通过罗计系统及线下服务团队寻找到最具竞争力的整车运力及零担物流服务商。 凭借做货运行业的滴滴、Uber模式,罗计物流曾红极一时。我跟罗计物流的创始人宋睿初次交流是在2014年,那时我刚创办满意通达,宋睿在兰亭集势做高管,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悟性的有志青年。我在当时感觉这么多优秀的人都涉足物流行业是这个行业的一大幸事。果然,宋睿筹划的罗计物流刚开始就得到了天使投资之父徐小平的青睐,一时间几乎所有的投资人都抛来了橄榄枝。在巨大资本的推动下,罗计物流成功地将我公司的高管和人才招至其麾下。其实当时我的确有种酸酸的感觉,不过很快也就没有了,因为我当时并不算成功,换句话说,我自己都没想好究竟该怎么干。反而出走的高管都信心百倍,感觉找到了出路,带着十足的劲头加盟了罗计物流,罗计也因此发展迅速。其实,我当时隐隐觉得我并没有把握好需求,或者说需求只是臆想出来的,我把原本错的当成了对的,我的高管更认为他们都比我聪明,于是加盟罗计后带着罗计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飞奔,罗计也因此花费了大量的成本。宋睿和我其实都是学院派出身,物流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或许我们当时真的不懂物流,而创业似乎又不能停滞不作为,所以充分信任团队,在没有潜下心来研究透彻需求的真伪和流程的梳理之下,走得有些盲目。一年下来,其实罗计得到的更多是虚假繁荣背后盈利模式的模糊化。我相信那个时候的宋睿应该是很痛苦和纠结的。创业者都一样,惺惺相惜,可能任何高管任何团队都无法体会那个时候的那种心态和状态,所以后来罗计裁员的时候,也遭受过员工的抱怨和同行的议论。其实,创业维艰,再好的开局也得找到合适的人,我跟宋睿或许都犯了一个错误:找了有能力的人,而没有找到合适的人。 刚开始罗计物流的商业逻辑是这样的:专注于 PC端、客户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领域,打造出“罗计承运商”“罗计物流”“罗计车宝”等高效智能App,以海量运力资源和标准化运营体系,为厂商客户及物流公司量身定制专业物流解决方案,打造安全快捷放心的物流服务体验。罗计物流上游对接海量企业客户货主,下游连接承运商,通过集合竞价的模式,为货主提供最优运力。入驻罗计物流的承运商都是通过线下严格审核、培训,由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车队及信息部组成,罗计物流还为承运商和司机提供深度培训、系统运营,把每个货主的要求统一到对承运商和他们熟车的管理上。罗计物流通过提供担保、保险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来保障服务流程质量,通过集中化运营大大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了请车效率。 传统找车模式,如图2-17、图2-18所示。 ▲图2-17 ▲图2-18 第一阶段,罗计主要依靠线上的技术优势;进入第二阶段,罗计按照第一阶段的商业逻辑,想发展成一个入口级的物流大数据生态,但是缺乏足够的数据体量。于是罗计开始在线下铺设服务站,原本轻盈的模式开始越来越沉重,大量的资金投放在线下的服务站建设和业务员的扩展以及司机的补贴上,这个阶段其实是盲目跟风了滴滴模式,导致资金瞬间紧张,而效果甚微。第二阶段的盲目扩张,让罗计走入了一个很深的假需求陷阱,认为有足够庞大的车源,就可以充分调度,从而挟车源以令货源。检验的转折点随之即来,“双11”期间的一笔订单让罗计物流意识到,地方信息部对货运司机的掌控力度仍然非常大,如果不将其纳入,帮助货主找车仍然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三阶段,到了2016年4月,宋睿进行了一轮新的业务转型,裁员半数并关闭了地方服务站,把自己的产业链位置上移,通过罗计经纪人由此前的对接车主向对接货主与信息部转变。导致这次转型的直接根源是“双11”遭遇“约车尴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罗计在此之前的发展历程:2014年12月,罗计物流两款App正式上线,分别是针对货主和车主推出的“罗计找车”和“罗计找货”。借助移动互联网让货主和车主实现高效匹配对接,类似于货运行业的“打车软件”。为了保证信誉,罗计物流有专门的地面团队负责收集和确认车主和货主的信息,包括身份证、驾驶本、车牌号等;同时,建立起评价体系。2015年5月,成立不到半年的罗计即获得B轮5000万美元融资,时隔不久,罗计宣布完成B+轮融资,两轮融资总额达到1.26亿美元。司机用户达到170万名,覆盖了30多座城市。此时,不到30岁的创始人宋睿已成为创业新贵。 问题来了,2015年“双11”期间,罗计物流与天猫国际达成合作,每天为天猫国际准备160辆货车送货。在宋睿看来,当时罗计平台内注册货车司机数量有170万之多,160辆车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现实情况却让宋睿捏了一把汗,因为他发现平台对司机的掌控力并没有意想中的那样强大。罗计物流给匹配度较高的司机一一打电话,最后甚至没能凑满半数,无奈之下,罗......

  1. 信息
  2. 作者简介
  3. 内容简介
  4. 序言
  5. 01 现象篇
  6. 从车和货说起:角色与关系的深层剖析
  7. 痛点的悖论:真伪和轻重缓急
  8. 淘宝现象综合征:形而上学的大平台隐忧
  9. 焦虑的老板:向左还是向右
  10. 不忘初心之痛: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11. 学习滴滴好榜样:补贴的坑
  12. 线上+线下:驴唇如何对上马嘴
  13. 代运营+托管运营: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14. 资本依赖症:皇帝的新衣
  15. 同城战略:大城市与农村包围城市
  16. 联盟的理想与现实:同床异梦
  17. 园区互联:先挖掘自身价值
  18. SaaS模式:有一层捅不破的透明玻璃
  19. 02 案例篇
  20. 当梦想照进现实:神盾快运的遗憾
  21. 小猫钓鱼的伤痛:满意通达创始人的独白
  22. 为什么砸我的车:货车帮的苦恼
  23. 线路为何对接不起来:园区100的纠结
  24. 车货匹配的自我否定:罗计物流的转型
  25. 同城快运的复制之痛:速派得的战略改造
  26. 平台管车的调度之忧:福佑卡车的用户黏性升级
  27. 拿来主义的信息化之害:山木物流的痛定思痛
  28. 共生让自我重生:共生平台的升级之路
  29. 概念的拿来主义:无车承运人是个什么“鬼”
  30. 背靠大树真的好乘凉吗: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连接之困
  31. 零担物流的网络突围:商桥物流的破局
  32. 03 图鉴篇
  33. 物流淘宝类模式及经典案例导图剖析
  34. O2O类模式及经典案例导图剖析
  35. SaaS类模式及经典案例导图剖析
  36. 其他类模式及经典案例导图剖析
  37. 04 思考篇
  38. B2B大宗整车平台探索:好运虎的异军突起
  39. 物流O2O平台的探索:天成恒通砥砺前行
  40. 91托盘平台:托盘共享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41. 托享网:有芯之托,助力物流可视化
  42. 蓝桥之道——无系统,不物流:信息化航母的变革升级
  43. 金融服务平台的探索:好易通的逻辑
  44. 物流金融:商业意识形态之战
  45. 后市场平台的探索:物流团购的兴起
  46. 后记
  47. 反侵权盗版声明